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乌克兰必败?
最近网上传出冯姓教授讲座谈俄乌战争的要点,结论之一是俄罗斯必败。这个观点在网络上引起很大争议。我认为他的结论是错的,他作为一个国际政治学者专家不懂军事是很大的缺陷,这个缺陷使得他看不懂国际政治的逻辑。
我的结论很明确,乌克兰必败。为什么乌克兰在这场战争中必败?这是由战争逻辑决定的。战争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可以从军事理论中和战争历史中发现。为了论证我的观点,我推荐大家包括冯教授看两部电影《南征北战》和《战上海》。这两部战争片很好地展示了战略防御的正确和错误的战略战术。《南征北战》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空前绝后的“神片”,他是陈毅元帅亲自审剧本,粟裕大将不但审剧本,还是剧本的军事指导,亲自作军事指导讲解战略与战术;林彪元帅改台词的电影,准确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战略与战术,特别是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战略战术。《战上海》反映的是上海战役,这是解放军最后战略进攻的高潮,也是国民党军战略防御的战略战术的展示。这两部电影准确地展示了正确的防御战略战术与错误的防御战略战术。
懂得一点军事的人都知道,战争的胜败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军力,军队的数量和装备技术条件,另一个就是战略战术。战略战术错误要想获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在解放战争一开始面对敌强我弱的战略局面,解放军不是与敌人展开“一城一地”的争夺,绝对避免与敌人进行不利条件下的决战,而是以少部兵力牵制敌人,从而使主力获得高度地集中,高度地机动,寻找敌人薄弱的地方歼灭他,从而获得胜利。通过积累胜利达成实力的转化,然后对敌人实行战略决战。
《战上海》中国民党军在面临不利的军事局面的时候,没有采用老狐狸刘毅给出依据上海的高楼大厦,与解放军进行一楼一地的争夺,而是把主力放在郊区城廓阵地上。结果就是让解放军在城廓阵地上把战斗力最强的邵壮军全歼了,而杂牌刘毅的部队最后成为守城的主力,这个上海自然就收不住。
《战上海》里的汤司令汤云甫并非不知道刘毅的建议是正确的战术,但是他也说的清楚,丢掉了外围阵地就丧失了时间,而国民党需要争取时间获得美国的援助,这里最关键的就是美援,争取美援的政治需要压倒了军事选择。这种事情不仅仅发生在电影里,不仅仅发生在上海战役,就连小诸葛白崇禧也栽在这个问题上。白崇禧也是得到美国人的援助许诺,一直想打个胜仗给美国人瞧瞧,这样有利于争取美援,所以他没有快速从湖南撤到广西,而是幻想着再打一个青树坪胜利,结果就是在衡宝遭4野歼击,主力全灭。
乌克兰现在就是犯了汤司令同样的错误。乌克兰与俄罗斯相比军事实力上处于绝对的下风,这个从战场态势就可以看出来,俄罗斯是进攻的一方,实力强的进攻这是常规。实力弱的一方如何进行战略防御这是需要极大的军事才能的事,弱势一方需要通过防御消耗敌人,达成实力转化然后转入进攻,这是一般的军事常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里就有这个论述。《战争论》所有国家军事学院的基础课。怎么在防御战中消耗敌人保存自己?这是大学问,如果自己的消耗大于敌人,那就是必败无疑。乌克兰现在就陷入这个陷阱之中了。
乌克兰在美国和西方军事顾问的指导下,在乌东地区构筑了大量的永备防御工事,就是堡垒,想以此抵抗俄军进攻和消耗俄军。这就使得乌军丧失了机动性,背上了乌龟壳。这些工事如果不守则巨大的沉默成本,而且会成为俄军的防御支撑。如果守则必须填入大量的兵力与俄罗斯消耗,这是一个矛盾,守堡垒就是在不利的条件下与俄罗斯作战,这正中俄罗斯的下怀。俄罗斯现在大量地使用FBA1500重磅滑翔制导炸弹,轻易就把乌军的堡垒炸碎,堡垒里的乌军尸骨无存。这样乌军的死守就变成了“守死”,大量的有生力量就这样无价值低消耗掉了,乌克兰拿人命跟俄罗斯的炸弹消耗,这种消耗必然导致乌克兰的军事失败。事实也是乌克兰的伤亡数量远远多于俄军。具体数据因为各方面保密的原因没有准确,但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交换比没有办法看是事实。
乌克兰与俄罗斯相比战略与战役指挥能力差距巨大,这导致了乌克兰在战略上的失败。我们看俄罗斯的几次大撤退,第一次是基辅大撤退,当俄罗斯突然机降基辅,地面装甲部队突破到达基辅城下,乌克兰政府没有投降,而且表现出抵抗意志,俄罗斯的运输线遭到乌克兰武装的袭击,这次攻势难以为继的时候,俄罗斯没有等到师老兵疲立即主动撤兵。第二个大撤退是哈尔科夫大撤退。当乌克兰在西方的战略信息支援下发现了俄军的防线空虚,突然发起进攻,穿插分割俄罗斯防御体系的时候,俄罗斯没有因为政治因素保持阵地,而是立即实施深远撤退,这个撤退的迅速让乌克兰没有办法实施战略追击。第三个大撤退是赫尔松大撤退,在跨越第聂伯河的运输线遭到乌军攻击,前线部队供给和增援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俄罗斯主动撤到第聂伯河左岸,依河流建立防线。这三次大撤退都是俄军在态势不利的时候主动实施的行动,而不是等到战场形势发展到无法补救的被动行动。这是俄罗斯战略与战役指挥的水平的表现,不怕政治上的失分而保持军事上的主动权和行动的自由。“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这是毛主席的教导,也是军事行动的铁律。俄罗斯贯彻了这个原则,这表现出俄罗斯军事素养。在哈尔科夫大撤退的时候,俄罗斯派出了瓦格纳雇佣军发动了巴赫姆特攻击作战,一下扭转了哈尔科夫撤退造成的被动,把乌克兰的注意力和主要机动兵力全部吸引到巴赫姆特这个“绞肉机”里。这个行动表现出乌克兰军队战略能力方面与俄军的差距。军事行动的要诀在于“制敌而不制于敌”,乌克兰军队的行动被俄军的攻势完全左右了,与“瓦格纳”雇佣军在巴赫姆特反复拉锯,给了俄军从容整顿部队,后防动员和建立严密防线的时间,这直接导致2023年乌克兰夏季反攻不得不推迟到秋季,而秋季反动遭到了惨败。战略形势就此不可挽救。
俄罗斯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和战役战术方针,针对俄军战略与战役信息支援能力不如乌军的现实,俄军采取“扎硬寨,打呆仗”大战略战术,与乌军进行一城一地的争夺。恰好乌军的战略也是寸土不让,这就正入俄军彀中。俄军在巴赫姆特战役和阿瓦迪夫卡战役中都是采取三面包围的战术,放乌军不断地添油增援,利用死地大量地消耗乌军的有生力量。这种战法必定制乌军与死地。
在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前,毛泽东对蒋军战役企图的分析就是“蒋军企图在鲁南与我军扭打,在消耗我军有生力量以后再占领临沂”。可以考虑俄军现在对乌克兰的战略也是如此,在乌东地区尽力消耗乌军的有生力量,然后再转入进攻,彻底打垮乌军。乌军的战略错误在不利与己的地域与俄军打消耗战,乌东地域是传统的俄语区,当地人讲俄语,传统上亲俄罗斯,乌军没有人和条件,加上2014年以来乌军对顿涅斯克和卢甘茨克两州的军事进攻和对俄语人口的迫害导致本地人对乌克兰的仇视。乌军在这个作战地域处于不利的条件。俄军利用有利的地理和社会条件消耗乌军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增加乌军伤亡。
从战场形势看乌军的战略与战术水平低于俄军,本来军事实力就不足,战略战术指挥上再犯错误,谈胜利只能是“侈谈”。
国内的绝大多数国际政治学者不懂军事也不学习,读了几本美国书就以专家自居,建议他们集体观看电影《南征北战》,集体学习毛主席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学习《战争论》。他们跟蒋介石一样以为美国的援助是胜利的保证,实际上美国援助的政权像南越和阿富汗政权都灰飞烟灭了。作为影响战争的长期因素,西方的经济影响发挥作用需要时间,很长时间,这就需要持久战。而乌克兰政权需要立即的成绩来争取美援,这就决定了乌克兰不敢放弃土地,不敢作战略退却,因为这给了美国军事失败的形象,而军事失败就无法得到美国的援助,这就是军事上的“美援陷阱”。蒋介石掉到这个坑里了,泽连斯基也掉到这个坑里了。有点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战略决定战争的胜败,战术胜利无法改变战略错误的影响,所以乌克兰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