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节日装扮成商业节日显得很无害,倒也无妨,但有几件事让我这几年不太舒服

我们国家从不是在文化上保守或排外的国家,但无论如何都有个排序。相对于一个源自西亚的信仰传统的节日前夜,十二月二十四日的这个意义对于我们每个生活在当代中国的人来说是要更重要的。抗美援朝为后来的经济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没有烈士和英雄的贡献,有些人现在想要的一切轻松愉快、时髦氛围、与国际接轨,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然,这些东西绝不是他们贡献和牺牲的目的。

对于最在乎中美“友好”,最吃中美友好这碗饭的人来说,也应该想想,自己有资格吃这碗饭,跟抗美援朝的关系也很大。要不然恐怕配得上吃这碗饭的人要少得多。

有一些节日装扮成“商业节日”,显得很无害,倒也无妨,但有几件事让我这几年不太舒服:

第一,是文化赤字,外国对中国历史和节日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无视或东方主义猎奇阶段,我们却争着把别人的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第二,如果同一天有两个含义,为什么只有平安夜被记住,长津湖没有被那么广泛记住?

第三,全世界很多节日,中国各民族有很多节日,流行的却都是西洋节。已经被内化的“外来”文化嘛,有一些要推出去,要“再”中国化,改招牌,还拆房子。西方列强带来的教堂,现在倒也是文物(我是很喜欢逛教堂的),可没有人提过要改成“中式风格”啊。说某些人排外吧,也不是;有容乃大吧,偏偏更愿意容西方。这种风气几十年来,真的给老一辈丢脸、对新一代不负责。

我说这些可不是因为我多么闭塞。我在欧美度过了八个圣诞节,开心不开心?开心啊,因为圣诞代表考完试、交完论文,可以休息了。2017年圣诞节前后我就在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基督徒的教堂里逛,伯利恒的教堂号称是耶同志出生的地方呢。

可我从没庆祝过这个节,我不是人家文化的人,我也不信人家的教,即便我硕士和博士的专业领域之一其实是就是“圣经”研究,虽然我博士考试包括大段翻译圣经。我也不会因为学非洲研究就变成非洲人啊。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我可以学习、了解、研究、体会,但我也变不成人家,更没必要变。我有时候还是不理解这股洋气有什么用,因为要说天下一家,也不靠你上赶着融入人家实现啊。靠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人民大团结。这方面庆祝明天是有局限性的,得到后天才能看出端倪。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