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半熟恋人3》主创:在内卷的赛道里寻找“生命力”

做恋综不能只谈恋爱。

文|爱捞

编|园长

恋综内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国外还是国内。

但《半熟恋人3》创造了恋综史上少有的治愈时刻。它未必是一种盛大的浪漫,却在等日出与海边散步中,让观众重拾心动的细节;它也不只是一档只谈爱的综艺,“冰封故事”的设置,让观众看到了打开自己的嘉宾。

作为平台重点赛道,恋综有着固定的用户,也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但《半熟恋人3》在自己的摸索中,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群像感、故事感,找到了再次戳中观众情感世界的按钮。

500

做到第三季,制片人闫芝桦坦言没有任何方法论,就像技巧在爱情面前失灵一样,方法论对于恋综也是一种不真诚的诅咒。

4月末的一个午后,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和《半熟恋人》制片人闫芝桦、第三季导演王鹏聊了聊做恋综的思路,发现这个团队并不仅仅是在做恋综,也在为嘉宾和观众制造一段难得而珍贵的故事。

它简单而真诚,是内卷恋综世界里的“轻奢品”。

500

恋综开始盛产“群像”

内卷的恋综市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爱情”元素了。

2024年3月,韩综《恋爱兄妹》的播出,让恋综市场再次打开新思路。原来恋爱关系不止单纯和异性、前任有关,它也可以涉及到彼此的家庭。目前,这档恋综在豆瓣的评分,已经高达9.3,给观众超出恋爱范畴的惊喜。

与此同时,内娱的恋综生态也发生了变化。闫芝桦在用户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节目用户的粘性虽然很强,但观众每年喜欢看的内容都在发生变化,“之前有一批CP粉进来磕糖,但是这两年单纯的磕糖内容未必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大家想要看更多开放性、包容性、探讨性的东西。”

于是,第一季走“罗曼蒂克”风的《半熟恋人》,在第二季尝试了“戏剧性”,不断总结和复盘后,又在第三季定下了“故事性”的基调。在不断变化中,寻求节目的新鲜感。

真人秀最重要的就是“人”。作为平台的重点赛道,恋综团队每年都要想尽办法从单身男女群体中挖掘“好苗子”,然而池子有限,各大节目组的需求过盛。

为了能够选出更好的嘉宾,这一次《半熟恋人3》将选人的范围扩大到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甚至是伦敦等海外,选角时间比从前多了一倍,连同选角标准也有所变化。

导演王鹏透露,一般情况下,嘉宾的高颜值、好工作、强代表性等,都是选角的普遍标准,但除此之外,《半熟恋人》在第三季中更关注嘉宾的“人物故事”,“每个人成长到三十多岁的样子,跟他过往的人生经历,原生家庭或者受过的教育都息息相关。”

王鹏举了嘉宾卢嘉俊的例子。一开始卢嘉俊并不是一个非常显眼的人,甚至在节目播出时,因为一句“想找一个适合结婚的人”,让他给观众留下了“大男子主义”的刻板印象。

500

而“冰封故事”的释出后,卢嘉俊也迎来了口碑的逆转。节目组设置了深挖人物故事的环节,卢嘉俊在这个环节中讲述了自己母亲和原生家庭的故事。在他十岁那年,母亲被大火烧伤,他的童年和青春期因此受到影响,鲜少交朋友,但父母给自己的力量,让他始终将家庭放在第一位。

卢嘉俊的故事,让观众意识到,他并非是一个不渴望爱情的人,而是妈妈的经历让他从潜意识里觉得“家庭更重要”。冰封故事的出现,让大家对卢嘉俊的印象发生了改观,观察室嘉宾唐艺昕甚至为初期对卢嘉俊的评价进行真诚的道歉。

“我们在看每一个人的时候,不仅是看到这个人,也一定会看到他的过去和未来,甚至是周边朋友、自己的影子。人物故事可以带来内容走向的变化,我们也希望多元的嘉宾和人物故事,让恋综变得更为丰富。”

作为一档主打30+熟龄的节目,28岁嘉宾马晋隆的出现,也引起了“节目组没有找好定位”的非议。

500

王鹏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恋综是一个与男女有关的双向叙事,但无论是用户,还是节目组,明显对30+女性的关注度更高,而优质的男性在市场上的流通性不高,如果不扩大男性的选角范围,很难选出与女嘉宾所匹配的男嘉宾。另一方面,“年上”与“年下”的存在,也加大两性关系的叙事,“我们觉得既要有年龄比她大的男生,也要有年龄比她小的男生,提供丰富的恋爱关系。”

马晋隆的年龄或许不符合节目的定义,但对节目组来说,他却是一个优秀的年下弟弟模板。

比起讲好一个“爱情故事”,《半熟恋人3》更想讲好一个“群像故事”,让每一位嘉宾的故事、更多的情感关系,被另一半看到,也被同类看到。

500

向内寻找“生命力”

从《心动的信号》第一季首播,到《半熟恋人3》收官,腾讯综艺已经在恋综赛道耕耘了六年之久。有人从中找到了心仪的另一半,有人借助节目的力量打造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有人则不断积累爱情经验。

但红极一时的恋综,不免面对风向的变化。如果说曾经磕糖是一种流行的娱乐,那么在过去一年中,网友对“恋爱脑”的讨论却居高不下,面对影视剧中恋爱脑的女主角,也总是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比起曾经,大众似乎比以往更不需要爱情。

但闫芝桦并不担心恋综因此没有自己的看客,“爱情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是一种刚需。不是大家不谈恋爱了,而是现在大家对于爱情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爱情的本质,也看得越来越清晰。”

这也要求平台在做内容时,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并非是形式的,而是服务于内容,进行“价值层面”的创新,寻求恋综与观众的情感勾连。

“我们越来越发现,恋综里偶像剧式的爱情,离大众的生活越来越远了,让观众没有向往感。所以我们今年不仅把故事性作为选角的标准,也把生命力作为了一种重要标准。”对于闫芝桦来说,“生命力”意味着强能量,能够感染观众沉浸到爱情故事中。

李梦蝶就是一个经典的代表。她有着黝黑的皮肤、健美的体魄,熟练冲浪的样子,一出场便让观众眼前一亮。闫芝桦觉得这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更深度的能量是:“积极相信爱情,愿意付出努力,并有健康成熟的爱情观。”

500

能够用自洽的逻辑正确对待感情,是恋综表达的关键一步。如果嘉宾遇到困难,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去处理,就容易对观众造成负面的观感,如果他能通过自己丰富的阅历成熟地处理每一段关系,为自己和他人负责,则会影响观众的“获得”指数。

王鹏所理解的“生命力”与情绪有关。恋综的嘉宾往往会被贴上“精英”的标签,但王鹏并不想将节目的表达停留在外形层面,而是将扁平的“标签”还原为立体的“人物”。选角阶段除了要挖掘人物的故事,他还要发现人物故事背后的情绪细节。

和卢嘉俊一样,沈正的人生也十分曲折。2017年,沈正生了一场重病,在长达几年的时间中,她都在骨穿和化疗中度过。历经生死的这段时间,她从不一样的角度看见了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

500

但就像她说的“更想记住当下快乐的瞬间”一样,对于曲折的经历,无论是沈正、邵佳荣,还是卢嘉俊都没有放弃,而是仍旧相信爱情,继续走下去。

“爱情的生命力会让人不断地振奋起来。如果你在缓步独行的时候,有一个人能够与你齐头并进,你就会觉得不孤独,在我看来,这就是节目想表达的生命力。”

尽管节目组并没有刻意去呈现每一个人身上的“生命力”,但这三个字却成为“情绪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好的人物故事,自然会与观众构成喜怒哀乐的共振。

500

恋综“勇敢”表达

《半熟恋人3》的主创,还是想在这个越来越多人不需要爱情的时代,鼓励大家“勇入爱河”。

在整个制作流程中,除了选角,选址与模式对于主创来说,同样有操作上的难度。第三季提出了“全脱产恋爱”的模式,节目组让参加节目的嘉宾开启了一场为期21天的悠长假期,谈一场毫无外界干扰的纯粹感情。

做了三季的恋综,闫芝桦发现一个人要想谈一场恋爱,就必须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无论你做什么,只有投入才有可能获得。”

爱情同样如此,但处于30+年龄段的人群,忙于事业,生活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在恋爱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往往更加复杂,很难挪出一段只专注恋爱的时间。主创希望反其道而行,在嘉宾人生重要的阶段,为他们打造一个悠长的假期,让大家全情投入其中。闫芝桦相信,即便最后没有结果,全脱产的过程也会变成嘉宾一段珍贵的经历。

“在决策层面,半熟团队有两个地方做得比较好,一个是在选角上付出的时间够多,尽管没有达到完美程度;另一个就是提出了‘全脱产的概念’,它很勇敢也足够美好。”

王鹏给这段“全脱产恋爱”找到了一个恋综从未选过的地址,一个海边的民宿,比邻海岸线,让嘉宾更加沉浸到这段悠长的假期中。

500

这样童话一般的世界,也不免让人质疑恋综中的现实感。但王鹏说,“无论你是在便利店遇到一个心动的人,又或者是在旅行中遇到,地点从来都不是他们这段恋情是否真实的挑战。唯一的挑战是他们长期的发展,是以后的一年又一年。

在节目组看来,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方给你造成的情感冲击,一定都是真实的。主创们只是想为这段热烈的追逐,创造打开自己和对方的条件,让他们能够认真讨论未来。

在节目接近尾声时,李梦蝶和江俊霖认真地讨论着将来的去处,两个人并没有将“异地”看作爱情的宿敌,而是探讨着延续这场爱情的可能性。看到这一幕时,王鹏很欣慰,因为《半熟恋人3》这档综艺在全脱产的过程中,让嘉宾沉浸其中的同时,也给了“异地恋”一些直视问题的勇气,“我们想给异地恋的朋友鼓鼓气。”

《半熟恋人》系列的成长,也让闫芝桦在恋综赛道,有了更勇敢的想象。即便赛道内卷,闫芝桦认为大家还有机会创造新可能。

她期待有一场颠覆性的创新在恋综赛道出现,“比如将恋综的年龄段扩大到黄昏恋或者探索新的人物关系。”但如何在内容、口碑、商业上做好平衡,仍需要探索。

追逐观众的喜好只能落后,闫芝桦做恋综的感受就是常做常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挑战发生。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她觉得腾讯恋综还可以创造更多可能。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