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书烦的问题

在亲戚家里住了几天,再次深刻体会到孩子读书烦的问题。大人、孩子都焦虑,连旁人都跟着焦虑。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除了房贷和工作,孩子读书就是最焦虑的事了。

孩子的烦在于几点:

1、                  功课压力太重

2、                  读书不知道为什么

3、                  “为什么不能躺平?”

在古代,世上就没有几本书,四书五经背完了,也就差不多了。到了近代,除了要学习数理化,天主教学校的学生还要背圣经,但和现在的学习负担相比,还是不值一提。现在知识总量在迅速膨胀,“必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学习是为了站到前人的肩膀上,但肩膀越来越高,还长得飞快。这是时代的“问题”。只要不想重踩前人踩过的坑,或者想要沿着前人的足迹再往前走一步,就需要理解前人究竟走过些什么地方,这就是学习。

读书的目的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个和孩子说大道理无用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现有“唯分数主义”的教育摧毁了学习的乐趣,扭曲了学习的目的,好学的孩子也厌学了。老实说,把老师和家长打回学生状态重学,他们也会一样厌学。

不断有人说,孩子学习要“自己要”才行,但“要”什么?谁都说不清楚,因为“要”需要首先理清上面的问题2、3。

其实这和游泳一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游泳有天生的惧怕。大人会说:学会了游泳,掉进河里就不会淹死了。对孩子来说,这其实是次要的动力,主要动力可能还是来自会游泳的小伙伴:游泳好玩,会游泳多酷!

学习也一样。这是到知识的海洋遨游。知识好玩,会学习、懂事情很酷,因为你能轻易弄明白别人费劲都不一定弄明白的事。不仅满足好胜心,还满足好奇心。

学习是为了弄明白事体,不是为了分数,就像学游泳不是为了考级一样。这个道理在“唯分数主义”的现在,说起来有点嘴软,但还是真道理。

反过来的问题是:我就是想躺平,不行吗?我就是不学游泳。我不在乎游泳的乐趣,到哪都离水远远的,不会掉水里,不行吗?

就游泳而言,这是行的。很多人一辈子不会游泳,活得好好的。但就学习而言,不行。因为“水”会朝你漫过来,躲都躲不掉。

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学习不仅要落后,可能连饭都混不上。

自动驾驶是热门话题,有可能在10年内达到成熟实用地步,那时网约车司机这个职业就消失了。

自动驾驶加上爬楼梯机器人,有可能在10年内使得快递小哥小妹的职业也消失了。

文秘AI可能更快就使得简单文员和前台的工作消失。

上菜机器人弄得连端盘子的工作都消失,至少使得端菜小妹和洗碗工不可能指望较高的收入,洗碗机在现在都对洗碗工是很大的压力。这与劳动者的权力和应得利益无关,纯粹是劳动生产率问题。

读书就能解决就业问题吗?现在还不是大批“毕业就失业”?

没错,读书只是知识经济时代就业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不知道什么是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那更说明应该去读点书了。

读书至少帮助“你”看到威胁。如果“你”能理解威胁的性质和命门,还能反过来“玩水”,而不是“被水玩”。

AI、机器人、自动化是席卷全社会的大潮,不管“你”站在哪里,躲都躲不掉。不会游泳还能离水远远的,没有点知识,那就在AI、机器人、自动化大潮卷过来的时候,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至少永远活得气喘吁吁,努力把头抬到水面以上,还能喘上一口气。“躺平”过成“躺站”,这样的日子有什么过头?

IMF预计,AI、机器人、自动化可能带走世界上40%的人类工作岗位。这样的预测很多,也难说有多少精确。但不争的事实是:这是一个连躺平都不行的时代。“你”可能想离水远远的,但水会追着“你”来。“家里有矿”都未必行,因为“矿”可能都被淹了。

反过来,AI、机器人、自动化没有那么神秘。把皮扒开,把瓤子掰碎,都是说得清道得明的东西。那时,“你”可能还能化威胁为机会,成为玩水人、弄潮人。这需要学习。不是为了分数,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活出滋味。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