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现在的负面评价,和它商业上的成功同出一源

2018年联想在世界五百强之中排在第240位。惠普和康柏合并后,曾多年位居PC销售量的榜首,而联想如今又夺回了宝座。单纯从商业的角度说,联想是我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联想当年是第一家挑战管理跨国大型企业的。他们学习了美国成熟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好处是联想是第一家玩转了这种复杂管理的大型企业,从而能够在国际上与美国的强大的竞争对手分庭抗礼。坏处是,美国上市公司那种只看重短期收益的坏习惯全都被照搬到联想了。

你会发现,联想已经很多年没有做出来令人惊艳的标杆级产品了。因为这种产品往往要求在技术或者生产工艺(常常是两者皆有)上面进行冒险,或者预先进行重大投入。而精打细算的联想,就没有那么愿意冒险。

没有令人惊艳的标杆级产品,自然难以赢取消费者的好感。

联想的业务追求短期营收规模和短期盈利,缺乏足够的愿景和壮士断腕的决心。

华为和联想的手机业务,在2011年的时候都有很大一部分是电信运营商的低端白牌机(以及贴运行商的商标而不是制造商的)。运营商定制机的问题在于,运营商话语权极大,手机采购价格压得极低。而且因为是为充话费送手机的促销活动准备的,这些机器都是低端机型,没有什么性能可言。但是为了让消费者有新鲜感,这些机型却几乎三四个月就要换一茬。每个型号的机器多则卖几万台,少则卖几千台。

这意味着研发没有技术挑战和技术积累,只能疲于奔命,不断低水平重复。这还意味着供应链没有机会打磨工艺,同样没有积累和提高,还要背上种类繁多的备件的包袱。

华为把消费者事业群作为主攻方向以后,派遣了余承东上任。余承东上手就砍掉了运营商定制机业务,从而腾出研发和供应链资源来支撑自有品牌高端手机的发展,最终在2014到2015年之间借助Mate 7一举翻身。而联想的刘军,也不是什么庸才,他也在PC业务上作出过极其亮眼的业绩。然而他却选择保留——乃至倚重——运营商定制机业务,这就导致联想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扩大原有优势,更没办法形成市场标杆机型,最后做出了一些极其平庸的手机产品线。

你很难想象,这么重大的战略方向,注定要做巨大先期投入来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领域,其财务评审,居然每个月都要做一次。每次都要看市场份额、毛利、单价和盈利。

同样,为了报表好看,联想那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职业经理人们既不愿意降低中国区高端电脑的售价(避免某些人下辖的业务的利润下降),也不愿意放弃美国市场(避免另一些人下辖的业务的营收下降)。结果就导致中美高端电脑售价长期倒挂。一台ThinkPad笔记本,在中国组装,用快递送到美国,其总价格却比在中国的售价还低。这早已为联想的公关灾难铺平了道路。

这种美国成熟上市公司的做派,就让人不难理解联想多年来为何都不曾在基础研究或高科技领域有重大的投入了。就比如芯片这个领域,后进者需要不计回报地投入五年、十年才能开花结果。像联想这样按月审核业务利润的企业,它怎么可能忍受得了这么长时间的亏损?

到了今天,整个国家被美国刺痛,人民愈发重视高精尖创新,又有了华为作为创新标杆,这时候人们再翻过头来看联想,自然会觉得“这么大个企业怎么会如此不争气”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