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白之冤之二 联合国181号决议对巴勒斯坦不公平,以色列反对阻挠巴勒斯坦建国
2023年10月发生了加沙地区的哈以冲突,网上各种意见蜂起。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近80年经历了这么多苦难,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和土地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巴勒斯坦人为什么不在1948年与以色列分别和平建国?使巴勒斯坦人失去历史性建国机遇的到底是谁?
为此我开始关心巴勒斯坦问题,看了许多资料,发现历史真相并不像我想当然那样。
我和许多人都有一个执念,即1947年联合国181号决议土地分配方案对巴勒斯坦人不公正,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以色列反对阻挠巴勒斯坦和平建国。是巴勒斯坦痛失建国历史机遇的罪魁祸首。
但大量史料改变了我的看法。现在我认为联合国181号土地分配方案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很公平。
以色列毫无保留地支持两国方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平建国。
反对阻挠巴勒斯坦建国,使其痛失建国历史机遇的是阿拉伯各国,是所谓的穆斯林兄弟们。
首先 谈谈联合国181号决议的土地分配方案( 我在以前写的文章中曾详细论述过,现在再简略重复一遍)
1947年11月29号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181号决议)。
决定英国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1日结束,在委任统治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其分配土地方案为:将巴勒斯坦地区的土地一分为三:即耶路撒冷一伯利恒特别国际区,犹太国和巴勒斯坦国
巴勒斯坦地区土地面积大约有2.7万平方公里,总人数约为183万,其中阿拉伯人约为122.2万,犹太人约为61万。
在181号土地分配方案中,阿拉伯国分得了1.1203万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地区土地面积的43%。
以色列国分得了1.492万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地区土地面积的57%。
单纯从土地面积和人口上看,似乎阿拉伯人吃了亏。
我当初的执念也是来自于此。
那么我们再看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各自的人口吧。
阿拉伯国中阿拉伯人为72.5万,犹太人1万。阿拉伯国总人数约为73.5万。占当时巴勒斯坦地区人口总数的40.2%。
犹太国中犹太人为59.8万,阿拉伯人为49.7万,犹太国人口总数约为109.5万,占巴勒斯坦地区人口总数的59.8%。
小结一下:
除耶路撒冷—伯利恒特别国际区外
阿拉伯国人口人口总数为73.5万,占巴勒斯坦地区人口总数的40.2%,分得巴勒斯坦地区土地面积的43%,1.1203万平方公里。
犹太国人口总数为109.5万,占巴勒斯坦地区人口总数的59.8%,分得巴勒斯坦地区土地面积的57%,1.492万平方公里。
请大家看一看联合国181号决议的土地方分配方案确实是比较合理的。
其实当时许多人认为以色列国是吃了点小亏的。因为巴勒斯坦地区相对富饶的可耕地大部分集中在约旦河西岸,也就是在阿拉伯国国境内。
而以色列国分得的1.49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70%是沙漠。适合耕种的土地只有20% 。
再多说一句,本人在《不白之冤之一》中所列犹太人购买的土地在181号土地分配方案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犹太人购买的土地被认为是合法的。这部分土地绝大部分纳入犹太国的国土范围内。少数通过土地置换纳入阿拉伯国的国土范围内。 假如没有1947年前犹太人在这些地方购买的土地,土地分配方案绝不可能是现在这样。
以后事情发展的真实走向告诉了我们,根本就不存在181号决议土地分配方案是否公平这一问题。说181号土地分配方案对巴勒斯坦人不公平,纯属阿拉伯各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下面将会谈到这个问题)
现在谈谈第二个问题,
以色列反对阻挠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建立独立国家吗?
使巴勒斯坦人失去最佳建国历史机遇的是以色列吗?
一,在181号决议两国方案正式实施前
1947年11月29日至1948年5月14日,这半年时间内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阿拉伯人以及阿拉伯各国
1,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
有史以来巴勒斯坦地区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这个地区从来就没建立过国家,也没有现在人们概念中的巴勒斯坦人。这个地区就是中东的一个比较贫乏的地区,生活在这儿的主体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生活在这个地区的阿拉伯人没有独立的民族意识。也没有任何政治势力,政治团体代表他们的利益诉求。更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势力,政治团体去启发灌输他们的国家概念,遑论帮助他们去建国了。
他们只是以伊斯兰教的模糊意识与那些心怀狼子野心的阿拉伯国家共进退。
历史无情地说明了,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所托非人,指望这些阿拉伯国家为他们谋取利益不外乎缘木求鱼,与虎谋皮。
2,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
生活在这个地区的犹太人,有独立的民族意识,有强烈的建国愿望,有自己的政治团体来代表利益诉求。
他们毫无保留的接受181号决议两国方案与土地分配方案
毫无保留的同意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独立的犹太国和独立的阿拉伯国。
毫无保留的承认阿拉伯国的生存权利,他们自己的生存权利也希望得到阿拉伯国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承认。
他们还依照约定,解除了对巴布埃尔尤德山口的封锁(而这个充满诚意的善意举动,使他们在开战伊始就在军事上处于极其不利的被动地位)。
随着两国方案的确认,犹太人开展了积极周密稳妥的建国筹备活动。
由于周边阿拉伯国家对他们实施了严密的军事封锁,以及越来越频繁的流血冲突。使他们意识到必须要经历一场血战,才能实现建国愿望。
他们积极去欧洲和美国寻求购买武器,由于1947年11月联合国实施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武器禁运。美国和欧洲积极执行禁运条例,犹太人在美国和欧洲购买武器的愿望落空。
但他们没有坐以待毙,除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武器之外,还积极整顿各居民点的民兵,希望能组建起一支军队。
3,各阿拉伯国家的表演
怀有不可告人野心的各个阿拉伯国家在没有征求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意见的情况下,就越俎代庖替他们拒绝了两国方案,也拒绝了这一地区的阿拉伯人和平建立独立国家的历史性机遇。
他们为了自己独占或瓜分巴勒斯坦地区土地而出卖了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的利益。
1947年12月,以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也门和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联盟(LAS)成立。决定不惜任何手段阻止犹太国家的建立,破坏两国方案。
作为1948年全面攻势的前奏派出2万军队成功封锁了前往特拉维夫的道路,包围了耶路撒冷,全面断绝了对耶路撒冷的所有供应。(冤冤相报,75年之后以色列投桃报李,照方抓药。但这回被封锁的却是加沙地带)
而这一军事胜利的前提,却是我在上文中谈到的犹太人依照约定解除了对巴布埃尔尤德山口的封锁,使前往耶路撒冷的阿拉伯联军顺利通过。
也许有人说这些阿拉伯国家是为了帮助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建立阿拉伯国所采取的努力。看看事实吧,看看战前各阿拉伯国家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吧。
组织阿拉伯联军最积极的是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这个家族是伊斯兰默罕默德的直系后代,被称为圣裔。
该家族在英国人赠送的土地上建立了外约旦国。这个时候阿卜杜的国土还仅限于约旦河东岸。
他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利用战争机会,夺得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居住区,建立“大约旦王国”。
占领耶路撒冷对阿卜杜勒尤为重要,因为伊斯兰第一圣地麦加、第二圣地麦地那都已经被沙特抢走了,若再把第三圣地耶路撒冷丢了,圣裔家族将以何面目自立于阿拉伯国家之林。
通过战争他战略目标完全实现了,他的野心路人皆知。
刚刚成为阿拉伯联盟领袖的埃及国王法鲁克,急于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显示影响力,极力制约阿卜杜拉的扩张。
他支持本国精英家族代表侯赛尼。企图独吞整个巴勒斯坦地区以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叙利亚人则想在阿卜杜拉的军队到达之前抢先吞并巴勒斯坦北部地区扩大自己的国土面积。
黎巴嫩与伊拉克十分清高,表示对争夺巴勒斯坦土地缺乏兴趣,只关注自家边境安全。
他们只是服从阿拉伯联盟的统一行动而参加联军的。
但战争才发展到第1阶段,他们的狼子野心就暴露了。
在战争的准备阶段,组成联军的主要国家就这样同床异梦,各怀心事。这种军队焉得不败?
以后事情发展的真实走向告诉了我们,根本就不存在181号决议土地分配方案是否公平这一问题。
哪怕不分给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一寸土地,这些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也会发动入侵巴勒斯坦地区的战争。
因为他们的真实目的是独占或瓜分巴勒斯坦地区的土地。而区区巴勒斯坦的这点土地根本不可能满足这些阿拉伯国家的贪婪胃口。即使没有以色列人,他们自己也会发生激烈的争夺巴勒斯坦地区土地的战争。
4. 再说说几个重要域外国家的态度
美国坚决站在以色列这边?
毫无疑问美国是支持以色列的,但也坚决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美国的支持是以外交为主。政治上,道义上的支持更多,显得有些口惠而实不至
苏联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
错!苏联是法理上第一个宣布支持以色列建国的国家。并给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武器,人员和训练上的支持。
若没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方位的坚决支持,以色列建国是不可能的。
中国共产党坚决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斗争?
大错特错!当时尚未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坚决支持以色列人民的正义斗争。
请看中国共产党党刊: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报道。
1948年5月28日的人民日报,援引了新华社的消息,对以色列建国一事进行了标题作
《犹太人结束二千年流浪生活 近东成立以色列国 苏波南捷美诸国均正式承认》的报道。
1948年6月5日,新华社另有一篇报道指出,
“犹太民族实现了他们长期正义的复国愿望,宣告成立以色列国之时起,外约旦、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七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五、六万人,即在自南北东三面大举侵入巴境,扬言推翻以色列国。迄今已占领巴境阿拉伯区,包围耶路撒冷城。犹太人方面正起而作坚决的正义的抵抗…..”
1948年6月23日,人民日报第2版再次援引新华社报道
——《不顾以色列和平愿望阿拉伯部队破坏停战令》,其中提到“(安理会暂时停火)其实施办法有利于侵略的阿拉伯军队,不利于自卫的以色列军队。”
大家如有兴趣可以自行查找,可能会找到更多的有关这方面的报导。
这和许多人以前的认知大不相同,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历史。
关于美苏在第1次中东战争时期的表现和作用,我以后再讲。
现在重点讲讲英国
(第1次中东战争时期英法是同盟关系,但法国起的作用不大。所以重点讲英国)
许多人认为英美是一种特殊关係,此次英国肯定会跟随美国支持以色列。恰恰相反,英国全力支持的是阿拉伯国家。
二战之后,英国对中东政策的目标是“争取阿拉伯人的支持建立以英阿联盟为基础的中东新秩序”
英国不但在通过联合国181号巴以分治决定时投了弃权票,而且为支持阿拉伯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武器和资金。
阿拉伯联军总司令由外约旦军(阿拉伯军团)司令英国人格拉布担任。
外约旦军又称阿拉伯军团,是此次战争中对以色列威胁最大最强悍的主力军团。该军团是外约旦根据与英国之间缔结的互相援助条约,引进了英国的装备和训练方式建成的。是中东地区最现代化的军队,战斗力相当强悍。
开战时有37名英国军官留在外约旦军队中进行指导。其他联军各国军队也都有数量不等的英国军官参加作战。
此处再列出英国给埃及军队的一份武器清单:包括40架飞机、36辆侦察车、298辆运输车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
英国还给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联军成员包括飞机,坦克,火炮等大量轻重武器。
总之英国为了在中东地区与美影响相抗衡。全力以赴地支持阿拉伯国家
二,第1次中东战争爆发
1948年5月英国宣布委托统治正式结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工党领袖
D.本-古里安在国民会议上宣告:以色列国成立。
1948.5.15日凌晨,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巴勒斯坦的军队攻入以色列。几天后伊拉克联军、沙特联军和其他阿拉伯世界的志愿军也杀入以色列。
第1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战争初期,连正规军都没有的以色列所依靠的那些在各个定居点上联合起来的民兵充其量只能算是游击队,而且武器弹药奇缺。根本不是七国正规部队的对手。在战争的第一阶段,丢失了大约2/3的国土。
美苏等国联合发出提案,联合国通过停火协议,转机出现了。
阿以双方都在整军备武。
各怀心事的阿拉伯联军:
军队员额扩大了若干,投入巨款购买更先进的武器弹药。可惜在这些腐败国家的腐败军队中,大量购买军火资金流入各级军官的囊中。钱花了不少武器装备增加却不成比例。
军队上层腐败,下层离心,战斗力越发低下
醉翁之意不在酒,认为以色列注定要灭亡的各国,早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协调各自的势力范围上了。
如前所述,阿拉伯各国从来没有想到帮助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兄弟建立阿拉伯国。从一开始就是想独吞或者瓜分巴勒斯坦地区的土地。
至于消灭弱小的犹太国那只是捎带手的事。
看看史料所揭示的这些饕餮们的胃口吧
埃及想要特拉维夫,耶路撒冷以南和西边的死海;
约旦想要地中海出海口,也就是海法到雷霍沃特的土地;
叙利亚也想在南边有出海口,想要耶路撒冷以南的土地,
在联军筹建期间表示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对多余领土不感兴趣,只关心自己国境的黎巴嫩和伊拉克,也露出了贪婪的嘴脸
黎巴嫩想要特拉维夫,耶路撒冷以北的土地;
伊拉克想要约旦河西岸。
就连与巴勒斯坦地区不接壤的沙特,也提出了一定要耶路撒冷以南的土地。
(吃相最难看的当属埃及这个带头大哥了。总理克拉希在战前动员时对士兵说,这次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土地,达到政治上的要求”
法鲁克国王竟然下令没收了一船经由苏伊士运河运给外约旦阿拉伯军团的英国军火。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几经交涉也无济于事。)
怎奈僧多粥少,狼多肉少。巴勒斯坦地区总共才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容得下这么多国家如此贪婪的胃口呢。
分歧太大总是达不成一致还严重影响了感情。
群雄们唇枪舌剑,怒目金刚。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据说还下了场暴雨:“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甲乙之间,暴风三溱拔树折木。” .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直到停火期满才如梦初醒:对面还站着一个以色列国呢。还要打仗呢。
却不料雪上加霜。英国这个世界头号搅屎棍突然撤销了对联军的支持,断绝了所有的武器支援,并且将联军中所有的英国军官都撤出了部队。本来就战力虚弱的联军,这回连指挥系统都被打散了,怎么会不败呢?
上下共欲者胜:
背水一战的以色列人可没有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整军备武,组建了正规军(以色列国防军)。将军队员额扩充了三倍,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购买了大量军火……。
7月战事再起时以色列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了。毫无悬念以色列完胜,联军完败。
三,战后
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时,以色列领土面积达到2.1万平方公里,比联合国规定增加6200平方公里。
分治协议所拟定的“阿拉伯国”却没有出现。
战败后的阿拉伯各国再也无心协调共同立场了。他们分别秘密与以色列进行利益勾兑,对巴勒斯坦人开始了第2次出卖。(如果说战前和战争中,这些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民实施了第1次出卖,那么战后又开始了第2次出卖)。
在巴勒斯坦人没有参加,根本就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些阿拉伯国家以巴勒斯坦人民的土地为价码与以色列进行利益交换,或者叫谈判。
结果如下:
(在谈判中,骨头最软的两个国家恰恰是组织联军入侵挑起第1次中东战争最积极的两个国家,埃及与外约旦。)
先说埃及,
在战争还未正式结束的1949年2月24日, 埃及就迫不及待的与以色列在希腊罗德岛进行谈判,双方所交换的领土就是拟定的181号决议中划给阿拉伯国的土地
双方啇定以181号分治方案为依据 确定双方边界。
埃及献上了整个内格夫地区,对以色列境内通往西奈半岛的战略争议点埃-奥加非军事化。埃及在离埃一奥加14~17英里内不得设立阵地。
作为回报,以色列同意把加沙地带划给埃及。
紧接着1949年3月2日,约旦与以色列也在罗德岛签订停战协议。
划分了两国长达330英里的曲折国界线,约旦军队在55英里长的战线上平均后撒两英里。以色列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朗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拉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
作为回报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 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区合并,约旦河西岸人口密集的阿拉伯居住区和东耶路撒冷归约旦控制,从此约旦吞并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保持现状,以色列占有新城,外约旦占有旧城。
第3个轮到黎巴嫩了
1949年3月23日黎巴嫩与以色列签订协议,双方商定以原来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之间的边界线为分界线,双方各自建立非军事区。
以色列军队从占领的14个黎巴嫩村庄中撤退
第4个与以色列签订协议的是叙利亚。
双方于1949年7月20日签订停战协议,叙利亚从占领区撤军。
以色列在靠近胡拉盆地沼泽的争议地区,设立非军事区,
伊拉克拒绝和以色列谈判但表示遵守停战协议,
停战后伊拉克军队撤出巴勒斯坦地区
沙特声称只是象征性参加战争,不参与停战协议
1949年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关闭了代理调停人办公室。
第1次中东战争正式结束,同时也标志着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兄弟们的第2次出卖圆满成功。
在此再次强调一遍,这些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进行利益交换所付出的所有土地,以及以色列从战争中夺到的土地都是来自于181号决议中拟定给阿拉伯国的土地。
这些战败国奴颜卑膝付给以色列的土地,没有一寸来自于自己原有国土。
如此慷他人之慨,厚颜无耻难得一见
战后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在一片残垣断壁中站起了以色列。
随即以色列获得了获得五十多个国家承认并吸收为联合国正式成员。
而拟定中的阿拉伯国在何处呢?
不论是拒绝两国方案,还是发动战争及战后的谈判均没有巴勒斯坦人参与,甚至无论事前,事中,还是事后连个通报都没得到。
以色列获得了6200平方公里的土地,总面积为2.112万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地区的78~80%斩获颇丰及获
埃及得到加沙地带365平方公里,并于50年代宣布将这些土将正式并入埃及。
约旦获得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及东耶路撒冷,并于1951年宣布将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和东耶路撒冷并入外约旦国,与东岸合并正式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同时将原约旦河西岸的全体巴勒斯坦人“转为”约旦人。
三国合伙瓜分了原拟定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国”领土。
而本该分给巴勒斯坦人民的所有土地被瓜分的连渣都没有剩下。真正贯彻了一把血筹定律。
其实如果第1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战败了。那么从战前,战争中和战后,这伙阿拉伯强盗的行为可以确定他们绝不会让巴勒斯坦建国。他们肯定会把巴勒斯坦土地瓜分干净,或者为了分赃不均而烽火再燃。
苦难深重的巴勒斯坦人失去了最佳建国的历史机遇,直到40年后的1988年才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没有领土,没有首都的国家。
这就是历史。默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历史。
四,后记
1. 第1次中东战争后所形成的以色列边界线“绿线”得到了国际社会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充分认可,后又逐渐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认可,并于1988年得到了巴勒斯坦政府的认可。
这样一来第1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获得的这6200平方公里的领土,得到了国际社会包括中国政府的法定认可。
(在此次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加沙冲突中,中国政府提出的两国方案:1967年边界(绿线)为准,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一解决方案也说明中国政府充分认可以色列国土面积是合法面积。)
2. 关于巴勒斯坦人民建国的最佳机遇。
我原以为,第1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兄弟们”使巴勒斯坦人民失去了历史上最佳建国时机。查阅资料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伙阿拉伯兄弟早在1937年就让巴勒斯坦人民失去了建国的历史机遇。
由于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流血争斗,使英国认识到在这块土地上两个民族共存已经不太可能了。
1937年英国政府派出皮尔勋爵皇家调查团。同年7月 皮尔勋爵提出一个两国分治解决方案
将巴勒斯坦划分为:
一个由中部山区和内盖夫组成的阿拉伯国家区域 (占巴勒斯坦的百分之七十 )
一个由山谷组成的犹太区域 (占巴勒斯坦的百分之二十 )
一个由耶路撒冷,骓法和拿撒勒拉组成英国控制下的一个特殊实体 。(占巴勒斯坦的10%)
这个方案是比较公平合理的,犹太人开始觉得自己地盘小了点,经过讨论最终同意了。
阿拉伯人对此则坚决反对,甚至拒绝参加由英国人召集的分置问题会议。
而后阿拉伯人掀起了多起流血暴力事件,使分治计划不了了之。
1937年7月才是巴勒斯坦建国的最佳历史时期。
2011年巴勒斯坦政府总统阿巴斯在谈及失去了两次建国机会的时候还万分后悔:当初阿拉伯国家拒绝联合国分治方案一事,是他希望纠正的一个错误。
3. 1988年巴勒斯坦正式建国至今,巴勒斯坦国的土地的来源。
如果1948年,没有这些阿拉伯国家的入侵,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分别和平建国。那么以色列的土地面积是1.492万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国的土地面积是1.1203万平方公里。
在这些阿拉伯“兄弟们”的全力搅和下,巴勒斯坦人一寸土地都没剩下,没有立锥之地。
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曾回忆说,1959年法塔赫成立,他曾反复劝说埃及和约旦,希望他们把与以色列利益勾兑分得的巴勒斯坦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用以建国,但是毫无意外遭到了两国坚决彻底的拒绝。
转机出现在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从埃及手段中夺得了加沙地区,从约旦手中夺得了约旦河西岸的全部领土和耶路撒冷地区。
1993年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政府主席阿拉法特签订了历史性的奥斯陆协议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国双方同意实施两国方案,相互承认对方的生存权利。
双方决定休战,实施以土地换和平。
依照协议以色列撤离了加沙地带的全部居民点,将加沙地区还给了巴勒斯坦国。并答应分阶段撤离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将约旦河西岸交给巴勒斯坦国。
此时巴勒斯坦国才有了安身立命,得以建国的土地。
这时阿以矛盾已转变为巴以矛盾(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转化为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矛盾)。
在以色列将约旦河西岸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交还给巴勒斯坦国时。双方的极端势力控制了局势。以色列总理拉宾被本国极端势力杀害,埃及总统萨达特同样被本国极端势力杀害。
以色列归还给巴勒斯坦国的加沙地带被不承认以色列生存权利的巴勒斯坦极端势力哈马斯以战争的方式从巴勒斯坦政府手中夺取。并将加沙地带变成了恐怖袭击以色列的基地和大本营。
而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上位,睚呲必报。根本不承认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权力。对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民进行了无差别攻击。
血腥战争重启,和平火炬熄灭。奥斯陆协议被终止。
巴勒斯坦人民又一次失去了宝贵的建国机会。
4. 目前:
巴勒斯坦国实际控制面积约为2500多平方公里,法定首都是东耶路撒冷,实际首都是拉姆安拉斯。
(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认可的合法土地面积应约为6000多平方公里。)
以色列的实际控制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法定首都是耶路撒冷,实际首都是特拉维夫-雅法市
(按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认可的1967年边界线(绿线)计算,以色列合法的国土面积应该约为2.1万平方公里。
以色列还有约3000多平方公里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土地河东耶路撒冷没有交给巴勒斯坦国。)
时至今日,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还只是巴勒斯坦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5. “阿拉伯国家比以色列还坏!”
———阿拉法特
1948年勒斯坦地区存在多个反对以色列的游击队,但阿拉伯各国却害怕这些巴勒斯坦人民的武装壮大,从而影响他们独占或瓜分巴勒斯坦土地。因此他们拒绝向巴勒斯坦游击队提供任何武器。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入侵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联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巴基斯坦游击队的武装。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三位高级将领领导人阿布·哈吉德,哈拉德·哈桑和阿布·伊亚德都多说过他们被阿拉伯联军解除武装的经过。
阿拉法特也谈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第1次中东战争中年仅19岁的阿拉法特的部队取得了许多胜利,没有被以色列军队击败。没想到却被埃及军队强行包围解除了武装。他本还被带到埃及作为罪犯监禁。
这个时候阿拉法特才觉悟到:“巴勒斯坦被出卖了”
以后屡被阿拉伯国家出卖,宁肯相信以色列,也不肯相信这些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过:
“阿拉伯国家比以色列人还坏!”
五,现实与假设,
看史料时我曾设想过:
1.若不是这些阿拉伯“兄弟们”瞎搅和,巴 勒斯坦人民将会在1937年和平建国并得到70%的巴勒斯坦土地,约1.89万平方公里
2.若不是阿拉伯国家欲壑难填,一心想独占或瓜分巴勒斯坦的土地,入侵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人民将会在1948年和平建国并将拥有43%的巴勒斯坦地区土地,约1.1203万平方公里。
3.若不是埃及和约旦多次拒绝法塔赫请求归还他们在第1次中东战争期间从巴勒斯坦掠夺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公里和东耶路撒冷以及加沙地带365平方公里的土地。 那么在1956年左右,巴勒斯坦人民就可以在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平建立独立国家了。
我国政府在这次哈以冲突中提出的:“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一解决方案提前57年就解决了。
巴勒斯坦人民和以色列人民在57年前就可以享受和平生活了。
4..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巴勒斯坦国目前实际控制的2500平方公里土地,还是巴勒斯坦人民的死敌以色列从约且和埃及这两个阿拉伯“兄弟”手中夺过来,交还给巴勒斯坦国的。
5.再谈谈加沙这个露天监狱
众所周知,以色列在和加沙接壤带修建了约60公里的隔离墙,把加沙变成了人间最大的露天监狱。大家对于此事的愤怒,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同情,对以色列暴行的谴责,我也是感同身受。
但冷静下来仔细地看看地图,发现加沙地带一面临海,剩下的三面有51公里与以色列接壤,有11公里与埃及接壤。
如果加沙地带被封锁,成了露天监狱的话,那么埃及对此事也是功不可没。
看了史料才知道:原来早在2008年埃及就在加沙与埃及接壤的地带修筑了一道高6米顶上设倒刺铁丝网的混凝土隔离墙,墙上每隔一段距离还设有观察点,值得一提的是,此墙的地下部分为11米。
2020年第2道封锁墙又完工了。
从Kerem Shalom过境点一直延伸到Rafah过境点。总长13公里。这道墙高6米,厚5米,每100米设一个观测点…,关键是地下部分深20米的防爆防切割防熔穿的高强度钢材。
这道墙与早在2008年初修建的旧混凝土墙平行,两道墙之间间隔为10米。
与之相比美国德州的边境墙简直就是豆腐渣工程了
如此防范并不夸张。2020年5月,埃及军方发言人塔梅尔·阿尔-里法伊表示:自2015年以来,埃及已经摧毁了通往加沙地带的3000多条隧道。这些隧道对埃及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这两道墙都是在此次哈以冲突之前建成的它们是防范谁的?想必大家都心中有数?
历史没有假设也不可能重演。历史只是用铁的事实一遍又一遍重复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的遗言:
“阿拉伯国家比以色列还坏!”
我在看到这些史料时感到万分惊愕:历史确实不像自己过去想象的那样。这些阿拉伯国家实实在在对苦难深重的巴勒斯坦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正如隋末瓦岗寨起义首领李密所撰写的讨隋炀帝战斗檄文所说: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最后还是那句话:这就是历史。
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历史。
《题外的话:我认为现在巴以矛盾实际上已转化为哈以矛盾,即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的矛盾已转化为哈马斯与以色列的矛盾。昔日的被害者变成了今日的加害者。
哈马斯和以色列这对战争贩子都无正义可言,都犯了反人类罪。
只不过哈马斯这个小流氓碰到了以色列这个黑老大。哈马斯这个恐怖活动专业户遇见了专业化程度更高,组织化程度更严密,以国家形态出现的国家恐怖主义。
可谓小巫见大巫。
两者都犯下了反人类罪,犯下了战争罪。两者都应该受到历史的审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只有中国方案才能实现巴勒斯坦地区的永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