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币圈才能几十上百倍?

500

文:蔡垒磊

现实中的投资品,有没有100倍的?有是有,但极少,而且要拿很久很久。100倍是什么概念?100万进去,一个亿出来。以现在的情况为例,我们都知道当投资年化收益超过4个点的时候,就有一定风险了,超过5个6个点,就是中等风险,超过10个点,属于高风险,超过20个点,巴菲特得来问你“兄弟你怎么买的”?但是100倍,是10000个点。

为什么我说只有币圈才有几十上百倍的机会?时间。除币圈以外的投资品,哪怕你拿到了100倍,那已经能算你生涯的绝对代表作了,你大概率要从一个小伙子拿到心肝脾肺肾都出问题为止。但币圈不一样,100倍可以在1年内甚至几个月里达成,这就不是一个概念了,因为你可能因为一些事情忘记了,也可能被抓起来了,最后想起来或者放出来以后,财务自由了。而你在现实中,除非这笔投资款在你的总资金里占比极小,否则你肯定拿不到这个倍数,老早就变现了——没有人能用大仓位拿到这个倍数,没有人,我确定,也就是现实中,只有这个收益对你来说关系不那么大的人,才能运气好拿到这个回报率(很神奇的道理,这笔钱对我意义不太大,反而有可能给到我,可给到我确实意义也不太大;而如果对我意义很大,那就是拿不到)。

那么问题来了,币圈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它就有这种特性呢?投资的主观时间尺度——你不必然要投资到币圈,但你得知道原理,这样你或许可以找到下一个币圈这样的机会。

请问你买了房子以后,多久看一次行情?买了自住的人可能是一两年看一次,买了投资的可能是一季度,再着急的人也不过是一个月左右去观察一次。对房子来说,有新概念吗?没什么新概念,也不会有那么频繁的政策,人口流动和区域核心的变化,也是个缓慢的过程,以年、5年、10年计,周期则是以20年30年计。但币圈不一样,大周期以4年计,小周期以年计,新概念以季度计,受各种消息影响以月计,被某些巨鲸的行为影响以天计,所以才有币圈一天,人间一年的说法。

也就是说,当你在币圈拿了两个周期,基本等于房子在手里捏了一辈子,这就是不同赛道的投资品,对人的“主观时间尺度”的影响,币圈就像1个半小时的电影,浓缩了55集电视剧的长度——因为它属于大基础建设,它要改造这个世界的系统运行方式,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也是几个月一个概念,然后花了小几十年的时间,把人类的生活方式全部重构了一遍,它的速度,是由人类文明的进程决定的——人类文明越走到后面,环境和系统越复杂,要改造的东西越多,那么一旦出现一个改造底层的新事物,它要赶上的地方越多,所以主观视觉上看起来它的速度就越快,于是增长倍数的潜力就越大(因为短时间内必须赶上人类社会基础设施的全部成果),当然这个过程中,出的篓子也越多,骗局越多,就跟3个礼拜的活你让程序员3天写到能用一样,肯定全是bug。

大家知道为什么我很早之前就说“作为一个抗通胀属性的资产,btc比黄金更有弹性”了吧?因为它需要在短时间内走完黄金走的全部路程,就这样——假设黄金曾花了100年涨了50倍,那么btc就得在4年内完成;同理黄金可能花了30年跌了90%,那么btc就得在1年内跌完——于是看起来btc很不稳定,暴涨暴跌,其实是在时间的尺度上,它太晚出来,而作为更好的替代品,要承担起那个职责,就要“压缩赶路时间”所致。

所以有些人说btc的钱都被先来者赚走了,分配很不公平,我不认同,房子能拿30年的人比比皆是,但没人能把btc拿30年,因为主观时间尺度不同。看起来有些人因为btc暴富了也就10年时间,好像很容易,但其实人家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差点归零——它对持有者的心态考验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一个人在一种正常投资品里的心情起伏次数,在币圈会多出10倍100倍,依然是“赶进度原理”所致。

当然你不必然要参与到币圈中来,你可以去寻找下一个币圈这样的机会,或许你也可能拿到“早期参与btc”这样的机会,但前提是你得明白这个道理,否则认知没到,就算下一个机会就摆在你面前,凭你也是认不出来的。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