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00V终于还是归了空天军
最近有一个大家没怎么注意的新闻,就是普京最近去视察了俄罗斯南部军区的防空部队,视察中看了包括S-350、S-300V和几种新型的雷达系统。
塔斯社报道里还专门提了一句,S-350和S-300V4导弹已经从原来的陆军编制转隶到了空天军的编制之下。
顺便,今天又比利时《陆军知识》网站也发了一篇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人士表示,俄罗斯陆海军对于在叙利亚战场上大出风头(也被以色列轰掉过)的“铠甲S1”和“铠甲M”弹炮防空系统频繁表示不满,已经决定将加快“铠甲SM”防空系统的列装速度,并将现役“铠甲S1”系统全部低价出售。
S-300V系统的各种车辆
作为陆军头顶的防空伞,S-300V服役之初比同期的S-300P雷达功能更多,独立作战能力更强,机动性也更好
由于铠甲S1在叙利亚表现不尽如人意,俄军已经要求加快新一代铠甲SM的装备速度,而将铠甲S1低价外销,该系统主要问题是太大太重,雷达难以跟踪大量低速小目标,在对付“战斧”的时候表现还挺好,但碰上新一代的无人机,滑翔炸弹之类目标就不太行了
铠甲SM大幅度缩小了雷达控制系统的尺寸和上部转塔的尺寸和重量,改善了跟踪低速小目标 的能力,增强了光电通道的能力,并且还设计了伴随装甲部队行动的履带式版本,取消了30毫米炮,而增加导弹的备弹量,因为实战证明,这种弹炮合一系统中火炮的效能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不如取消掉多带几发导弹
从这两条新闻我们也可以看出现代陆军野战防空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演化。
大家都熟悉,S-300V系统当初是作为苏联陆军集团军的防空“伞”设计的,其最关键的任务是拦截“长矛”、“潘兴”导弹(毕竟这是核战争阴影笼罩世界的时代),其次的任务才是对抗敌方的战术飞机,为己方地面部队提供可移动的防空伞。
所以S-300V是不惜工本的防空武器系统,具备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其发射车上装有火控雷达,而且和负责国土防空的S-300P相比,其相控阵搜索雷达多了自动搜索能力(S-300P的同型号雷达在后来才加上这一能力)。其所使用的9M83和9M82导弹的性能也要比S-300P早期的5V55先进,能够通过多发拦截一枚的方式,对抗“潘兴”和“长矛”战术导弹。(单发命中率0.4-0.6)相比之下,早期的S-300P导弹主要考虑对抗飞机目标,尤其是高空高速侦察机和低空轰炸机、巡航导弹。
S-300V使用的9M83和9M82导弹,主要任务是拦截美军的战术核武器投送工具:“长矛”和“潘兴”
此外,该系统还有很强的机动性,所有车辆采用重型履带底盘,能够伴随集团军向前推进。
这样一种昂贵而先进的防空系统,自然是让友好国家口水直流,中国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考虑购买,但据说,当时的负责人多次驳回了采购申请。原因很简单,这套系统这么先进,防御范围这么大,陆军根本没有为其提供空情保障的条件,无法发挥其作用,最后只能是“便宜了空军”。
在苏联时代,苏军在这方面的考虑当然是比当时在这方面还只有一些简单认识的中国更多,他们建立了非常复杂昂贵的空情系统,来确保突击前进的野战部队头上的空情信息能够和空军、防空军的空情系统进行交联——这套系统是不可能对外出口的——当然据说我们还是弄到了一部分其中的关键系统,为后来建立中国自己的三军通用的空情保障网络奠定了基础。
但是俄军这边,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基于上世纪90年代水平研制的完整系统日益不能跟上时代,而新的空天军体制变化,也最终导致了俄军的大范围空情保障能力主要归属到了整合了防空军、空军、航天部队的空天军手中,最后,陆军集团军手中的S-300V也终于归入了空天军之手。
这次普京视察的S-300V4系统装备了新一代的9M82MD防空导弹,据称能够拦截350-400公里外的弹道导弹目标。
之前很多人都以为S-350导弹(9M96)可能会跟解放军的红旗-16一样,装备陆军部队,取代S-300V,成为新一代 的集团军防空系统。但是这次它也归入了空天军手里,相比之下,俄陆军已经只装备更加短程的防空系统了,铠甲S1系统就是主要的代表。
应该说这反映了未来全世界防空系统都面临的新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呢?本周军评咱们再来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