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战2024高考:证明AI是人类的得力助手,但绝非无所不能的万能钥匙!
.
在2024年的高考中,一场别开生面的“AI大战”吸引了无数目光。有多家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推出的AI大模型参加了这场特殊的“考试”。其中包括来自5家AI大模型独角兽的智谱清言、Kimi智能助手、海螺AI、百小应、万知AI等;还有来自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和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紫东太初等。
.
高考语文考试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AI大模型们面对高考作文题目,能够迅速生成符合要求的文章,展现出在长文本写作方面的强大潜力。然而,当AI转战物理科目时,情况则有所不同。尽管在第一题中表现出色,但随着题目的深入,AI的表现开始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读图失败等问题。也许是人类对它训练得还远远不够,这个AI大模型,用来解数学物理等高考题,基本不靠谱,几乎没有深入思考应变能力,只能机械的照搬旧题!
.
这次考试实验的结果再次表明,人工智能(AI)作为新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虽能模拟、延伸与拓展人类智能,但有其极大地局限性。它只是一个辅助人类的工具,无法像人类大脑那样拥有全面的认知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无论是逻辑思考、情感共鸣,还是面对复杂问题时的灵活应对,AI都无法与人类的智能相媲美,更无法替代人类的大脑。
.
当前,AI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这股热潮中难免掺杂着各种杂音和误解。这就需要我们秉持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客观审慎地对待AI这项新技术的发展。不久前,美国推出了名为“Sora”大模型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但随之而来的是部分人对这一技术的过度解读和盲目跟风,他们其实并不真正了解“Sora文生视频生成模型”的具体含义和工作原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网红,如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在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便对“Sora”模型发表了看法。他在1月17日发表了题为《这是爆炸性进展》的文章,看得出他并未深入了解“Sora文生视频生成模型”的核心概念,便急急忙忙的码字发表观点。随后,他在2月18日的文章中再次讨论这个问题,但他对这个大模型的理解依然是不正确的,存在较大偏差。
.
胡锡进或许只是出于好奇或误解,但有些人则是别有用心,他们出于私利,利用Sora模型进行夸大其词的宣传,把它吹嘘为人工智能的划时代里程碑,甚至声称它将终结人类智能。这种不负责任的炒作行为,很可能与资本炒作新概念、谋求经济利益有关,这种行为令人不齿。近年来,利用AI题材进行炒作圈钱的现象屡见不鲜。从红极一时的GPT,到被过度神话的元宇宙、Web 3.0,它们的实际应用情况与最初的炒作往往相去甚远。因此,面对AI新技术,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AI技术的真正价值,不要盲目跟风,被表面的或者是别有用心的炒作所迷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AI的浪潮中稳健前行,让技术真正为人类所用,而不是成为被技术所奴役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