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反弹篇:答案未必丰富多彩

【虎落平阳按语】每年看网上的满分高考作文,觉得大多属于垃圾文章,少数好的,估计也是上传前有人动了手脚修饰过的。记得2000年高考作文题出来,老夫见竟然是我高考前5个月在(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出版的《语文高考能力训练捷径与误区》一书里的题目,便让在学军中学高一理科实验班的儿子写一下,记得犬子半小时不到就成篇了,且为一气呵成而“反弹琵琶”。记得我当时告诉他:“这是一篇极好的文章,就一个学生而言,不是一般的好!但高考作文‘听唱新翻杨柳枝’是要被笔盲名师们判不及格的!”我从不教儿子作文,他能耳濡目染之余写得这样也算不错了。在语文教学上,非洲的猛虎比我们的有些语文特级兼正高的名师要高明:它们从不教导虎仔什么食物最有营养,只要自己吃得津津有味,再年幼的小老虎也知道这就是最好的美味。记得儿子初高中阶段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后来都被一些品行不端的名师“偷”去编中考与高考优秀作文集了,不但不给样书不给稿费,连通知都不通知一声!

500

答案未必丰富多彩

金晓海

500

       2000年的高考作文题,一在社会上流传开来,立即就有人大肆鼓与呼。确实,我们的思维已经被压抑得太久了:正确只有一个,除此以外,就是错误,无怪乎在语文考试的基础知识问答题中竟出现了把“非常”写成“很”就判错的“趣闻”。而这道作文题就像一阵清风,吹过了沉闷的教育界,为之欢欣,似在情理之中。

        然而,仔细想想,是否每一道题的答案一定会丰富多彩呢?其实未必!

       我曾经读到一篇哲学博士焦国标先生写的杂文,题为《谁的实践是检验谁的真理的标准》,至今记忆犹新。文中提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分别用自己的实践得出了自己的真理。这种分歧是如何产生的?难道会有两个真理吗?

        先撇开这个棘手的社会科学问题,我们来看看自然科学方面。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丰富多彩的,而恰恰是唯一的,不能替代的。虽然结论往往只有一个,可人们还是不辞辛劳地从各个角度去思考,解决早已被完成的命题。难道是为了得到不同的答案吗?显然不是。其实,这样做是为能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里得出一般的道理,正象牛顿力学体系是低速世界下的真理,但还有其它状态,它们世界的真理是不同的,爱因斯坦想解释这一切,便要重新研究,最终得出了相对论——最普遍的真理。

       现在可以解答前一个问题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分歧,正是因为许多人把人类漫长历史中的某一阶段的结果当成了最终的结果,说白点也就是把过程当成了结果,就是这种局限性蒙蔽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难以用发展的眼光去探求最终的真理。资本主义的真理只是相对于封建主义而言,即便社会主义的真理也不是终绝真理;因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如果作深层次的思辨,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来做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其本身就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不错,从唯一每一点都连续的图形的角度看,可以选圆;从唯一全由直线构成的图形的角度看,可以选三角形;从唯一由直线和圆弧组成的图形的角度看,可以选半圆形;从唯一不对称的图形的角度看,可以选弯月形。不过,这一切只是不同的分析思考过程,综合起来此题的答案只有一个——任何事物都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后,才领悟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依我之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还是改成“过程是丰富多彩的”为宜。

       质言之:产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种想法,是没有辨清相对与绝对之关系;相对真理的长河,汇聚成绝对真理。

                                                                              原载《语文新圃》《中学生优秀作文》《作文通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