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42)夜渡黄河——汉献帝众将自相残杀

约十一月十三日,李傕等人则率军追到曹阳涧。董承、李乐掩护刘协前往陕县,胡才、杨奉、韩暹、去卑负责断后。双方在曹阳涧展开大战,王师大败,刘协逃入陕县县城。

此战殉国高层官员有五人,名单如下:

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少府田邠、大司农张义、侍御史邓聘战死。

《袁纪·卷28》:庚申,车驾发东,董承、李乐卫乘舆,胡才、杨奉、韩暹、匈奴右贤王于后为距。(李)傕等来追,王师败绩,杀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少府田芬、侍御史邓聘、大司农张义。——“庚申”无日,范书作“庚辰”,我推为十一月庚辰,即11月13日。

司徒赵温、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司隶校尉管郃这四人则被俘虏,李傕准备将他们杀害,幸亏贾诩阻拦,李傕这才罢手。

《袁纪·卷28》:是时司徒赵温、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司隶校尉管合为(李)傕所遮,欲杀之。贾诩曰:“此皆大臣,卿奈何害之也?”李傕乃止。

此战惨烈甚于东涧之战。刘协抵达陕县时,身边的虎贲、羽林军合起来不足百人。当晚,李傕的追兵已经抵达陕县,围绕着刘协的驻地高声叫唤,营内之人都大惊失色。

《袁纪·卷28》:是时虎贲、羽林行者不满百人,(李)傕等绕营叫唤,吏士失色,各有分散之意。

在营内,刘协与大臣们一同商议下一步逃跑路线。李乐提出:请陛下放弃骑马,改走水路,乘船从陕县北的黄河渡口出发,顺流而下,直接抵达雒阳城北的孟津。

太尉杨彪出来否决了这项提议:“臣是弘农郡本地人,从这里顺流而下,有三十六处险滩,这种事不能让陛下以身犯险。”

侍中刘艾也出来反对:“臣以前担任过陕县令,也知道险滩的事。以前这渡口还有专业的船夫操作,都不能保障安全,何况现在我们还没有会驾船的人。”

《袁纪·卷28》:李乐惧,欲令车驾御船过砥柱,出孟津。诏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孔子慎冯河之危,岂所谓安居之道乎?”太尉杨彪曰:“臣弘农人也,自此东有三十六滩,非万乘所当登也。”宗正刘艾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旧故有河师,犹有倾危,况今无师。太尉所虑是也。”

于是,董承、杨奉等人就商议渡河至北岸河东郡,以黄河天险阻挡李傕追击。董承令河西郡太守刘玄与李乐负责找船。

等刘、李找到船只后,便举火为信号,营内的人拥着刘协突围而出,直接奔向河岸。等大家到了河岸才发现,河岸距离水面有十余丈高,有人就提出用马辔捆绑在刘协的腰上,再放下岸边。

当时中官仆射伏德【伏德为皇后伏寿之兄,其官职或作“侍中”。】一手扶着伏寿,一手夹着十匹绢,慌张前行。

董承让符节令孙俨【孙俨或作“孙征”,“孙徽”。】去刺杀伏寿,在一旁的南郡太守左灵,见状大喝:“你是什么人!”也抽刀抵挡,孙俨的刀误伤旁边的侍者,鲜血都溅到伏寿的衣服上。

这时,伏德提出:“马辔不适合用来捆绑天子,不如改用自己手里的绢。”

《袁纪·卷28》:董承等以为宜,令刘太守使李乐夜渡具船,举火为应。上与公卿步出营,临河欲济。岸高十余丈,不得下。议欲续马辔系帝腰。时后兄伏德扶后,一手挟绢十匹。董承使符节令孙俨从人间斫后,左灵曰:“卿是何等人也!”以刀扞之,杀旁侍者,血溅后衣。伏德以马辔不可亲腰,以绢为辇下。

我推测:此时董承见刺杀失败,便附和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看情况危急,只看到了绢,没看到皇后。”这时候,也没人愿追究董承和孙俨的事,就这么过去了。

500

杨奉

校尉向弘用绢把刘协绑在身前,然后背朝河岸吊下来,随后,其他人也陆续小心翼翼爬下。到了河边,士兵们又争相上船,董承和李乐就用戈击打士兵,斩断的手指落在船上,用手都可以捧起一大把来。

刘协上船后,同船的有:皇后伏寿、宋都贵人、郭宫人、赵宫人、太尉杨彪、宗正刘艾、执金吾伏完、侍中种辑、罗邵、尚书文祯、郭溥、御史中丞杨众、侍郎赵泳、尚书令冯硕、中官仆射伏德、侍郎王稠、羽林郎侯祈、卫将军董承、南郡太守左灵,其他公府官员数十人。

其他没有来得及上船的人,被杀和溺死的人不可胜数。

《袁纪·卷28》:校尉向弘居前负帝下,至河边。余人皆匍匐下,或有从岸上自投,冠帻皆坏。既至河边,士卒争赴舟,董承、李乐以戈击破之。帝乃御船,同舟渡者皇后、贵人、郭、赵二宫人、太尉杨彪、宗正刘艾、执金吾伏完、侍中种辑、罗邵、尚书文祯、郭溥、中丞杨众、侍郎赵泳、尚书郎冯硕、中官仆射伏德、侍郎王稠、羽林郎侯祈、卫将军董承、南郡太守左灵,府史数十人。余大官及吏民不得渡甚众,妇女皆为兵所掠夺,冻溺死者不可胜数。

此时,李傕看见黄河北岸有火光,于是派斥候侦查,才发现刘协等人正在渡河。李傕追至岸边,对着船高呼:“你们这些人要把天子带到哪去?!”董承也不回答,同时又担心李傕会下令放箭攻击,便将棉被撑开挂在桅杆上。

《袁纪·卷28》:(李)傕见河北有火,遣骑候之,适见上渡河,呼曰:“汝等将天子去邪?”董承惧射之,以被为幔。

等船靠了北岸,刘协等人又进入最近的大阳县,估计觉得县城不安全,然后又进驻李乐的军营,此时众人饥乏不堪,河东郡太守王邑与河内郡太守张杨携带补给前来迎驾。

约十一月二十日,刘协等人王邑至安邑县安顿下来。

《袁纪·卷28》:既渡,幸李乐营。河东太守王邑来贡献,劳百官。范书《董卓传》:既到大阳,止于人家,然后幸李乐营。百官饥饿,河内太守张杨使数千人负米贡饷。帝乃御牛车,因都安邑。河东太守王邑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

经历过昨晚九死一生的渡河,危机并未完全消除,大家并不知道南岸的李傕会在什么时候渡河追击。刘协派太仆韩融返回南岸的陕县,与李傕、郭汜和谈,成功的讨要回所掠夺的宫人、公卿官员及若干车辆。


​约十二月四日,刘协在安邑县加封随从官员、将领,除去杨奉在东归出发前已经拜将,其他人分封如下:

胡才为征北将军,领并州牧;

李乐为征西将军,领凉州牧;

韩暹为征东将军,领幽州牧;

张杨为安国将军,封晋阳侯;——以上四人假节,开府如三公。

王邑为镇北将军,封安阳亭侯。

《袁纪·卷28》:拜胡才为征北将军,领并州牧;李乐为征西将军,领凉州牧;韩暹为征东将军,领幽州牧,皆假节,开府如三公。遣太仆韩融至弘农,与(李)傕、(郭)汜连和,还所掠宫人、公卿、百官及乘舆、车驾数乘。

500

(黄色为杨定逃亡入荆州路线)

在如此狼狈不堪的环境中大肆封赏,无非是开空头支票。当时刘协住在四周篱笆的民居中,门窗敞开,刘协在屋内和群臣开会商议时,士兵们就趴在篱笆上看,你推我攘,取闹为乐。

杨奉等人因为某些尚书不按他们的要求提拔其党羽,便擅自鞭挞甚至杀害尚书;

司隶校尉管郃出入刘协居处,民兵竟敢阻拦他出行;

500

有将领派婢女传话或者献酒给刘协,侍中不让进门,他们就在门口大声叱骂,无法制止;

杨奉等人又竞相表奏自己的党羽为官,官印都刻不赢,于是就用锥子来刻字(不讲究字体,哪怕歪歪扭扭,只要能认得出字就行),或者干脆欠着(官先当着,官印等刻好了再给)。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魏书》:乘舆(刘协)时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诸将专权,或擅笞杀尚书。司隶校尉出入,民兵抵掷之。诸将或遣婢诣省合,或自赍酒啖,过天子饮,侍中不通,喧呼骂詈,遂不能止。又竞表拜诸营壁民为部曲,求其礼遗。医师、走卒,皆为校尉,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或不时得也。

杨奉的部将徐晃因为在东归出发前曾劝杨奉赞成东归,因此,封都亭侯。

董昭随张杨前来拜见刘协,也被留下,拜为议郎。

陈志《徐晃传》: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徐)晃说(杨)奉,令与天子还雒阳,奉从其计。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

陈志《董昭传》:天子在安邑,(董)昭从河内往,诏拜议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