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创力停止为华为代工?与华为相关的生产线全部停工放假
本文综合,转载联系。
日前,有消息传出美国在华大型制造企业伟创力(Flex International Ltd)代工厂,响应美国政府禁令,已经停止向华为生产零部件。其中在5月20日晚间,伟创力珠海工厂门口停放了数百辆货车,疑似为华为方面运走相关物料及设备。
不过,目前华为及伟创力方面都未证实传言。
据集微网5月24日报道,最早的消息来自于几位贴吧网友。从发帖的时间来看,或许华为从上周就已经开始搬运物料和设备了。
其中在5月18日,有网友发帖询问“昨晚路上注意那么多货车停在路边干什么的”,此贴回复中以中美贸易战、华为搬运物料为主。在随后几日中,珠海伟创力贴吧中流出了伟创力放假的消息,例如有网友表示“你们都放假了吧,我们b13一楼还在奋斗着,估计撑住不了两天,还在组装华为p30”。
一位业界人士向手机报在线表示:“EMS模式下物权是属于华为的,如果停止合作,华为会拉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投入设备和物料的,这合理合规,也很正常。”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珠海伟创力于近期终止和华为的代工合作,而华为方面随后在20日晚间派出150辆大货车连夜运回了相关物料、设备,这150辆的大货车足足排了6公里长。由于订单终止,珠海伟创力安排近万名产线员工临时放假。
这位消息人士提供的放假通知表示:
目前伟创力管理层还在继续核实与华为相关的最新实体名单事宜,以确保伟创力遵守所有适用的贸易法则,并确定下一步工作。在下一步工作安排宣布之前,公司会安排临时放假,请所有员工在此临时安排期间耐心等候,静待下一步计划宣布,谢谢配合。
通知指出,放假时间暂定2019年5月23日-5月30日,放假对象涵盖PCBA-South Campus HW项目的大部分员工。
此外,有网友向光弘科技提问:“有传闻称伟创力已停止与华为手机的代工合作,如果属实,那么大约有7000万部手机的代工产能需要转移,请问公司目前的产能可以承接大约多少台华为手机订单?”对此,光弘科技表示涉及商务机密问题,不便奉告。
但是在前一位网友没有直接提及伟创力停止与华为合作的提问中,光弘科技则表示:“公司在新的营商环境和政治环境下正积极采取措施,力求化危为机,为公司长远健康发展布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伟创力停止与华为合作的消息还出现在了华为高管的聊天群里。
另外,多家外媒记者到达伟创力的珠海、东莞和长沙工厂,也直击到所有与供应华为相关的生产线全部停工放假,华为的货车将生产线设备和原材料运走。
根据外媒消息,“我们将继续评估与华为有关的实体清单监管修正案,并确保伟创力继续遵守美国和所有其他适用的贸易法律,”伟创力发言人Brian Kemp说到。“虽然我们正在审查订单的细节及其影响,但我们已经停止向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全球发货,直至另行通知。”
Kemp没有披露其他细节,理由是华为希望保密。
公开资料显示,伟创力是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EMS代工厂商,于196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目前的全球总部设在新加坡,在30多个国家地区设有工厂,员工近20万人。它在国内的珠海、东莞和长沙等多个城市设有工厂。
众所周知,华为很大一部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订单是交给伟创力代工,双方合作颇深。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去年华为、OPPO、vivo、小米的订单都有增长,而OPPO开始把部分订单交由国内的ODM/OEM厂商生产,加上三星和LG也开始把订单交给国内的ODM厂商生产,所以华为在国内的ODM/OEM厂商那只能争取到少量的新增产能来满足自己的出货增长需求。
为了解决OEM代工产能问题,华为便选择把大量OEM产能输送给了珠海伟创力,有消息称年计划订单约为6000~9000万台,占到了华为外发订单的一半以上。
此前彭博社公布数据显示,华为的全球前十大供应商(从采购金额来看)分别是富士康、比亚迪、台积电、欧菲光、FIH Mobile、伟创力、SK海力士、博通、高通和舜宇。这其中富士康、比亚迪、伟创力主要为华为提供整机代工服务,而从华为获得营收最多的前十名美国厂商分别是:伟创力(Flex)、博通、高通、希捷、美光、Qorvo、Intel、Skyworks、康宁、ADI。
彭博社了解到,伟创力去年的营收中有24.3亿元人民币来自华为公司。
除此之外,伟创力长沙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华为和伟创力联手在中国中部地区布局的首个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据介绍,项目将分三期建设,规划产能1.5亿台智能终端,预计年产值近千亿元,新增就业人口3万人以上,将形成一个智能终端产业链生态圈,打造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去年9月6日,华为董事、首席供应官姚福海表示,要把长沙望城作为华为的第二制造中心,将华为HUB仓落户在望城,打造1小时物料配送生态供应圈。今年2月长沙方面消息称,伟创力长沙工厂现有16条SMT生产线和23条组装线正式投产,在岗生产人员超5000人,手机日均产量达6万台,投产以来出货总量超500万台。
如今华为遭遇禁令,一旦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话,对于双方而言无疑都是损失巨大,而共同布局的产业园也恐将夭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