牛肉跌破成本价,上下游企业如何撑过牛周期

500

伴随着上一轮猪周期的结束,猪肉价格逐渐企稳,可原本高高在上的牛肉价格却走下了“神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相比于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3%,牛肉价格同比下降了12.9%。另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价格为60.85元/公斤,较今年1月80.17元/公斤(约40.09元/斤)的价格下跌了约四分之一。有业内人士表示,牛肉价格自去年一路下滑,如今已跌至近5年新低。

牛肉价格为什么会持续下跌,主要是供需关系出现失衡。从供应端来看,目前国内肉牛存栏正在持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肉牛出栏5023万头,比上年增加184万头,增长3.8%;这是自2017年以来的最高出栏量,并且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增长。产量上,2023年全国牛肉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增加34万吨,增长4.8%。比农业农村部《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至2025年)》规划的2025年680万吨多73万吨,超出10.8%。

不仅本土牛肉产量上涨,进口牛肉也在不断涌入国内市场。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牛肉及牛杂碎进口数量仅58万吨,到2023年已经达到277万吨,增幅377.58%。今年以来,进口牛肉数量持续增加。2024年1-3月,中国进口牛肉总量为77万吨,同比上升21.7%。2024年前四个月,进口牛肉均价仅34.06元/公斤,比起国产牛肉,更具成本优势。

此外,在乳业市场持续低迷下,淘汰奶牛的数量也在增多。有数据显示,全世界44%的牛肉来源于淘汰奶牛和奶公犊。由于2023年生鲜乳价格跌破了盈亏平衡点,奶牛养殖者加速了奶牛的淘汰,2023年全年淘汰奶牛近200万头,约占全国肉牛出栏4800多万头的4.2%,产出牛肉超过30万吨。

供应量持续增加,但牛肉消费却未显著增长。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牛分会在《2023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24年展望》报告中提到,2023年,中国牛肉消费量为1027万吨,增长4%;相对于历史数据和其他肉类消费的增长速度来说,增速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夏季本就是肉类销售淡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春认为,考虑后续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凉,牛肉价格应该会出现阶段性回暖,不过整体价格水平会低于前两年。

牛肉价格持续下降,消费者自然得了实惠,但养殖户和商家却笑不出来。

《经济参考报》报道指出,我国重要的肉牛养殖基地通辽市目前出售一头肉牛,扣除养殖成本,估计亏3000元以上。今年出栏的育肥牛普遍为2023年同期购入的架子牛,购入时价格较高,按照饲料成本不变,也不计入水电、人工、防疫等额外费用,盈亏平衡点在每斤12.6元,当前出栏价格约为11.5元至12.5元,接近或低于盈亏平衡点。

普通养殖户叫苦不迭,肉牛领域的上市企业也难扛住这轮亏损。主营肉牛、肉羊养殖业务的鹏都农牧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4.49亿元,同比下降10.15%;扣非后净亏损8.67亿元,同比下滑4010.48%,为2019年以来首次大额亏损。与此同时,公司2023年的境内业务毛利率出现负值,为-43.24%,同比下降45.08%。

由于持续亏损,鹏都农牧的股价一路走低。2024年6月25日,鹏都农牧一字跌停,收盘价仅剩0.6元/股,这是公司自6月4日以来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这也意味着,公司已锁定面值退市。(内容来源|华博经纬)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