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玫瑰战争”:《权力的游戏》背后的真实残酷历史

一代神剧《权力的游戏》

终于在一片吐槽声中落下帷幕

巨坑作者马丁大叔曾表示

英国历史上的“玫瑰战争”

是他的一个创作灵感来源

正好今天的时间到点

我们就来说一说

这场关系复杂又影响深远的战争

【今日主打】

1455年5月22日

“玫瑰战争”正式爆发

1

打了超过30年的“玫瑰战争”是如此复杂,以至于我们必须要用五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

第一个关键词,是“继承”

我们的故事,从英国“金雀花王朝”的第七位国王——爱德华三世说起。

500

图为“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的族徽。“金雀花王朝”是英国的第三个王朝(如今伊丽莎白女王的“温莎王朝”是第九个)。家族源于法国安茹的贵族,从12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金雀花”的名称来自亨利二世的父亲,因为他帽子边总是会插一支金雀花。

500

大家可以再比较一下英格兰足球队的队徽,就知道为何要叫“三狮军团”了

爱德华三世算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国王,在他手里开启了英法“百年战争”(又是一场世纪大乱斗),并且成功从法国手里夺得了大量领土。这位国王有一位英勇的长子,也叫爱德华(写外国人家族历史烦就烦在这里,名字很多都一样),因为这位太子喜欢穿黑盔甲,所以史称“黑太子”。

500

“黑太子”爱德华骁勇好战,而他另一大著名故事,就是娶了自己的姑姑为妻——《权力的游戏》中雪诺与龙妈的感情其实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剧中那位神武的太子雷加,可能也有来自“黑太子”的灵感。

按理说,爱德华三世的王位理所应当传给自己的长子“黑太子”,但是不幸的是,1376年,“黑太子”在46岁时就因病去世,走在了前面。这就给王位继承出了个难题,解决的方式是——“黑太子”的儿子,也就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继承王位(外国人的“二世”并非一定是某人的儿子,而是他的祖辈里出过一个同名的人。理查一世即参加十字军东征的著名的“狮心王理查”,金雀花王朝的第三个国王)。

理查二世继位时只有10岁,所以就由他的叔叔,也就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作为摄政王(其实名字叫约翰,冈特是他出生的地名。外国贵族常用出生地来称呼彼此,这也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重名的烦恼)。

请注意,兰开斯特家族作为“玫瑰战争”的主角之一,在此时正式粉墨登场。

500

不少权游迷认为,《权力的游戏》中的“兰尼斯特家族”,背景就是兰开斯特家族

理查二世并不是一个能干的君主,却继承了他父亲的残忍和狠辣。事实上,约翰作为摄政的兰开斯特公爵,对王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但随着理查二世的年龄渐长,对自己叔叔的疑心却越来越重,虽然没有为难约翰公爵,但将他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堂弟)亨利流放了。

当约翰公爵去世以后,按常理,理查二世就应该赦免他的儿子,恢复他可以世袭的爵位。但是理查二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宣布永远流放亨利,永远剥夺他的爵位,没收了他们家的领地。

理查二世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想从根本上消灭亨利关于“继承”的可能性。

500

理查二世可以说是有勇无谋,他知道要削弱潜在的威胁,但手段却并不高明

但这一举动引起了英国贵族阶层的极大不满——这意味着国王可以随意剥夺贵族的称号、领地和财产。再加上理查二世的统治一直不得人心,所以很多贵族联合起来开始反对理查二世,而他们的领头人,就是那个被流放在外的亨利。

在理查二世远征爱尔兰的时候,亨利率领的部队成功俘获了国王,在将其废黜一段时间后又加以暗杀,亨利自己宣布登基称王,是为“亨利四世”。

“金雀花王朝”就此落下帷幕,“兰开斯特王朝”登场。

2

下面该轮到“玫瑰战争”的另一个主角:约克家族登场了。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关键词:“实力”

兰开斯特家的亨利四世在在1413年去世,他倒是有儿子继位,那就是亨利五世(都这样起名倒反而顺当好记,怕就怕他忽然又给儿子起名叫“爱德华”之类的)。亨利五世是一个名垂青史的国王,因为他战绩彪炳,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为英国攻城拔寨,打下了很多领地。

但是,亨利五世在位仅仅九年后就去世了,留下了年仅1岁的儿子继位,那就是在位期间引发“玫瑰战争”的亨利六世。

长大后的亨利六世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个坏人,相反还颇为善良。但是,在危机四伏的年代,一个太善良的人并不太适合当国王。在对外方面,面对百年战争对手法国的积极备战,亨利六世感兴趣的却是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就是他创办的),结果导致英法战争中英国不断失败,领土几乎丢失殆尽;在对内方面,亨利六世优柔寡断,出手大方,却往往赏赐错对象,只信任一批宠臣,引起很多人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约克家族登场了。

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又一个理查,外国人起名实在是太省事)是第三代约克公爵,他的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都可以上溯到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可谓“根正苗红”,受到很多民众拥戴。而且当时约克家族拥有大量土地和金钱,是全国首富(这点倒像《权力的游戏》中的兰尼斯特家族)。

500

左为英格兰地图。右为《权力的游戏》中的维斯特洛大陆。约克家族起于英格兰北部,所以约克家族被不少权游迷认为是《权力的游戏》中“斯塔克家族”的原型。至于为何如此认为,后面还会有交代

拥有这样的实力,约克公爵不可能对“铁王座”没有一些想法。

事实上,这也是亨利六世的爷爷亨利四世当初开创兰开斯特王朝时埋下的一个隐患:

亨利四世并非理查二世指定的王位继承人(理查二世指定的是自己叔叔(爱德华三世的次子)的外孙莫提梅),这无疑开了一个先例——只要你具有先王的血统,就可以不按照国王指定的“继承权”而起兵造反,废黜国王后自己称王。

在大家都有王室血脉的前提下,“继承权”的判断标准慢慢倒向了“实力”。

但当时约克公爵碰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那就是亨利六世的宠臣,兰开斯特家族的萨姆赛特公爵爱德华·博福特。

若论血脉,萨姆赛特公爵一样是“根正苗红”,他是亨利六世的叔父,一样拥有爱德华三世一脉的尊贵血统,而且是兰开斯特家族的领袖。虽然萨姆赛特公爵对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失利要负很大责任,但是他深得亨利六世的信任。

就在双雄暗自在台下扳手腕的时候,一件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事情发生了——

万民拥戴的国王亨利六世,居然是个精神病。

500

《权力的游戏》中有不少桥段都提到坦格利安家族最后一个国王是“疯王”,但无论中外历史,“疯王”并不是罕见的例子。

亨利六世的第一次精神病发作是在1453年,当时他32岁。进入“疯王”模式的国王显然不适合治理国家,所以当时最受民众欢迎的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就开始担任摄政王。拿到实权后的约克公爵随即开始行动,囚禁了死对头、兰开斯特家族的萨姆赛特公爵博福特,准备开始大权独揽。

但命运又开了一个玩笑:亨利六世的精神病,居然是间歇性发作的。

1455年,神志恢复清醒的亨利六世重新执政,在王后的鼓动下释放了萨姆赛特公爵博福特,剥夺了约克公爵的权力,将他驱逐了出去。

1455年,约克公爵在自己的领地接到了国王亨利六世的通知:去雷切斯特一起开一个会议。约克公爵知道这个会议肯定不利于自己,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出兵在半路上截住国王的队伍。

1452年5月22日,约克公爵和他的盟友率领一支大约7000人的部队,在一个叫圣奥尔斯本的小镇截住了国王、萨姆赛特公爵和他们随行的2000人部队。

约克公爵此时已经拥有了压倒国王的实力,而他们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

当时,国王和他的随从即便被包围,依旧认为这是一场贵族之间的谈判,虽然双方剑拔弩张,但最终会像以往那样,以妥协结束。

但是,约克公爵的军队随即真的发动了攻击。

在这场史称“第一次圣奥尔斯本战役”的战斗中,国王一方的军队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亨利六世被俘虏,而萨姆赛特公爵在退入小镇的一家旅馆后被包围,最终在乱战中被约克家的士兵用斧子砍死。

这一天,这一场战役,被认为是“玫瑰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

500

3

战争虽然爆发,但我们要说的第三个关键词,却是一个很多人认为和战争关系不大的关键词:“女性”

这里必须要隆重介绍一位新登场的实力派人物——亨利六世的妻子,玛格丽特王后。

玛格丽特出生在法国,她的父亲是那不勒斯的国王,而姑父理查七世自称是法国国王。她嫁给亨利六世的时候才15岁。

由于丈夫的精神问题,玛格丽特一度陷入崩溃,但她在适应后却借此慢慢从后宫走向了前台。在约克公爵担任摄政王期间,玛格丽特完成了一项重要使命——怀孕并生下了她和亨利六世的儿子爱德华。

按原本的计划,如果亨利六世没有子嗣的话,那么约克公爵将是继承王位的第一人选,但玛格丽特生下爱德华后,情况变得完全不同——她要求自己成为摄政王。这也成了约克家族最终决定兵戎相见的一个重要推力。

在“圣奥尔斯本战役”之后,兰开斯特家族的风头其实有被约克家族盖过的势头,但在玛格丽特却慢慢走到了前台,成为了兰开斯特家族的代言人和实际领袖。

500

玛格丽特被称为“红王后”,也被认为是《权力的游戏》中王后瑟曦的灵感来源。

在玛格丽特的坚持和劝说下,亨利六世脱离了首都伦敦——那已经成了约克公爵和他盟友沃里克伯爵拥趸者的聚集之地——到英格兰中部的考文垂重新设立了一个新朝廷。另一方面,在玛格丽特各种手段的操控下,约克公爵被剥夺了“摄政王”称号,并被逼去了爱尔兰。

玛格丽特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坚定的信念,让一度落下风的兰开斯特家族重新抬头,甚至压制了约克家族。但是,准备对约克家族进行最后一击的兰开斯特家族却低估了对方的决心和实力——1460年夏天的“北安普顿战役”,兰卡斯特家族被约克家族的军队打得丢盔卸甲,最糟糕的是,连国王亨利六世都被俘虏了。

大获全胜的约克公爵乘胜加码,迫使议会通过决议:剥夺亨利六世儿子爱德华的王位继承权,亨利六世过世后,将由约克公爵继承英格兰王位。

在这样几乎不可翻盘的局势下,一般人可能早就举白旗投降了,但玛格丽特王后却说了“不”。

玛格丽特带着6岁的儿子一路北逃到相对荒凉的威尔士,在那里召集了一批依旧忠于兰开斯特家族的贵族,其中包括欧文·都铎(先记住这个名字)。在站稳脚跟后,她继续北上,去找了一直与英格兰多年交恶的苏格兰,请求苏格兰派出志愿军协同作战,而她愿意付出代价:割让边境线上的贝里克镇,以及同意儿子爱德华成年后迎娶苏格兰公主。

于是,原本已经落魄的兰开斯特家族在玛格丽特的主持下,又拥有了一支数目可观的军队,开始重新找约克家族的主力决战。值得一提的是,玛格丽特由于缺乏必要的军饷,于是公开允许手下的一部分军队劫掠城镇,所以玛格丽特军队所过之处,往往会留下一条无人地带。

500

在《权力的游戏》中,瑟曦为了王权和子女的安全,也是不惜动用一切手段

1460年12月30日,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又爆发了一次大血战——韦克菲尔德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玛格丽特展示了狡猾的战争手段:拥有18000人军队的兰开斯特军只派出一小部分佯装攻城,大部分部队留在第二线埋伏,让轻敌的约克公爵率领9000人马倾巢而出,结果被兰开斯特军合围。

在一场残酷厮杀之后,约克公爵连同他的次子一起战死在乱军之中,兰开斯特家族大获全胜。

整个“玫瑰战争”的形势,在玛格丽特这个女性的主导下,发生了逆转。

4

那么,这场战争是否就此落下帷幕了?当然不是。

于是就要说第到四个关键词:“复仇”

事实上,这场长达30年的战争,一开始并没有所谓“玫瑰战争”的称号。

这一称号来自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六世》,其中有一幕就是英国的贵族当时需要选边支持约克家族还是兰开斯特家族——前者的族徽是白玫瑰,而后者的族徽是红玫瑰。

500

约克家族的族徽是白玫瑰,兰开斯特家族的族徽是红玫瑰

但“玫瑰战争”的进程远没有名义上看起来那么温柔,而是充满了杀戮和鲜血——这一切背后的动力,就是“复仇”。

在韦克菲尔德战役中,死于乱军之中的约克公爵和次子的尸体被玛格丽特派人找了出来,专门割下首级后挂在城墙之上,约克公爵还被戴上了一个纸做的王冠,嘲笑他“看!这是没有王国的国王!”

而促使王后这么做的,是她的得力干将,继承了父亲萨姆赛特公爵爵位的小博福特。他铭记着家族仇恨:父亲在奥尔斯本的小旅馆被斧头砍死后,被暴尸街头,不准人收尸。

500

左为第三代约克公爵的肖像画,右为《权力的游戏》中的斯塔克家族领主奈德。权游迷认为约克公爵像斯特克家族,还有个重要理由就是奈德也被兰尼斯特家族的国王砍头,头颅被公开示众。

在复仇的情绪下,杀戮和血腥是会传染的。

1661年2月14日,又是在圣奥尔斯本小镇,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再度开战,对阵的双方是玛格丽特率领的兰开斯特大军和约克家重要盟友沃里克伯爵的军队。

在这场史称“第二次圣奥尔斯本战役”中,玛格丽特的兰开斯特军队大获全胜,并且抢回了被俘虏的亨利六世。当约克家族两位负责守护亨利六世安全的威廉·本维尔男爵和托马斯·克里爵士被带到玛格丽特和儿子爱德华面前时,玛格丽特让儿子决定他们俩的生死:

“我公正的儿子,你想如何处死这两位骑士呢?”

才7岁的王子陛下看着两位跪在面前已经投降的贵族,高声喊道:

“让他们人头落地!”

500

这一桥段,也让人想起《权力的游戏》中“万人烦”乔佛里在砍奈德头时说的一句话

血腥的杀戮,只能带来更血腥的复仇。

就在约克家族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之际,又一位英雄式的人物登台亮相——约克公爵才年满18岁的长子爱德华·金雀花(又是一个爱德华,唉)。

在父亲阵亡的韦克菲尔德战役战役中,年轻的爱德华被父亲派到其他地方去招募军队,幸免于难。当得知父亲的人头被挂在了城墙之上,爱德华立刻决定起兵征讨兰开斯特家族,为父报仇。

1461年2月2日,率领5000约克家军队的爱德华,在莫蒂默十字路截住了要去和玛格丽特王后会师的兰开斯特家族盟友欧文·都铎的4000人军队,双方随即爆发一场血战。

年少英勇的爱德华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当欧文·都铎被俘虏之后,他根本不相信像他这样的贵族会被判处死刑,因为在此之前,贵族被俘都是可以缴纳一大笔赎金来换命的,这也是获得胜利的贵族致富的一种手段。

爱德华却毫不犹豫地下令,将这位自我感觉良好的贵族的头颅砍了下来——他要以头换头。

带着强烈的复仇心,继承了父亲约克公爵爵位的爱德华,随后在1461年4月的“陶顿战役”中击溃了兰开斯特的主力部队——这是整个“玫瑰占中”中最血腥惨烈的战役,双方有超过6万士兵参战(当时全英格兰总人口只有300万左右),整个英格兰也有2/3的贵族为各自的阵营加入了战斗,结果有超过28000名士兵阵亡。

500

左为爱德华,右为《权力的游戏》中的“少狼主”罗柏·斯塔克。年少起兵,连战连捷,爱德华也被认为是罗柏人物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但是马丁大叔很快用“血色婚礼”终止了读者的想像(眼泪.JPG)

一战奠定胜果的爱德华随即进入伦敦加冕,成了爱德华四世——约克家族取代了兰开斯特家族,建立了约克王朝。

但爱德华的复仇还没有结束。

在十年后的丢克伯斯里战役中,爱德华终于击溃了兰开斯特家族最后的反抗力量。玛格丽特王后的儿子,那个也叫爱德华的曾经的王子,被俘虏到了约克王朝的爱德华国王面前。

曾经的王子拒绝投降。

国王下令,将他割喉。

5

有一种说法,认为到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建立,“玫瑰战争”就算结束了。

但大多数英国史学家并不认同,因为爱德华四世虽然建立了和平,但只是短暂的,英格兰大地上很快就又刮起了血雨腥风。

于是,就说到最后一个关键词:“意外”

回眸整个“玫瑰战争”,其实充满了各种意外——每个阶段似乎都涌现出了一个可能是主角的人物,但却因各种意外又转瞬退出历史舞台。

萨姆赛特公爵在“挟天子令诸侯”的优势地位下被砍死在小旅馆;约克公爵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被割下头颅悬挂城墙;玛格丽特王后苦心孤诣经营多年最后却又功败垂成……

那么一代英主爱德华四世呢?他的下场也不美妙。

第一个意外,来自爱德华四世的婚姻。

这位具有高贵血统的国王,最终娶的是一位近乎平民阶层的寡妇伊丽莎白·伍德维尔。这场婚姻在英格兰王室引起很大的争议,英格兰国王此前从来没有娶过平民,这导致许多原本自觉高贵的贵族自此与王室产生了隔阂。

500

“少狼主”罗柏在《权力的游戏》中,也恰巧迎娶了平民女子

第二个意外来自约克家族的“铁盟友”沃里克伯爵的反叛。

沃里克伯爵反叛的直接导火索,就是爱德华四世的婚事。沃里克伯爵自爱德华的父亲约克公爵时期就开始辅佐约克家族,并且帮助爱德华在“陶顿战役”中大败兰开斯特家族,立下汗马功劳。但爱德华秘密与伊丽莎白结婚让沃里克大为不满——他原本安排爱德华与法国王室的女性结婚,借以巩固和法国的同盟。

自觉劳苦功高的沃里克伯爵之后就发动了叛乱,并且一度得手,将爱德华四世软禁。但因为拥立国王的呼声很高,沃里克伯爵只能放出国王,自己逃亡法国。在法国,长袖善舞的沃里克伯爵又和玛格丽特王后和解,联合了兰开斯特家族流亡势力,借法国的雇佣兵重新攻入英格兰,重新拥立亨利六世为国王,最终在1471年的巴内特战役中与爱德华四世决战,战败后死于乱军之中(亨利六世之后也被杀死在囚禁他的伦敦塔)。

500

沃里克伯爵通过婚姻获得了伯爵头衔和大片封地,并且在英国历史上有“立王者”的称号(拥立多位国王),从这一点看,倒让人联想起《权力的游戏》中的小拇指。

第三个意外,来自爱德华四世的身后事。

爱德华四世固然英武,但却早早逝世,享年只有46岁。他逝世的时候,他的儿子爱德华五世只有12岁。

少主登基,免不了还是要有摄政王,爱德华四世任命的是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战斗的三弟理查(又一个理查,唉)。但是,在巨大的权力诱惑面前,“摄政王上位”的戏码再次上演。

1483年6月22日,理查派人宣布,自己的哥哥爱德华四世和王后伊丽莎白的婚姻是不合法的(理由是爱德华四世之前曾和另一个女子结婚,而那个女子仍健在),也正是鉴于此,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爱德华五世和理查(又一个理查!)自动失去王位继承权,而理查证明自己是正统继承者。

随后,理查登基为“理查三世”,那两个年幼的侄子从此就失踪了——坊间一直认为是被他们的叔叔杀害了。

第四个意外,是整场“玫瑰战争”的结局。

理查三世很快发现自己的身后事也成了问题:他的唯一儿子爱德华(这家人似乎不会起其他名字了!)夭折,妻子也失去了生育能力。

但是,留给新登基的理查三世的时间并不多。1485年8月22日,新王理查三世又被迫重新披挂上阵。他这次要迎战的,是从法国借兵登陆英格兰的“叛军”——亨利·都铎(还记得这个姓吗?是那个被砍头的亨利·都铎的孙子)。亨利·都铎的母亲一脉血统,可以追溯到兰开斯特公爵,所以兰开斯特家族的势力,最后借亨利·都铎之身又重返英格兰。

在这场决定整个英格兰命运的“博斯沃思战役”中,代表约克王朝的理查三世在战役中被杀死,代表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直接戴上了从理查三世尸体上被取下的国王王冠。

500

左为亨利·都铎肖像,右为《权力的游戏》中的雪诺。权游迷一度认为,从塞外归来的亨利·都铎在《权力的游戏》中的映像是雪诺,也有另一批权游迷认为应该是海外归来的龙妈——但是,这一切猜测都发生在大结局之前(眼泪.JPG)

持续30年的血腥残酷的“玫瑰战争”,以兰开斯特家族得势开始,以约克家族逆转为过程,最终还是以兰开斯特家族的惨胜而告终。

但是,亨利·都铎马上迎娶了约克家族仅剩下的明珠——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为妻,表示两家就此和解。

都铎家族的纹章,从此有了白玫瑰和红玫瑰两种图案。

而在两种玫瑰合一的背后,是三十年的征战和累累尸骨。

500

最后放上一张简易版的图谱,供大家参考:

500

1、红色边框:兰卡斯特家族;蓝色边框:约克家族

2、括号内数字:王位顺序

3、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王朝

【馒头说】

不得不说,我给自己挖了个巨坑。

其实在写之前就很犹豫,“玫瑰战争”实在太复杂了,自己能不能在一篇文章之内讲清楚?

最终写到眼冒金星,只能说一句:我尽力了。

然后想再说几句《权力的游戏》。

我是从2011年开始就追这部剧的,记得那时候刚刚去党校封闭培训,每天午休和晚上,在自己房间里如痴如醉地追(那时候美国第一季刚播完)。

一转眼,八年都过去了。

看到不少权游迷都在吐槽最后一季,尤其最后一集。作为我个人来说,不算太满意,但说实话,并非不能接受。

作为一个持续播出八年的神剧,最后的大结局其实已经很难满足所有人胃口了:龙妈坐上铁王座?雪诺成为真领袖?布兰成为夜王?三傻和小恶魔复婚?瑟曦被毒痛苦而死?詹姆和美人儿白头偕老?每个人心目中其实都有自己希望看到的结局,但官方的结局就是这样拍了,这就是现实,也即将成为历史,不可改变。

就我而言,我觉得这个结局还行。尤其是看到最后那一幕近乎嬉戏的“凉棚选举”,我倒真的生出了不少感慨:龙母和雪诺,都可以说是拯救了这个世界的人,他们俩付出了那么多,最后一死一流,其他人在高谈阔论分享世界,还真挺讽刺的。

值得一提的是,《权力的游戏》的这个结局中,因为维特斯洛大陆上贵族和领主死得实在太多,教训深刻,所以大家最后选了不可能有子嗣的布兰为王,有“共和”之意。而真实历史中,“玫瑰战争”也卷入了英格兰2/3的贵族,导致贵族数量大减,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打下了基础。

我感到的遗憾是,最后一季的逻辑线未必有多不合理,但拍得实在太仓促了。如果把最后一季拉伸到12集,把一些伏笔埋得再妥帖一些,把一些情感铺垫得再充分一点,把一些转折稀释得再自然一些,效果应该会好不少。

但拍都拍完了,什么超过100万人申请重拍,只是个态度表达,不现实。

回过头来看这部八年神剧,还是觉得值得回味的地方有很多。我们之所以对这部剧印象深刻乃至对大结局期待很高,是因为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太多意外,反转,阴谋,血腥,残暴,荒谬,贪婪,救赎……而这一切,却似乎让我们又觉得无比真实,感觉除了没有异鬼、女巫和龙,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

为什么会有这感觉?因为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太多《权力的游戏》中拍出的故事能在现实中找到映射——就像“玫瑰战争”一样。

《权力的游戏》就此落幕,但现实生活中的“权力游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在上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