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增速并不低,为什么人们普遍无感,反而过得更辛苦了?

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收入水平,与日韩等国在同阶段时的增速相比,5%的年增长速度坦率说有点低了。林毅夫说未来如果搞得好的话,增速可以到七、八个点,对比其它成功跳过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在同阶段的发展速度,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即便5%的增速,以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就当前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而言,也不算慢了,为什么人们不仅对增长普遍无感,反而有不少群体收入在这几年呈下降态势,甚至连消费也开始降级了呢?

除了统计数据可能存在某些偏差,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一是这种增长是不均衡的增长,增长的绝大部分进入了一小部分人的口袋,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尤其是工薪阶层普通民众的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还呈现停滞或下降状态。

反映在数据上,譬如有的人收入增长了20%、30%,有的只增长了1%,有的原地不动,有的甚至收入下降,因为那些高增长的只是少数,后面微增长乃至不增长下降的人占了绝大多数,社会面整体而言必然会对增长无感,甚至觉得更加艰难。

二是被税费拿走的比例可能有点太多了,这个对比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落差就可以发现。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713亿,同比增长8.9%,其中税收收入139105亿,同比增长11.9%。这个增长速度是远高于5%的经济增速的。

按照2022年20.37万亿的财政收入规模,人们根据财政收入增幅推算,预计2023年全年仅财政收入增量就高达2.42万亿,全年增速预计会在10%以上。在整体经济增长仅5%的情况下,税费收入增长10%以上,落到企业和居民口袋里的收入增速必然会慢很多。如此,再加上落到企业和居民口袋里的增长是不均衡的,社会面多数人必然对增速无感。

以上两个因素都是结构性的,只要这两个结构性的分配比例不调整,别说5%的增速,即便更高的增速,可能社会面都不会有感。不仅不会有感,反而会触发痛点。

这也是过去多年贫富分化与怨气上升的最主要原因。当社会多数人无法从经济增长中普遍受益,贫富分化必然会发生,怨气必然会上升。所以,如何通过结构性调整增加普通居民收入,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

第三个原因是具体的,主要体现在居民收入增幅与投资损失或必要开支不平衡,收入增幅遮不住投资损失和生活开支。

发生在城市的居民投资损失,比如股市对居民财富的抽水效应就不用说了。以农村为例吧,依据2023年标准,新农合每个人要交380元。从2003年新农合每人每年10元,到2023年每人每年380元,20年时间,个人保费在不经意间已经增长了37倍,年均增长19.78%!而同期农民收入增幅太多少?整体经济增速才多少?

农村家庭人口普遍较多,就以平均一个家庭六口人计,每年仅新农合一项支出就要2280元,基本上是一个农村壮劳力打工刨去日常花费后一到两个月的积余,或者是两三亩非经济作物一年的净收入。现在60岁以上农民养老金每月才一百多块,每年却要掏380元,相当于掏出三个多月的养老金交新农合,怎么可能不影响到人们的经济感知与日常消费?

所以,为什么5%的增速不算低,社会却普遍无感,反而出现消费降级,人们觉得日子更辛苦了?答案可能就在以上三条原因里。其中第一、第二条是结构性的,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调整扭转。第三条虽然不是结构性的,但无论股市还是新农合,依靠企业或居民家庭个人也无能为力,必须通过相关政策调整才能有改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