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疆作家,你别只知道刘亮程

中国当代文学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是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

作家王蒙在新疆的十六年里,如同一位文化的探险家,他学会了维吾尔语,深入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后,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在这个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大环境中,各民族的文化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片文化的海洋。它们相互交流、碰撞、融合,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就在今年的9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进行2023年会员发展,公示拟发展会员1211人,新疆(含兵团)40人拟入选,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熊红久作出简要介绍:“近年来,新疆文学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作家队伍不断壮大,文学活动愈加丰富。”

前不久,刘亮程凭借作品《本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李娟、阿拉提·阿斯木、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帕蒂古丽、丰收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从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个人的村庄》《捎话》《遥远的向日葵地》《时间悄悄的嘴脸》《西长城》《在阿吾斯奇》等一批批文学作品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分别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等重要奖项,新疆文艺事业蓬勃发展。

本期“聊撩好书”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些新疆作家,以及他们深受新疆民族文化熏陶独具风格的作品。

李娟

在荒野的世界,看见另一种人生

500

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当代作家,1999年开始写作。

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2010年6月,出版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

2011年,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

2012年,相继出版长篇散文《冬牧场》与《羊道》系列散文。

2017年,出版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后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1979年7月,李娟出生于新疆兵团。

高一那年,妈妈带李娟回到四川老家,做小生意赔了钱,一家人决定重回新疆。

李娟转学之后索性退学,跟着妈妈学裁缝。

她们的生意并不好,于是只好进入山野,跟着哈萨克牧人转场。

在阿勒泰山区,她们开过小店,卖小百货。李娟也曾到乌鲁木齐打工。

将近20岁时,她开始业余写作和投稿。谁也不曾想过,当年退学去学裁缝的女孩儿如今成为了一名作家。

2000年冬天,在照顾重病外婆的闲暇时间下,她完成了《九篇雪》的创作。

2003年春天,她从乌鲁木齐结束打工生活回到家,之后在朋友帮助下,成为地委宣传部的办事员,做些办公室的服务性工作,自此开始了网络写作。

几年间,她写下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和两部“阿勒泰”集子。

500

她的文风很特别,很有一种幽默、乐观的心态和力量,亦中亦西,亦土亦洋,亦俗亦雅,模仿却不露痕迹,写生活却反映出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她写到在她家买过盐茶粮和几个热乎乎的熟鸡蛋的牧人,“这会儿归途上的那个牧人,一定勒了缰绳,放慢了速度。同时会松开沉重的雨衣,抬头舒畅地望一下天空……”

在她的笔下,既可以为生命的伟大和永恒高唱赞歌,又可以为生活细节捧腹大笑,生命如是,渺小、脆弱,生命里总有我们的热爱和坚持。

李娟过去的写作,比如《我的阿勒泰》《阿勒泰角落》,都是私人而日常的,精彩而有趣的。

而《羊道》和《冬牧场》则是两种时间的结合,当然还保持她一贯的个人书写风格,她说过“我的写作只与我的个人生活有关”,但是,它同时也包含了对于时代,对一个更大的时间的记录。

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是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

羊道,是哈萨克牧民生命中必经的道路,是大自然给他们安排的艰辛壮阔的迁徙之路。

他们盛装跋涉在祖先的道路上,完成自己的一生,青春、衰老、贫穷、爱情……他们是真正的“在路上”。

李娟的文字充满了灵性和自然气息,李娟就是有这样的天赋,将所见所闻如同复刻般凝于文字,但又不只是复刻或临摹,那样的真实里饱含着诗的精神,让你充分地感受到文字带来的美与愉悦。

杨奋

一个讲述新疆故事的“勺子”

500

500

1984年出生于新疆阿勒泰的清河县。

代表作有《对不起 我是新疆人》《一个勺子》《转场》。

其中,2015年出版的小说集《一个勺子》成为新疆年度最畅销书籍之一。

在戈壁滩长大的孩子都向往着大海,2008年大学一毕业,杨奋便和同学去了青岛。

大学期间,他常在网上很火的天涯论坛上发帖,还写过网络小说,这成了他唯一的“创业资本”。

他和同学共同创办了一家文化公司,主要业务是帮助商家在网上推广产品,但其生意一直惨淡。

2011年春天,上海一家出版社看上了他发表在网上的小说,约他写一本新疆小说,杨奋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闷头写了三个月,写完交稿时却等来出版社一句“书稿的内容一般,暂时出不了”。

2012年,杨奋决定回家。

当时的乌鲁木齐,虽然网络普及率很高,但是网络营销方面还是个空白,杨奋抓住了这个商机,马上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在网上推销新疆雪菊,两个月时间赚了不少钱,这使得他信心爆棚。

然而好景不长,开的网店关闭,还欠了一堆债。

2015年年初,四顾茫然的杨奋和以拍微电影《雷锋侠》出名的同学马史成立了一个影视工作室。虽然志在拍大电影,但是为了生计,接的活儿大都是企业宣传片,低成本的微电影。

闲暇之际,杨奋用写作自娱,多年来的艰辛闯荡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先后写了纪实散文《再见扎巴依》《回族姑娘》放到自己的微博上,竟然被转发了一两千次,这让他非常意外。

随后他因为怀念早逝的父亲,含泪一晚上写出了万字长文《一个勺子》,该文发出后在微信上被转发了上万次。

“父亲”这个第一代拓荒者的形象感动了无数网友。

很快,作家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找到他,希望他写一本“新疆故事”。

从2015年3月开始,他闭门创作5个月。

“许多人写新疆的历史,我想写一写身边普通人的故事,写一写那些在我成长岁月中留下印迹的人和事。”

500

他在乌鲁木齐的各高校作演讲时曾说道:“我想和90后分享这些年的奋斗心得,像我这样一个资质平平,又没有任何背景的草根都能实现梦想,说明每个人只要努力,都可能成功。”

曾经四处漂泊,寻找梦想,如今让他圆梦的还是在家乡。

杨奋在书中写道:“世界那么美丽,为什么我们留在了新疆?因为这是一个有骨有肉的家,因为我们是新疆的孩子。”

正是这一份浓浓的家园情怀让他的文字感动了那么多读者。

李健

血脉记忆,多元一体

500

作者简介

新疆木垒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协理事。

在《长江文艺》《中华文学选刊》《作品》《博览群书》《小说界》《西部》《绿洲》等发表作品若干。

出版有长篇小说《木垒河》,获天山文艺奖长篇小说奖、《西部》文学奖、奋飞奖、文化贡献奖等,曾于2015年入选“茅盾文学奖”,备受文坛内外及广大文学读者关注。

李健的小说创作擅于塑造个性化的人物,长于点染地域性风情,并带有从文化、文明视角看取生活和把握人性的显著特点,这种特有的内力与魅力,使他的作品既具有引人入胜的可读性,又具有启人思忖的耐读性。

无论是从他着力描绘的沉雄悲壮的世态人情来看,还是从他显现出斧斫刀砍般的艺术气度来看,他在展示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的同时,也在显示着他的写作的不可替代性。

无论是在新疆地域,还是在全国文坛,他的独特性与重要性都在不断彰显。

500

如他的一部中篇小小说集《脐血之地》,以民国时期的新疆木垒县为地域背景,描写了青杏、库兰、半春子、九月4个女性面对生活和命运不屈服的精神,和她们“只是想把日子过的像个日子”的最朴素的愿望。

李健以昌吉方言讲故事,又让各色人物口吐俚语,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情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有声有色、见情见性的笔墨,写出蓬勃强韧的生命力与传统习俗秩序的碰撞,其中有人性中的真实、善良与美好、有情爱关系的细腻婉转、有牧民生活的野性粗犷、也有保卫家园的豪情悲壮。

沈苇

新疆是我的“翅”,江南则是我的“根”

500

作者简介

浙江湖州人,1988年大学毕业后进疆30年,曾任新疆作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西部》文学杂志主编。

现居杭州,为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杭州钱塘区作协顾问。

著有诗文集《沈苇诗选》《新疆词典》《正午的诗神》《书斋与旷野》《异乡人》《诗江南》等20多部。

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十月文学奖、刘丽安诗歌奖等。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

大学毕业后,诗人沈苇义无反顾远行新疆,是青春的行为,也是因为边疆无法抵抗的诱惑力。

沈苇1988年前往新疆,“像一株水边的芦苇,将自己移植到沙漠里”。

其实,他对新疆一无所知,只是充满青春期背井离乡的激情。

他说“八十年代的文青,向往边疆,常常脑子一热,带上简单的行李,怀里揣一点钱,坐上绿皮火车就奔新疆、西藏去了。”

30年间,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书写新疆,诗歌、散文、旅行手册、文化研究……

在2006年初的一次采访中,沈苇曾表达想写出一个“立体的新疆”。

新疆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它对于沈苇来说是一种精神向度,是一部启示录,是他的写作源泉。

诗是语言的行动和时间的滤器,是布罗茨基口中的“道德保险柜”,自然是人类美善之心和求真之心的保险柜,困厄中一丝希望的保险柜。

500

一个地区 文/沈苇

中亚的太阳、玫瑰、火

眺望北冰洋,那片白色的蓝

那人傍依着梦:一个深不可测的地区鸟

一只,两只,三只,

飞过午后的睡眠

500

沈苇的诗偏爱有力度的诗境,阔大而浪漫的想象方式。短短几行,写出一个令人震撼不已的特异地区,辽阔无边的寂静,中亚正午的太阳烘烤、燃烧,他看到了一朵硕大无比的玫瑰,玫瑰也在燃烧。惊人的比喻,惊人的奇丽。

本期新疆作家介绍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熟知更多新疆作家,从不同视角了解、熟悉、热爱一个多元浪漫、欣欣向荣的美丽新疆。

你还知道哪些新疆作家?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主      编:阿布

副  主 编:刘美仪、艾孜则、许露琪

版      块:聊撩好书

版      主:穆巴热克

作      者:阿依夏

校      对:江彩霞

排      版:江彩霞

图片来源:网络、豆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