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反战电影这回事

1. 反战电影,主要是好莱坞在搞。

2. 但是,好莱坞在七十年代之前的战争电影是不反战的,反而歌颂战争,鼓励年轻人参战,比如《大红一字》、《最长的一天》,直到《巴顿将军》(1970)。

3. 好莱坞七十年代之前的电影不反战出于两个目的,先是要证明二战的正确性,后来是为了给越战征兵。

4. 好莱坞电影在七十年代之后反战,首先是出于反越战,由于美国国内的大环境要求停止越战,越战停止后要证明停战的正确性,所以出了一大批反战电影,比如《现代启示录》、《猎鹿人》等等。

5. 其次,进入八十年代后,好莱坞电影的反战题材逐渐倾向反二战,这主要是当时冷战的需要。

6. 冷战中,美国需要团结西德,就不能继续将德国塑造为反对的对象,但同时又要证明二战的正确性,所以此时的好莱坞反战片主要是从所谓的“人性”角度来讲,展示少部分法西斯的残暴,辅以对德国普通大众的同情。

7. 这个逻辑简单说就是,德国有坏人,坏人是希特勒法西斯,我们消灭了希特勒法西斯,剩下的德国人都是好人,美国人德国人一起反对苏联人。

8. 注意看当时的影片,好莱坞反战反的是同德国普通人的战争,而不反对同苏联的战争。

9. 同时,好莱坞的影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和日本的战争,因而可以看到对日本人在二战中形象的正面刻画。

10. 但是好莱坞从来没有反对过针对中国的战争,在好莱坞的影像中,中国人永远都是暴躁易怒不可理喻同时又有部分神秘色彩的形象,是可以在道德上鄙视的对象,进而可以在肉体上消灭。

11. 我们的电影工作者,不分青红皂白,对好莱坞的输出照单全收,对所有的战争一律反战,往轻了说是幼稚,往重了说是文贼。

12.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对于正义的战争,我们不必反思;对于非正义的战争,应当让挑起非正义战争的人来反思。

13.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抗日战争,我们没有必要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思考人性啊、理解啊什么的命题。

14. 站在日本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出发点一开始就是屁股坐错了地方,再怎么“反思”也是为敌人张目。说的就是你,陆川的《南京!南京》。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