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庆余年第二季》收官之后:眼光可“庆”,“余年”很长
文 | 布赫
2024年尚未过半,国产剧就掀起一轮又一轮市场热潮。
从年初的《南来北往》开始,《微暗之火》《我的阿勒泰》《新生》再到现在的《庆余年第二季》,这些题材各不相同的国产剧不但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同时引发了许多社会层面的话题讨论。关于历史变迁、女性生存空间、逃离北上广、中国电视剧霸榜奈飞等多方位的热议同样也是层出不穷,相对于电影市场,国产剧题材与创意的更迭形成了可喜的良性竞争,对于这些年几近把“艰难前行”作为关键词的影视行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时间跨度较大的续作,犹记得2019年《庆余年》横空出世时的盛况,如今《庆余年第二季》在万众期待的情况下热播,其取得的不俗成绩与巨大的市场反响可谓众望所归。
对于影视行业而言,五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从业者的心态以及对市场的看法。2024年迎来的《庆余年第二季》不仅稳占热搜榜,还让从业者惊喜地看到此前也许忽略的巨大市场:
男频相对于其他已经成熟的影视剧题材而言,是否是一个值得深耕的空间?相信这个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早些年关于女频男频的赛道之争也有人讨论过,然而真正有勇气尝试开辟新赛道的,目前唯有《庆余年》这个已成经典的IP产品。
网文、当代、架空动辄数百万字的天马行空的故事……以前仅凭这些词就会让不少人对男频作品望而却步,如今许多观众已经彻底改变了对这种类型影视剧的固有印象。面对这种反馈和认知,在庆幸当下市场还有阅文集团旗下新丽传媒能够有所感知、深挖题材,探索未知领域的先行先知外,我们更应该把一种“推陈出新”看作是新丽传媒自2007年创立至今的创作风格。
一
中国故事,一骑绝尘
“提升作品质量,推动内容回归”如今也成为影视行业趋同进化的共识。但市场竞争压力也在明显增大,扛住压力不断创新,迎合不断变化的观众视点,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创新出奇,需要相当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前瞻性储备。
当《叛逆者》《流金岁月》等优质剧作投放市场广受好评的同时,《雪中悍刀行》《赘婿》等IP改编剧紧随其后相继播出,这也让行业内外意识到男频IP的巨大潜力。而伴随着网络热议的种种讨论,新丽早已经对男频的市场规划完备了成熟的创作方向。
2022年,一部《人世间》迅速成为国产剧“年度剧王”,不仅成为当年黄金档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同时也斩获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也是在同一年,路阳导演拍摄的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风起陇西》作为年度古装谍战剧播出引起热议,至今还有部分观众奉为神作。
2022年底伊始,《卿卿日常》作为新丽发力女频的剧集也收获得了成功,2024年初《与凤行》作为女频仙侠题材作品在3月首播后热度居高不下,打破了腾讯视频最快破30000的热度记录,持续霸榜各大数据榜单。时隔两月,这一记录又被打破——
两个多月后,即五月中下旬的《庆余年第二季》则成为2024年首部市占率超50%的剧集,单日有效播放破亿,播出期间收获5000多个话题热搜,剧集热播的同时还与广告方深度联动、打破常规启动创意玩法、联名款遍地开花,联动母公司阅文集团生产的该剧衍生品也在网上实现热销……
至此,相对于国内观众熟悉的美剧,《庆余年》同样实现了剧集季播,这对于国产剧行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据目前话题热度观察,第三季依然具备“剧王”潜质。
对比商业价值,上述新丽出品剧作的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赘婿》不仅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热播,也授予韩国流媒体翻拍全新版本,《人世间》被迪士尼+频道买下了独家发行版权,《风起陇西》在日本第一家收费民营卫星电视台wowow播出并收获不俗反响。《庆余年第二季》通过Disney+在中国港澳台以及新加坡等海外多个地区播出,甚至一举成为迪士尼流媒体平台Disney+有史以来播出热度最高的中国大陆剧,强有力地展示了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魅力,为中国电视剧的国际化发展起到标杆作用。把中国故事介绍到海外,提升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的影响力,新丽在实现口碑好评的同时,守护了一份作为头部公司的文化责任。
随着全球信息交互的日益频繁,影视业的文化创新面临“好故事”的取舍难题。国内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口味逐渐挑剔,想要满足他们的胃口,首先就是要“创新”。好在《庆余年第二季》既做到了“在架空的世界里讲‘公平’,又在男频的市场中出爆款”。
新丽带着它的作品们收割了一大波热搜和好评,更打破了以往影视剧行业固守的“得女性观众得天下”的偏见,最重要的是——它得到了年轻观众的认可。
二
男频女频,都要好评
根据市场收视群体调查,《庆余年第二季》的男女观众占比各半,说明它已经打破了影视剧类别市场针对群体的常规认知,抓住观众的兴趣聚焦是各平台甄选项目时共同面对的困境——
投放什么样的题材、迎合什么样的兴趣、塑造什么样的观点,这些都是国产剧提升质量推动市场的关键。
2019年《庆余年》的热播盛况让我依然历历在目,很多观众对剧中频频出现的“穿越词语”和网梗大感惊讶。“架空世界”向来都不是传统认知里的国产剧主流题材,它很另类,甚至在《庆余年》出现之前并不成功。所以我认为《庆余年》最大的意义如同在架空世界里纵横的范闲一样,为国产剧市场的创作方向提供了一种可能:
大胆深挖创新题材,潜心打磨精品剧作,用无限贴近观众的方式讲故事才有可能出现爆款。
客观地说,新丽原本擅长的现实主义题材和其他类型影视剧较之其他行业内公司并不鲜见,因此在影视人才集中化的各平台和公司中,新丽对题材的锁定和聚焦市场的阶段性战略更值得我们讨论。有鉴于此,还是要回到五年前的《庆余年》热播之时:
它是一种类型的开拓,也是踏入未知领域的先行。
曾几何时,男频市场面临共情度低且题材匮乏故事单一的窘境。然而《庆余年》的破圈说明对于“男频”或“女频”的区分实则是个伪命题,故事的可看性与观众的共情度才是一部经典剧作的成功要素。尤其是《庆余年第二季》以其高屋建瓴之势,让男女观众都能在诙谐且不失严肃的故事中找到各自的爽点——
亲情、爱情、友情,各有归宿。
公理、天理、道理,观后自知。
不难发现,新丽推出的爆款剧作无论何种类型,基本上都承袭了这种人文情感,即在作品中塑造不生硬不口号式的正向价值观,同时在播出形式和商业运作上屡有新意,广告商、演员代言乃至观剧时的观点互动都赚足观众眼球,氛围感拉满,话题度直升。
相对于五年前的《庆余年第一季》,《庆余年第二季》今天已经把国产剧“卷”出了一个新高度——
不固守在拥挤的类型剧,勇敢开辟无人认知的新赛道。
有鉴于此,不难想象新丽同时连开的《赘婿》和今年下半年即将播出的《大奉打更人》等剧,客观上也在帮助影视行业了解男频市场、或者说国剧市场运行多种题材的成功可能性。
那么从《雪中悍刀行》开始,从《卿卿日常》到《与凤行》,从《庆余年》再到《赘婿》《大奉打更人》,如何深化题材开辟市场?显然新丽已经经历了从忐忑到精专的全过程,加强同观众之间的互动感,让许多剧情细节映射文化特点与社会现象,从而提升观众对作品的认可,这种创作思维的变化是可喜的,有益于国产电视剧题材的拓展与创作思考。
事实证明观众不会因简单的男女之分就拒绝好的类型和题材,他们要的是能感动自己的故事,能引起共情的故事。新丽在2024年上半年延续五年前的成功,让其不但成为男频IP市场的开拓者,也为国产剧“拍给谁看”提供了鲜明的答案。
三
眼光可庆,余年很长
2024年06月02日,“《庆余年第二季》收官”话题又上了热搜,网友呼吁第三季最好“边拍边播”,导演等主创团队成员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该剧的理解,观众喜欢看什么?主创心里很清楚。同样的,市场会接纳什么样的影视剧?相信影视行业从业者大多了然于胸。
相较于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网文IP改编中展现许多人性化的表述,直面观众内心需求,主角在成长,观众也在成长。其实在男频和女频的争执中,我觉得依然存在偏见。决定观众是否认可并接纳作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能否引起共鸣”。
新丽在此之前和之后都开发了许多题材“常规”的影视剧,横比之下这些作品的品质同样也很优秀,问题是赛道就那么宽,市场就那么大,份额就那么多。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行业头部制作公司和播出平台需要把目光投向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
观众对题材和类型的偏好并非一成不变,他们感知的兴趣点时刻都在变化。让拥有现代知识的人在古代场景里面对的不只是单纯的爽感,还有对人情世故的认知。
打破部分观众对网文改编的影视剧单纯只有爽的偏见,脱离男频和女频的壁垒,让主人公具备中二且正直的性格特征,但同样需要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后果,这是网文剧改编的可贵之处,最重要的是它在喜剧包裹的外衣之下,一直在引导观众正向的价值观,不单单只是“爽”,还有“今人视古文,古人讲新声”的情绪价值。
把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引入故事中,让男主产生和观众同样的无力感。间以让人会心一笑的网梗,令人迅速代入产生共情。这些巧妙的设置既严肃又不失活泼。
那么在这种“屏幕内外、灵魂共存”的高度契合下,相比于“男频”还是“女频”之分,更重要的是讲出一个老少咸宜的好故事。
今年上半年《庆余年第二季》自开播到收官,意犹未尽的不只是剧作本身,它让国产剧市场乃至影视行业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参考数据和参照对标。
深挖题材、拓展市场、不简单地把观众分类对待,而是注重共情和关怀,那么任何题材可能都会成为奇迹。永不懈怠、锐意进取,新丽已然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