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就一定不利于经济?不一定

昨天谈到俄罗斯经济,有一个网友非常激动的留言:

500

其实我问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不说美国?

而且我知道,在我问了以后会立即会有人反驳:

德国和日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战争,而当时的美国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那能一样吗?

问题在于,我问的是经济,而不是问的战争正义性的问题,如果有人一谈到美国在这个事情上的作为就感到不舒服的话,那么我再换个国家:

英国人发动的鸦片战争,那么英国经济为此受损了吗?

日本人打了甲午中日战争,日本经济为此受损了吗?

或者再进一步问:战争会导致经济受损吗?

或者我们再问一个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美国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只有20多年没有发动战争,如果战争让一个国家贫穷,那美国应该很穷才对,这符合事实嘛?世界大战美国都参与过,美国参与了一战,参与了二战,美国有因参与这两次世界大战而变得更穷吗?

这无需要回答,因为美国经济史说的很清楚,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战争带动了生产力和就业的增加,刺激了经济,二战期间美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1940年至1945年间曾高达约9%到10%之间,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增长率,这种增长主要是由于美国军需品生产的增加以及其他行业为了支持战争努力的结果。

二战对于美国来说,军需品的生产刺激了经济,导致就业的增加,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技术也出现了飞跃,大量的技术都是产生自二战,且由于军需品的生产增加,很多行业发展和扩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多样化,让美国成为一个更强大和多元的经济体,战争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战后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强国的基础。

以上的论述,从来不是秘密,但是没有人敢讲。

因为很显然:对于亲美主义者来说,这种论述似乎是说美国从战争捞取了大量的好处,这对美国的形象很不利,所以不讲。

对和平主义者来说,哪怕“战争有可能有利于经济”的说法都是不可接受的。这种说法似乎刺激了国家发动战争的欲望,不能讲。

但人要实事求是,事实不会因为你不想讲,或者你不接受,事实就不见了。

你所想的和实际一样吗?

和人类对于自身的认知比起来,人类对于物理学的认知那都算先进的,毕竟咱们好歹搞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管建构什么样的经济学模型,总是夹杂一大堆“前提条件”,而显示生活中往往这种前提条件往往不存在,甚至仅仅因果关系都可能会被搞得错,经济学有个著名的笑话:

已知:雪糕销量上升,同时游泳淹死的人数上升。

得出结论:当我发现雪糕销量上升的时候,合理的预测到游泳淹死的人也会上升。

仅仅这么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关系都可能会搞得错。

经济是人的行为产生的,而人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

就算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很健康,可只要它的国民认为它的未来经济会不好,并以此为前提开始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等行为。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真的会变差。

一个银行就算在投资上很稳健,存款准备金也很充足,可只要储户相信它会破产,并开始把储蓄取走,那它就真的会破产。

有一个著名的霍桑效应的实验如下: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了实验研究。

各式各样的专家纷纷参与其中:

从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于是得出结论:“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然后搞了实验,结果不管提高还是减少照明,对于产量没什么影响。

实验失败。

从福利主义方面认为:福利待遇的变化可以刺激生产效率,然后开始试验,结果不管是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都无法影响到最终的产量。

实验失败。

从薪酬的获得方式:专家认为假设实行工人计件工资制度,那么为了获得更多的工资,工人一定会加倍工作,以便获得更多的报酬------你看看,这可是中国人都认同的一套制度,在中国广泛实行,而实际结果是: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

实验失败。

最后真的有一个真正产量提高的,说起来很讽刺: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成员间互相协调的更好,更加努力的投入到生产,于是产量增加了。

所以,各位,看了霍桑实验,感觉如何?

个性与共性

很多经济学爱好者非常喜欢把经济学的共性无限扩大,以一个非常简单的理论去描述世界,即便是拿上面的霍桑实验为例,尽管从事实上已经证明了一些道理,难道它就是完全科学的吗?这个实验在美国做是这个结果,在中国做可能是另外一个结果。

比如说霍桑实验里面的计件工资制度,这在中国就是成功过了,在美国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在计件工资的那个小组,小组为了维护群体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的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也就是中国所谓的“部门利益”,这在很多行政和事业部门,在很多的国企甚至大型私企属于司空见惯,但是在很多小企业却运行的不错

即便是同一个方式,用在同一个国家,也由于企业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再回头看这个朋友的这段话:

战争当然会在短期内刺激经济。本质无非就是政府把本该用于医疗,教育,公共建设等各方面增进国民生活水准的资金拿去投资军工业。造成表面繁荣。但是战争就是战争,战争是没有产出回报的无底洞。投入战争机器的资金是不会产生可循环的经济产出效益的。这是基本常识。

已知:纽约的地铁非常差,不但纽约的地铁非常差,连接纽约的北河隧道都快要塌了。

且:美国现在没有打仗,美国很富裕,修筑纽约地铁,修筑北河隧道并不花多少钱。

所以:美国其实可以轻易改变纽约地铁的现状,美国可以轻易修筑北河隧道。

但是:现实是不管是纽约地铁还是北河隧道,都没有多大的改观。那请问到底是什么阻止了美国政府改善目前的基础设施现状?是中国吗?是俄罗斯吗?

都不是,是美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美国目前军费8000多亿美元,拿出一小点就可以更新,为什么不拿呢?

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政府把本该用于医疗,教育,公共建设等各方面增进国民生活水准的资金拿去投资军工业”,如果这个钱不投在军工,也不会投在医疗和教育。

恰恰相反的是,我经常逛reddit,一个美国人的论坛,其实里面有相当多的美国人在“回忆美好的冷战时代”,因为在冷战时代,美国政府是真的愿意拿钱去改善美国的基础设施的, 比如说70年代的大基建,美国政府也真的愿意拿出钱来推动科技进步的,比如说阿波罗登月计划。

而美国政府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赢得冷战。

冷战结束后,美国这有多少年没更新基建了?

说起基建,有一个笑话,这是耗资2亿人民币,在互联网上被骂上天的水司楼:

500

这是美国人耗资3.2亿美元新建的“浮动码头”:

500

浮动码头基本上已经处于解体状态。

所以,我能说啥?

战争对于整个国家会产生实质上的改变,不管是热战还是冷战,或许这个改变是好的,或许这个改变是坏的,我们不确定。

俄罗斯的问题

各个其实都有一个所谓的集体心理问题,比如说在美国视为大忌的种族问题,在中国,这压根就不是个问题,而在中国视为大忌的毒品问题,在美国都快合法化了。

比如说从中国人的角度去看,印度人拒绝外资,苛待外资的行为很蠢,因为外资可以为这个国家带来更好的科技,更好的管理,带来就业和外汇的输入,中国当年就因为“闭关锁国”,所以导致落后,你印度这么干,怎么能不落后?

而从印度人的视角:快别说什么“闭关锁国”了,什么外资?英国东印度公司不是外资?当年对东印度公司不够好?结果被奴役了好几百年,你所谓的“开放就先进”,先进在哪呢?

视角转到俄罗斯,俄罗斯又是一个什么视角?

从传统的俄罗斯视角来看,集体主义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俄罗斯天寒地冻,在俄罗斯帝国时期,农民会自然组成村社,村社最初是由生活在同一区域、共同拥有土地的一个或几个村落的农民为着共同的利益, 自我结成的自治的社会联盟。农民结成村社的基础是土地共有制, 生活在村社中的农民相互帮助、协作生产, 共同开展宗教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并建立自我法庭、维持村社治安和社会秩序, 对外共同承担国家税收、自卫安全, 农民从出生到死亡都是村社的成员, 一生在村社中度过。

村社实行长老会议制度,村内涉及重大事务由家长制民主和长老制民主的方式集体决定。但是长老会议在多数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村社决策实行的民主是典型的“家长式民主”, 它是建立在家庭成员对户主的绝对服从基础上;村社平等是同等级成员间的平均主义,  强调爱护集体, 多数人利益高于少数人及个人的利益。

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俄罗斯人为什么是这个文化。

不搞这个文化,搞美式个人主义的,在俄罗斯会是什么下场?

冬天一到,大雪封山,交通断绝,早在外面被冻死了。

在这种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很多俄罗斯人在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有个所谓的“集体归属”的,个人赚大钱不道德,为集体劳动是荣誉,在这种心态之下,再去看军队这个特殊的群体:

军队是非常讲究集体化,排斥个人主义的。

军队不讲究怎么赚钱,但是讲究更大程度利用现有资源。

军队讲究奉献精神,这又和东正教的圣徒理念吻合。

莫斯科核心人口加上大都会区,一共不过1700万人,圣彼得堡人口不到600万,加起来也就2300万人口,而俄罗斯有1.4亿的人口,大量的人口实际上是散落在广袤的俄罗斯领土上的。

边疆地区的俄罗斯人,一辈子出不了头,平常就是喝酒抽烟打老婆,战争一开打,上前线当大头兵,找到了集体归属感,活着就源源不断的收入,击毁北约坦克还有奖金。

要是死了,那也没什么,老婆能领到巨额抚恤金。

要是没老婆的,大多数就是回后方一趟,喝花酒找女人,钱一拍两散,

没钱怕什么?前线那些M1,豹二,那都是你的钱。

这不内需么?

至于俄罗斯有钱人,放心,有钱人在哪都能过舒服。

只不过这次俄罗斯有钱人出不了国了,只能在俄罗斯享受。

肉烂烂在锅里,那也是促进俄罗斯经济了。

在中国人的视角:死的那可是俄罗斯边疆地区的穷苦人,那富人可是在享受着。

在边疆地区俄罗斯人看来:在边疆活着就是当牛马,上战场搞不好能开仰望U8,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还能找到归属感,为什么不搏?

其实俄罗斯的经济的问题不会体现在战争中,反而会体现在战争后,因为战争结束后,对于军工的需求没有那么大了,当开支降下来后,原有的生产模式就需要更新了,因此核心在于:这一波的军工刺激,是否能带动俄罗斯的再工业化,这也是昨天我强调这个的原因。

现在的俄罗斯处于人力非常匮乏的时刻,俄罗斯失业率极低,只有2点多,战争结束后,军事工业减产,这会少招一批人,同时复员士兵也需要工作,战争结束后失业率必然会上升,这看俄罗斯是否能熬过这个阶段,只要熬过去,重建工业,说不定是好事。

不要忘记:经济本质上是人的行为的集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