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社网格化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村社网格化管理以“1+3+N”模式,整合村社区工作人员、专职网格员、联村干部、一编三定人员、小组长、志愿者等群体,配齐配强网格力量,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及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有利于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然而,在村社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过程中仍存在缺陷与不足。

一是网格队伍力量薄弱。虽然每个划分网格内都配有“1+3+N”网格力量,但其中人员大多平时还在工作,以兼职为主,专职网格员数量不足,存在一人身兼数个网格的现象,精力大为分散,微网格长主要由居民小组长担任,组长的年龄普遍偏大,能力相对有限,网格队伍实际工作仍是社区工作人员挑重担。

二是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网格事务包含居民的方方面面,涉及综治、民政、人社新居民事务、消防等多方面工作的政策法规及办事流程,同时还要做好矛盾化解、安全防范、隐患排查、协助执法、政策宣传等工作,工作量大导致网格成员对相关业务知识掌握泛而不精,人员素质提升较为缓慢,造成基层治理压力也与日俱增。建议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网格队伍整体水平。

三是缺少执法手段的保障。由于网格队伍没有执法权,导致在开展管理服务时网格成员只能以劝导为主,如遇到反复劝导无果时,村社没有有效手段来处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如若有居民在小区乱堆放杂物的情况,周围居民意见较大,网格成员只能上门劝说但收效甚微,该居民仍旧屡教不改,痛点问题难以根治。

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根据网格内实际情况来划分网格,保证各网格队伍的工作量基本平衡;二、通过招聘专业化、职业化专职网格员,进一步强化网格队伍素质;三、进一步推进公安、环保、安监、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力量下沉,为网格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