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执工业软件牛耳?很简单,三要素均领先

【本文来自《发展工业软件,打造中国的“超级缝合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工业软件的特征: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无法仅在计算机软硬件范畴内“拔着自己头发提升”。

打造成功的工业软件,三要素:算法、数据、钱。

为什么欧美执工业软件牛耳?很简单,三要素均领先:

1、因为他们是先行者,具有天然占领世界市场的优势,赚全世界的钱养自己。后来者市占率有限,往往赚不到那么多钱。

2、也因为他们是先行者,数据最齐全。比如,油田服务业,数据采集有上百年的历史,西方建立了中国无法比拟的长期而完备的历史实际数据库,这可以理解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风洞”,而且这种优势基本无法追上,后来者的机会在于时间——保持对新数据的完备收集,起码在新数据领域保证不落后,然后等待时间推移,我没有而别人有的某些历史数据失去了意义。因为生产实际即为复杂,蝴蝶效应到处都是,属于混沌理论研究的范围,决定了无法仅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可接受的结果,必须依赖大量的实际数据,核试验、气象预报均类似。

3、算法,是其中相对好解决的问题,因为到了一定程度,发展速度会慢下来。随便哪个工业化国家都有能人,一个人搞出来的算法,可以全世界适用,算法也基本无法保密,无法用专利保护,实在不行对软件逆向工程也可以弄明白。

算法上,中国并不落后,起码在追赶过程中没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风洞,是主流的空气动力学数据采集工具。有了某种级别的风洞,你就能掌握这个级别的数据,不靠风洞的话,就得用实际运行来采集数据,但没法这么干——因为代价远高于风洞。

中国为什么在风洞领域能超越?一是空气动力学的特征决定了,先行者不管你先行了多久,到不了那个级别就是不行,这级别以下历史积累很多是无用的,也无法用有限的理论计算去推算数学上证明了不可能推算的东西,大家起跑线相同;二是风洞级别的提高,靠两点——足够的工业基础,和合理的投入产出能力,中国在第一点上有一定优势,第二点上显然具有巨大优势。

所以中国要追赶,算法没大问题,数据要靠时间和某些方向的技术特征——主观努力无法在各领域提高超越成功率,剩下的就是钱。

钱来自于生态,既然人家先行者已经拥有领先优势,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压缩对方的市场,对内尽量用国产软硬件,对外尽量把我们的东西国际化,并且在政府支持下去抢市场。

国际化这一点我们一直胆小如鼠,哪怕是腾讯这样的企业也一样,不像西方哪怕是小国家小公司,产品上来也是国际化的,因为客观条件决定了不从开始就国际化只有死路一条,反而成了优势。国产化和国际化这两方面都需要政府扶持,前者已经大面积开始了,后者看国家准备怎么办。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