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艰难,教员为啥写巜反对党八股》?

不太清楚现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都是啥内容,孩子都大学毕业了,好多年没关注这事了。

我这个岁数的人,初中语文课上一定都学过教员的名作《反对党八股》,那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直到现在我还能背其中的一些段落。记得语文课上讲这篇文章时,老师详细讲解了此文时代背景。那是抗战进行到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在日军疯狂扫荡下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人口和面积都大幅减小、八路军兵员也收缩的艰难时刻,而教员就是在这个时候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开启了党史上意义重大的延安整风运动。这篇文章是整风运动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全党全军干部必须反复学习。与之相似的,还有《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几篇文章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说实话,尽管那时我还是个初中生,当时及此后许多年我脑子里始终都有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战争正打得血流成河难解难分,你老人家搞个整风运动,把许多重要干部从前线召回来,难道不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教教大家怎么打仗怎么建设根据地这些紧要大事么?实在不行让全党全军干部学学《共产党宣言》之类经典,提高提高同志们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也成啊。可你老人家却离题万里翻来覆去谈文风说学风讲文艺工作方针教大家怎么写文章怎么说话乃至怎么演戏跳舞唱歌这些与军国大事完全无关的鸡毛蒜皮,不是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拣芝麻吗?

直到许多年后,人生的阅历不断丰富,偶然有一天,我好像突然有点想明白了:文风话风是人的思想作风真实的直接的反映,僵死的八股文风话风后面一定是僵化的思想作风,而思想作风决定人的工作作风,思想僵化之下,做出来的工作一定是脱离实际的。我理解,《反对党八股》的核心要义就是:解放思想、贴近群众、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思想作风不改变,僵化教条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那是不可能做好实际工作的,根据地和队伍不可能发展起来,仗也不可能打好。教员从反对八股文风入手来推动全党改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其实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关键中的关键,实在是很高明的!

《反对党八股》直到现在仍有现实意义。我这辈子在部队、党政机关、大型国企工作过,做过领导当过官、也见过许多领导许多官,回想起来,现在官场上一个很大的问题仍是不说人话!就像教员指出的,领导们官员们包括我自己在位时写的说的多是党八股、是远离实际远离百姓是正常人生活中不会讲也不愿听的官话套话,在人前在会上用的话语都是文件上报纸上的成熟的固定的标准的“表述”、“提法”,越是重要的场合越是如此,有站位有高度冠冕堂皇光鲜亮丽面面俱到无懈可击,但就是没有心里话没有真实的思想见解也不解决实际问题。

为什么如此?想来无非两大原因:

一是官僚的思想懒惰。一个人要想对事物有点有价值的见解,那肯定是需要劳神费力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才能有的,而官话套话党八股都是抄现成的,拿来就用不需要劳神费力。

二是不犯错误很安全。你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调查研究深入思考来的东西不一定正确、更不一定跟上面的意思合拍,说多了容易惹麻烦犯错误;官话套话党八股都是从上级文件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社论上搬来的,上面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有样学样怎么着你也不能指责我写的说的不对。

说到底,还是思想作风的问题,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且,现在的官场较之于战争年代又多一条严重弊端:不敢担责,战争年代的干部可不是这样。咋造成了这么个作风和状况,真得好好想想

想起来,教员真的是挺厉害的,让人不得不佩服:一篇小小的短文,时间过去80多年了,时代环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仍然切中要害没有过时。我觉得,这篇文章对当下仍有极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如果某个时候我们看到听到的党八股太多了,那一定说明我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出偏差了,又该好好学学《反对党八股》了。

希望大家都能重新好好学学《反对党八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