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老师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穿戴一样,孩子就不攀比了”

微博@王人平:

很多父母、老师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穿戴一样,孩子就不攀比了。恰恰相反,正是这种去差异化、去个性化的要求才更容易导致孩子攀比的,因为这种要求本身就投射了成年人认定孩子们该去攀比的价值观。想要孩子不攀比,恰恰是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人与人的不同、观念的不同、活法的不同,认识到你可以歌唱得好,我可以球踢得好,他可以衣服穿得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特长和独特的样子,就像玫瑰、杜鹃、百合,各有各的形状、色彩、气味,各有各自独特的美,是无法比较的,重要的是能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在天地间自由地绽放。生命,是用来完成的,不是用来的比较的。

标准化、效率至上、大规模复制,把人改造成同质化的人力资本,是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逻辑,已严重不适应AI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越是在一个内卷和同质化严重的环境中,对于孩子的教育,越要重在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发展出自己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上,而不是总盯着别人家的孩子,取长补短、力求跟别人一样。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原创、孤品,为了所谓的避免攀比,就把孩子塑造成山寨、赝品,让孩子既远离了生命的那份从容和优雅,也扼杀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丧失了差异化的核心能力。

用穿戴一样来掩盖差异,也是父母、老师拿孩子当傻子的做法。家境如何,同学间一张嘴就知道了。现在的学生,接受的信息多,心智成熟得早,很多事情心里都有数,只是不跟父母、老师讲而已。况且,即便都要求统一穿“布鞋”,那布鞋就没有等级、贵贱吗?是不是接着还要统一学生的文具、统一学生大脑中的思想、统一学生说话的语气和用词?孩子爱攀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匮乏造成的,而这种匮乏正是父母、老师自身的负面思维和不当教育造成的。所以,真想要孩子不攀比,一方面尽力去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充实孩子的生活,丰盈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另一方面发展孩子接纳自我、理解差异、尊重多元的能力,而不是给孩子弄个虚假、真空的世界,去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学生想买昂贵鞋与家长吵架,老师提议全班穿布鞋:引导学生不攀比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