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经常问问自己”,这7个字对党员干部意味着什么?

近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主席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中强调,“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是不是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工作?”这三个问题如同三面镜子,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要时时叩问、处处自省。

“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这一问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初心和使命的检视。

习主席告诫领导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拎着”和“捂着”,虽一字之差,但为官之道相差万里。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是时刻把党和国家事业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而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是时刻以个人利益得失为处事准则,对自己有益,就积极为之,对自己无益,则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不了了之。试想,谋一己之私的党员干部又怎会尽心尽力为民办事?古语有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00

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弄清楚“为谁立命、为谁谋利”的问题。无数事实证明,党员干部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信念坚如磐石,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如果党员干部成天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权不是为民所用,而是用来为己谋私,那这样的人腐化堕落的危险大大增加,人们也不需要这样的党员干部。

“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一心一意”,强调的是为民服务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当年,延安枣园礼堂里高高悬挂着“为群众服务”;今天,中南海新华门内的影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人民”二字,在习主席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019年3月,面对外国政要提问,习主席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情真意切,直抵人心。同一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上,绚丽烟花排列出的“人民万岁”字样戳中无数国人的心,让人泪目。

500

在我党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的党员干部。“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直言“革命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辈子追求的“名”是“共产党员”这个光辉“名称”,追求的“利”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他们始终把“人民”二字高高举过头顶,无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这样的好干部,哪个群众不爱戴?

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有没有人民情怀,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没有与人民群众共情的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的诉求消极应付,为民服务不上心不尽力;有的空喊口号多,真抓实干少,同群众隔着一堵“心墙”;有的抓工作固守套路不出思路,回避矛盾不敢担当,遇事要么层层向上请示,要么层层向下签责任状。这样的党员干部又何谈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情?

500

“是不是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工作?”“中心任务”,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大局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动员令、冲锋号,为全体党员干部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前行的道路必然不会平坦,也不可能轻轻松松成功。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大局,始终保持学习状态、斗争状态、赶考状态,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责任,立足本职岗位,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解”为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以“滚石上山”的韧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奋斗实干中积“小成”为“大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常问问自己”,贵在“经常”。回答好三个问题,不是一时一地的应景之举,而应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广大党员干部不妨对照习主席对“好干部”的要求,经常问问自己,“听党话,为人民”的初心变没变、“跟党走,敢担当”的态度变没变、“守党纪,正作风”的意志变没变。

500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各级领导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离不开水,离开水,鱼就渴死了。”习主席也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由此可见,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把“人民”时刻放在心上,才能写好“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使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