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国际接轨’的初衷与注意事项
‘国际接轨’的初衷,自然是为了‘变强’,变强了才能谈,才有的谈其他东西,否则生存都不存在了,谈个鸡儿。
所以,无法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所表达的意思,如‘国际化=美名’,‘国际化=仙丹’永生不死,‘国际化=人生意义’……
若是‘国际接轨’不能变强,那么接轨没意义。
因为,比我们弱的‘国际社会’不会存在,没我们参加的‘国际社会’也不配叫‘国际社会’。
虽然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但现实世界总在这个简单道理犯下无数个错。
造成的原因,就是在现实中有一层认知是被世人所忽视的,也是一般教材缺乏论述和着墨的,那就是‘传播’。
目前,对‘传播’的理解,还比较经验化,日常生活化,这就导致许多人没从更高层面去重视这个。
俨然有些重视者,但也只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说,实际在现代‘传播’早就研究上升到‘传播学’。
里面包含许多知识是个人认为应该变成‘通识知识’,可以应用在所有人际领域,包括不仅限长辈晚辈、夫妻之间、亲朋好友之间,师生之间,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
许多人的对世界的认识模型搭建中,有一道认识是‘我知道,你也应该知道’。
这便是问题。
‘我知道,你也应该知道’里存在‘应该’这个模糊空间,而所有的细节空间,都藏着混沌,而然混沌里总是妖魔鬼怪最多。
那么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只有达成‘共识’,而且是‘强共识’,那么人类社会实践才会或者大大减少在这个‘道理’涉及问题域里犯错。
所谓的‘共识’,即‘我知道,你也知道’。
所谓‘强共识’,即‘我知道你知道,你知道我知道’,后面的‘加强共识’,就是套娃,不赘述。
有一个“蓝眼睛岛悖论”,是非常好的思考题例子。
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场景。
在一座岛上,总共有1000个岛民,其中100个岛民有蓝色眼睛,900个岛民有棕色眼睛。
某天,岛上来了一个游客,当着所有岛民的面说了一句:
“你们这座岛上有蓝色眼睛的人。”
这个岛上的规则:
得知自己是蓝眼睛的要跳海自尽,因为本岛宗教信仰如此。(别问为啥)
岛民都具备‘逻辑完备能力’和‘绝对诚实’。
岛民不能通过任何物件(镜子、水等等)和沟通渠道(肢体、语言、文字画画等等)来得知自个眼睛的颜色。
(规则大概是这个意思,别找茬~)
请问,会不会有岛民因为这句话而跳海?
(大伙有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的,可以思考下,以前了解过的可以再重温,温故而知新,从新角度利用这个好的思考例子)
(结尾给答案)
理解了这个‘思考题’,就能大大提高有关认知的感悟。
在这片网络世界的舆论空间里,有天南地北的、国内国外的真人、机器人或狗,都被拉到一个窗口里。
但是说白了,只是拉近了世界信息交流,在信息维度上联结的更近,但在更深层的维度建设是缺乏的,‘共识’很重要。
回到‘国际接轨’上,接轨就是为了变强,再说变强。
变强的两种基本路径。
第一种,自己琢磨,研究,突破,变强。
第二种,别人太强了,模仿,学习,突破,变强。
然后根据这基础的两种路径,或单一使用,或组合成策略使用。
说是这么说,但从‘一’到‘二’的逻辑,一点都不能违背。
我们社会教育里,缺乏对这类思考的规则的明确,很多人喜欢‘跳’,尊徐思考逻辑规则大脑运算快而表现的‘跳’是合理的。
但麻烦就在于,许多人思维偷懒的‘跳’。
这带来很大的麻烦,一般人都有理性思考能力,并且我们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知识随便获取,很容易在精神思想上犯‘妄自尊大’毛病。
在精神思想上表现的‘傲慢’,但实际上懂得道理都是一节节,支离破碎,已然成了‘断章取义’收藏家而不自知。
所以,现实社会经常陷入‘一个简单道理能解决的问题,却难以解决’的困境,在信息知识记忆背诵上是‘专家’,而在思想、思维认知层面的修行是‘幼儿园’。
以上,其实已经包含‘注意事项’。
看先秦著作中,许多道理是一个词结尾,这个词再开头进行阐述说道理的。
反而,现在许多论述‘道理’的,却不敢暴露‘根道理’,整体拿着各种‘名词大棒’,挥舞着,嚎叫着,别看很好笑,但没人把它们踢下来。
两千年前,都讲究一个有头有尾,想要批判的,那就直接从‘根’上来,要改善那就从之上的环节进行展开,如此‘思维-语言’清晰,才能避免枝节。
人类文明发展,当如此才能稳步向前,而文明的发展,其实就在一个‘稳步向前’,而最早设立‘史官’且成熟,就是我们在人类历史中长期领先的‘密码’。
用一位哲学家的话结尾:
“不是我们说语言,而是语言说我们。”
蓝眼睛岛的“标准答案”是:如果把游客来到岛上的那一天记为第0天,那么在第100天的中午,所有蓝色眼睛的岛民都会跳海。
相关解答,可自信搜索,也可查小破站旧UP‘科技袁人’:av295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