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旅行目的地被严重低估了?

以我个人的旅行体验来说,想要在旅行中有更好地体验,关键不在于查找多少攻略,而是对旅行的目的地有自己的了解。像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我一直都觉得只是个华北平原上平平无奇的乡镇而已,但是后来才知道就在我家的旁边,就打过一场载入史册的大战。

关于旅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当你问本地人本地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时,大多数本地人通常会说“这地方有啥好玩的”。这一方面是大多数人生活久了不觉得稀奇,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旅行目的地的了解,还需要一定的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才可以更全面的估量其价值。

这里我说个我觉得被低估了的例子——张掖。过去这两年,青甘大环线的热度一直不减,张掖作为大环线之一的城市也几乎是必去的一站。但是,从我看到的旅行者的内容来看,大多数人到张掖,无非是丹霞、平山湖峡谷、大佛寺等几个景点逛一逛,如果有时间再去一去山丹军马场等地方,基本也就是这样了。

但如果稍微多一点背景知识的话,就会发现这里能看的地方是挺多的,且很多景观后面也都有丰富的故事。如张掖有个地方叫扁都口,穿过这里就可以到青海了,而这里也是一个风景非常漂亮地方,有大片的油菜花、玉米、小麦等。

500

而要是追溯历史的话,这里其实也有很多故事可讲。当年隋炀帝西征吐谷浑,得胜之后即从青海穿越扁都口(当时叫大斗拔谷)去张掖。在穿越扁都口的时候,遇到了严重的暴风雪,结果士卒死亡过半,马驴死亡十之八九,隋炀帝的很多亲属也都在这场灾害中被冻死。

达到张掖后,隋炀帝在这里面见了西域及中亚国家前来朝拜的国王、使臣等,给予他们赏赐。之后,隋炀帝返回长安。而在此次行动中,隋炀帝也无意中创造了一个记录——他是中原王朝的君主中向西行走的最远的一位。

扁都口的风光大部分时候都是很漂亮的,但与隋炀帝当年的事情联系起来,这种对比可能会有另一种感受。

500

再比如张掖有个地方叫焉支山——这就是匈奴“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地方。一般人去张掖,到旁边山丹军马场的多,但是去焉支山的就少很多了。但如果把焉支山和军马场在一起看的话,也能更理解这里对于当年匈奴人的意义。

500

《国家宝藏》里这个令人惊艳的回鹘公主,原型就是某位甘州回鹘可汗的女儿

再再比如,张掖的主城区是甘州区,而当年作为河西汉人政权的归义军,后期最重要的敌人就是盘踞甘州的甘州回鹘,双方在这里鏖战了近百年。在甘州回鹘被西夏消灭后,其后代延续到今天,也就是裕固族——张掖向南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即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区。在去向肃南的路上,也可以看到过很多高车民族的生活遗迹。

以上只是基于个人的体验举个例子。其实以中国之大和历史之久,很多地方的人文历史意义都是远大于风光意义的。如果只是从“有没有好风景”、“有没有好吃的”来判断一个地方是否被低估,我觉得反倒有点舍本逐末,因为在同一个大的地理区内,很难说有哪些地方的风景石独一无二的。

即如最近热门的一个话题,“东北是否能作为日韩的平替”。假如只从冰雪风光的角度来说,那当然没有问题,我也没觉得东北的雪不如北海道。但是,东北的人文风俗与日韩肯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一点不要说无法“平替”,甚至也谈不上“替”。那么,如果能在单纯的观光和吃饭之外,对人文方面有更多一点要求的话,那么你可能就会发现很多在攻略之外被低估的地方,一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地方也可能会为你打开新世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