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百年诞辰,作品流行的时间已比故事还长

来源:触乐

500

这是一件用现实超越想象的事情。

今年是金庸(查良镛)百年诞辰,或许你已经注意到这件事了——这阵子全国各地都在办纪念活动。随便列举一些,在金庸的故乡浙江,浙江文学馆举办了“侠之大者、百年金庸”特别展览。在金庸长期生活的香港,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办了金庸百年诞辰雕塑展,香港中环爱丁堡广场还将举办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仪式。至于那些线上的纪念活动、纪念邮票、书籍再版等等,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一名作家来说,提及名字时无需特意提到代表作,是一种特别的名誉,这意味着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只有少数作家能到达这个程度,金庸显然是其中一员,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几乎同时占据了“经典”和“流行”这两个看似难以兼得的位置。

提起“金庸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自己已经熟悉金庸很久了,比起单纯地“有名”,这更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小说写作的特权是想象,小说家虚构了无数虚拟人物的一生,并用它们编织起一个世界——在区区一本书中,就可以跨越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让人感受到沧海桑田。这是长篇小说的魅力所在。

而现实,已经过去了比书中描绘的故事还要久的时间。我的意思是,即便不提“百年”,以金庸开始写武侠小说的1955年算起,人们熟悉金庸的时间,竟已比他笔下任何单部小说中主线故事的时间还要漫长,而那些故事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件用现实超越想象的事情。

金庸笔下的世界,都持续了多少年?

金庸的作品中,除了《鸳鸯刀》《越女剑》等少数短篇,最广为人知的还是长篇小说。在这些故事中,时间都过去了多久?

500

金庸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居多,创作速度也都很快,像《越女剑》这样的短篇小说反而是少数

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是正式或非正式(还有像《剑桥倚天屠龙史》这样介于二者之间)的金庸研究的热门问题。在网络上流传着相当多数量的“金庸编年史”,它们大多以公元纪年为时间线进行编排,但最后成表会略有差异。这也很好理解,小说以故事为线索,时间很少写得清楚明白。人们根据线索进行推定,这也构成了“研究”的基础。

在大部分故事中,大概的时间背景是相当清楚的。这些作品中往往都有历史名人登场,或者曾发生过历史重大事件(例如襄阳陷落等),多方参照之下,就能有相对明确的时间线索。

大体来说,我们可以用朝代为索引归类金庸的作品,再在具体的朝代中依据细节来推断准确年份。大致的排列如下:《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是南宋,《倚天屠龙记》是元朝,《碧血剑》是明朝,《鹿鼎记》《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则是清朝。

另外一些故事,时间线索则没有那么明确,《侠客行》《笑傲江湖》《连城诀》就是这样的例子,金庸自己都说《笑傲江湖》“没有历史背景”。不过,人们仍然能从这些作品中的具体描述来推断朝代,例如读者大多认为《笑傲江湖》是明朝的故事,这些推断就要曲折得多。

500

知乎上有不少此类问题,讨论也很热烈,分歧倒是不大,大部分回答者都认为是明朝。但也有不少网友指出,小说中有一些清朝甚至是民国的元素

举例来说,《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与《剑桥倚天屠龙史》系同一位作者所著,风格也类似)中讨论了《侠客行》的年代,就通过书中提及武当派与张三丰来推断时间是在元朝之后。再加以书中描绘的汉人的人口分布情况,推测是清军入关之前,于是确定朝代大概是明朝。随后,作者用干支纪年法60年一循环的特征,来寻找一个相对合适的历史年份,进而锁定一个相对准确的时间,最终推测石破天从侠客岛归来是公元1564年。

对于虚拟作品的“考据”是个相当有趣的话题,我们在《红楼梦》上看到过很多次,海外也有“福学家”研究“福尔摩斯”系列。金庸的创作同样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并且,由于它的作品题材跨越了中国的千年历史,这些考据也有了更大的时空尺度。在这里我们当然无法讲清楚这个问题,但要说明白故事的持续时间倒是不难——只需要看故事主角的故事跨越了多长时间即可。

金庸偏好“年轻”的故事。许多主角登场时都是少年,在青年经历人生的种种变故,并获得成长。像《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直到故事结尾,主角依然非常年轻,不过20多岁。《天龙八部》里萧峰自杀时,《鹿鼎记》中韦小宝归隐时,也不过三十四五岁,已经算是主角中的“中年人”了。至于更成熟的形象,例如《神雕侠侣》中登场的郭靖、黄蓉二人,或者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他们相当长的人生轨迹都不在故事的主线之中。

500

《神雕侠侣》的时间跨度不短,但直到小说结尾,杨过也没到40岁

由此可见,即便是金庸的长篇小说,聚焦的也不过是十几二十年,甚至更短时间的故事。当然,我不是嫌这个时间短,用一两年的时间写一部主线跨越十余年,算上背景设定就更久的作品,还要让一切显得真实可信,这当然不可能是件容易的事情。我的意思是,这已经是段不短的时间了,但金庸和他的作品的故事,已经远超10年、20年的尺度。

金庸为人熟知已有多久了呢?若以生日算,今年是金庸百年诞辰;若以开始创作长篇武侠小说的1955年算,已有69年;若以成名的《射雕英雄传》算,已有67年;若以封笔的《鹿鼎记》算,也有52年——这些时间都比书中的故事更长久。

创作的回响比想象的长度还要长,这是一件相当浪漫的事。

金庸百年,改编作品都已成为经典

“经典”时常被看作“流行”的对立面,这是一种常见的偏见。实际上,二者的差异很可能只有时间而已,那些过了流行期却依然存在于人们视野中的作品,自然就成为经典。

金庸的许多作品还要更特别一些,过了许多年,它们看上去已成为经典,却仍然因为几乎不间断的改编作品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新流行。这么多年来,每隔一阵子就会有一个新的《笑傲江湖》,常常有新花样,不论好坏,每次也都能成为热门。单看某部小说或许还能歇上几年,但要算所有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那几乎就是从未间断:仅在最近的这几年里,《雪山飞狐》新电影才上映,新的《射雕英雄传》电影就已经公布了消息,用热闹非凡来形容,也不算夸张。

不间断的影视改编积累了海量的优秀作品。人们至今仍会怀念1983版的《射雕英雄传》,还有1997版的《天龙八部》,又或者是改编不少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林青霞饰演东方不败)。回顾过往,人们会发现,连这些改编作品都已经是影视史上的经典了。

500

女演员饰演东方不败在当年曾引发争议,却因《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的成功而被广泛接受,甚至成为了之后的惯例

相比影视改编,金庸作品的游戏改编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逊色一些,但也依然称得上数量众多,其中许多作品都有着自己的特色。1996年河洛工作室制作的《金庸群侠传》影响了一代人,几乎奠定了早期玩家对“武侠游戏应该是怎样”的基本印象,至今仍然在影响着许多游戏,玩家甚至自己制作Mod,在20多年来自己做出了2、3、4、5代来。

500

《金庸群侠传》还让“××群侠传”成了一种固定的体例,很多游戏的制作思路都与此类似

实际上,金庸游戏少和授权困难有一定的关系。许多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金庸IP”,但显然带有金庸的影子,最典型的是“剑侠情缘”系列,你可以从门派和剧情设定的许多细节发现二者的共性。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这也可以理解:金庸用一部部作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武侠世界,以至于照着做会让这些设计对玩家来说“很自然”。

这是广义上金庸武侠题材游戏的另一个特点——你可能看不见金庸的名号,看不见特定的作品名称,却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金庸式的武侠世界。这些世界的文化要素也早就受到了金庸式的改造,最典型的就是“侠”的观念。

在传统意义上,“侠”是个相对个体的概念,即便侠客广受尊崇,但个体的独立性,以及从属于某个阶层的正义感(如除恶扶弱等)是最首要的标志。而金庸小说借由郭靖的为国殉难,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贯彻进了这个题材中,故事的格局也从江湖恩怨上升到了民族与国家。后来,许多武侠题材、仙侠题材游戏,也会更多从这个角度去设计整体剧情,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射雕”三部曲的启发。

进入网络游戏时代,正版授权的金庸改编游戏多了起来。可以说热门作品几乎都有一份甚至多份网游或手游的MMORPG版本,但这些作品的品质良莠不齐。在2D时代,大部分游戏延续的是《传奇》《征途》的思路,到了3D时代,《魔兽世界》又提供了更成熟的框架。

回忆起金庸作品的影视改编,称得上经典的系列可以数出好几部,合格线以上的作品更是相当多,这些内容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延续至今,从未间断。但提起金庸游戏,最广受玩家怀念的还是上世纪的《金庸群侠传》,这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热门评论 5

  • 说一句难听的话,在00后眼里,金庸是哪根草,白金大神吗。一个通俗小说家而已
  • GXNM 我从来不说人IQ不够高,我只证明确实如此
    回复不易观者有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查包衣和倪匡之流活跃的时期,内地是没有类似小说创作环境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你对内地文坛人士期望太高了。80~90年代是很宽松的创作环境,有出啥“英雄”吗?还不是莫言这种?大多数比金庸负面得多。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查包衣和倪匡之流活跃的时期,内地是没有类似小说创作环境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金庸的作品也就 射雕英雄传,有一些家国情怀,可以看一下。其他很多作品都有点 精致利己,反社会人格,大量玩世不恭,为反而反的味道。
    笑傲江湖有大量的这样的段子。多数人认为的淫贼一定是光明磊落的好汉,多人人认为的君子最后也是争权夺利,戕害天性的货色。多数人认为的邪恶的帮派,则是一群忠肝义胆有情有义的忠心耿耿的烈士,基本是写一个颠倒的世界。 
    令狐冲快乐吗? 令狐冲 看似快意恩仇,其实就是一个悲剧,情同父亲的师傅 害他,师母则殉情,师妹也同陌路。一个标准的众叛亲离, 就一个魔教女魔头跟着他,女魔头就贤良淑德?相敬如宾?也不过是金庸的精脑滤镜罢了。令狐冲他就快乐了? 我看下来觉得主角憋屈得不行。整个一个家破人亡,亲人之间反目为仇,骨肉相残。也就他一人独活。人间悲剧不过如此。
    真正的快乐,说小了,除了自己爽,还要自己的亲人也跟着爽,独乐乐有什么乐,众乐才是真的乐,说大了儿就是 儒家说的内圣外王。
    就像 古代的舜,一个聋子老爹,恶毒继母,瘪三大哥,都不得不跟着自己规规矩矩白日飞升,这才是真正的爽文爽。
    按照金庸的构思逻辑,大哥和老爹相互争斗,老爹捅死了大哥,然后继母和老爹再相互撕咬,最后瞬冒出来,一人一刀砍死。瞬于是继承了所有财产,走上了人生巅峰。这个瞬真的快乐吗?这不符合真正的人性。

    鹿鼎记 金庸直接通过玩世不恭的态度,把武侠这个想象空间给玩残,玩死了。香港武打片再把武侠 嫁接到黑社会帮派争斗上,就再给武侠的棺材板钉上了钉子。武侠 本来是干净明朗的成人童话,结果被玩成了污水横流的臭水沟。武侠已死。
  • 折磨之王滴滴滴 水利水电走起。
    钢铁怀玉
    “侠之大者,。”
    金庸在小说里提出这八个字,境界非常高。
    这使得他一下提升了相比于同侪(梁、古等)的档次。
    可惜,纵观整个金庸作品系列,达到或者说体现这个境界的人物,凤毛麟角。
    而在现实中,金庸关于“裤子VS核子”的认知偏差,进一步证实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浅薄与局限。
    知识分子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物,不说是空中楼阁,至少是有重大缺陷的,是经不起现实的拷问和试炼的,这使得他们往往事到临头,反成叶公:
    当真正“为国为民”的战略家、领袖人物出现在他身处的时代里,社会里,他们反而不理解,不赞成,甚至反感,恐惧。
    谈政治,金庸一文不值的,但不妨碍你欣赏金庸的小说,就当是爽文,也是顶级爽文,人物性格、互动、打斗、剧情都是一绝。金庸的政治立场嘛,旧贵族而已,没啥好说的。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85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