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崛起经历了一个水运到火车再到海运得过程

【本文来自《水运差异的国运天注定 —— 美国成为中国小弟的准确时间系列文章》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晨枫
  • 不能同意。

    铁锈带与水运不济的关系是反过来的:先有铁锈带,后有水运不济。

    铁锈带最大的一头在大湖区,大湖区包括美国一侧和加拿大一侧,这里是最早的北美工业区,在制造业上美加一体在还没有一体化这个说法之前就开始了,距今已经100年以上了。

    大湖区的人对国境线的概念是911之后才强化的,以前过境只需要驾照,不需要护照。年轻人过境喝个小酒,驾照没带都能过去。理论上对方可以拦下、不放行,实际上看看你是本地居民脸,挥挥手就放行了。美国人、加拿大人在“境外”有房子是常事,大湖之间是St Clair河、底特律河、圣劳伦斯河,千岛国家公园这一段,河里不计其数的小岛,有的房子厨房在美国、卧室在加拿大,没人觉得这是多大个事。

    大湖区的航运一直很发达,直到现在,因为去工业化了。

    相反,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历史上不能说不发达,但主要是运载能源和消费品,制成品运输从来不是主要的。沿河没有发展起太大的工业中心,圣路易斯算大的,但再往下,直到路易斯安那化工区,就没有多少重工业。新奥尔良历史上只有制糖算工业,现在也谈不上工业区。

    水运有成本低的好处,但速度慢是一个问题,需要水陆转运是另一个问题。水运很少能门到门,大湖区工业和水运发达,就是因为能门到门。大名鼎鼎的福特鲁日工厂就是在底特律河边,直通伊利湖。20-30年代美国的另一个汽车工业中心在伊利诺斯,也是因为在大湖区(密西根湖),但是被30年代大萧条打灭了。

    铁路的门到门能力比水运强,但公路更强。

    运输成本不能光看路上跑的这一段,必须把门到门的转运成本都算进去。中国到美国东海岸的运输不走太平洋-美国西海岸上陆-铁路,而是走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这是绕路了,但是门到门,最终成本更低。所以红海危机后有人说对美国没影响,这是不对的,但这扯远了。

    运输成本也需要与供应链成本连在一起看,时间和运费必须综合考虑,物流高速周转是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关键。大宗、远程货物水运合适,小宗、近程散货就未必了。

    说到大宗,内河水运的大宗已经不够大宗了。大运河貌似驳船一船就是好几百吨,但加上速度、转运和河上通过容量问题,运力和成本都不能乐观。速度慢是影响流量的,固定宽度、深度的河道加上慢吞吞的驳船,可通过的运量天然受到限制。

    大运河在今天与其说是水运通道,不如说是景观。看看上海黄浦江就知道,当年这里是重要的水运通道,如今江面上货船很少。

    水运是重要的,在一切可能的地方都应该大力发展,但经济和科技已经超过了以内河水运为主的时代了。不能刻舟求剑。

    中国与美国国运差异是重要话题,但内河水运不是重点。

美国其实崛起经历了一个水运到火车再到海运得过程。

美国独立之后到伊利运河开通得60年,都是海运,大西洋和欧洲得海运,当时毕竟就狭窄得13州。

到了中部路易斯安娜大量开发,粮食木材牛皮之类出来了,中部地区到五大湖,需要一个海路,这个时候伊利运河修通,五大湖链接纽约,这个时候美国得经济就是靠内部得水运,修建伊利运河得人赚饱成了美国得第一批富豪。伊利运河导致了北方得经济内循环,工业崛起也导致了南北得分裂,是内战得重要原因。

1860年美国内战之后,西进运动开始了,这个时候火车加上蒸汽机,效率比简单得河流运输要更高,斯坦福,范德比尔特一大堆新富豪诞生,当时得美国修铁路极度疯狂,一年超过一万公里,美国铁路得巨大效益,最终诞生了美国巨大得国内市场,和工业化力量,西尔斯百货也是因此诞生的,这个时候就是美国的铁路超过水运时代,几乎持续一百年。

到了1960年代,集装箱诞生了,从此海运取代了陆地运输,美国的工业化开始大量外包,亚洲的日本四小龙大量的人口劳动力进入了美国主导世界市场,美国铁路运输衰落了,美国纳入大量市场的劳动力,最终拖垮了苏联,美国在最关键的时刻打开了海权,如果还是跟苏联一样是铁路为主,那么冷战结果都不好说了。

不过正如作者说的,美国两边大洋海权导致陆权衰落,直接埋下分裂的种子。

美国在陆权铁路优势的时候,选择了全世界最大的铁路系统支持美国的崛起,走向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而在海权来的时候,果断变成了海外贸易的海权影响力,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现在我们是国内的水运不够发达,海外运输被海运霸权美国控制住,中欧班列量还太小,这是不利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