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也只能《学猫叫》,传统唱片产业是如何衰落的?

最近,周杰伦在演唱会上被歌迷鼓噪演唱《学猫叫》,成为网络热点。

说起来,关于音乐,关于歌手,现在的新闻一般是哪些呢?

主要有2个,一个是开演唱会,一个是参加音乐类综艺节目。

比如去年张学友开演唱会抓逃犯成为了一个梗。

500

或者是大牌音乐人参加《好声音》和《歌手》这些综艺节目。前不久刘欢在《歌手2019》夺冠,马上新一季《中国好声音》即将开播。

500

然而,不管是张学友开演唱会,包括周杰伦,还是刘欢参加节目,他们唱的都是老歌。他们多少年没有出新歌了?

现在音乐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新歌了。于是我们只能在老牌歌手们和老歌之间翻来覆去,反反复复。张学友成名多少年了?刘欢呢?就连周杰伦也都40岁了啊。

如果我们把华语音乐市场换成电影,就相当于我们一直在翻来覆去看成龙和周星驰90年代的老片。

然后行业,都需要推陈出新,都需要新人源源不断地涌现。我们的电影市场,出现了吴京、徐峥、沈腾、黄渤这些中生代,出现了《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和《我不是药神》这些全新的电影,这是中国电影能够持续走下去的关键。

可是我们的音乐市场呢?我们的唱片行业呢?周杰伦是最后一个标志性人物,后来,断代了。

1、梦回2004,华语音乐市场最后的巅峰

15年前,整整15年前的2004年,那是一个神奇的年份,华语音乐市场,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都涌现了一批传唱大街小巷的歌曲,堪称华语乐坛最后的巅峰。

那一年的暑假,8月3日,周杰伦最新专辑《七里香》在全亚洲发布。

“大家好,我是周杰伦,很高兴向全亚洲的观众介绍我的新歌《七里香》”

那年我大一刚结束,暑假留在学校勤工俭学,在宿舍的收音机里听到了这句话。当年的唱片市场,歌手推出新歌,还要在电台打榜。

周杰伦《七里香》在2004年各大榜单综合排名第一。

500

排名第2的,是林俊杰《江南》,同样是后来十年被不断传唱的歌曲。那一年,周杰伦和林俊杰刚要跃上华语乐坛顶点,成为新的天王级歌手。

500

那一年,榜单前十的歌曲分别是:

10、宁夏

9、波斯猫

8、快乐崇拜

7、倔强

6、两只蝴蝶

5、欧若拉

4、我们的爱

3、老鼠爱大米

2、江南

1、七里香

不管哪一首,到现在依然是耳熟能详的歌曲。

除了周杰伦、林俊杰,还有台湾的五月天和SHE,来自马来西亚的梁静茹也正要发力,大陆的口水神曲刚刚开始走红网络。

哦,对了,还有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虽然没有出现在这个榜单,但也是那年最红的歌曲之一。

500

那个时候,等一个歌手的新专辑,就像现在等待春节档的电影一样,让人充满了期待。而且乐坛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惊喜。

真是叫人怀念啊。

2004年之后,唱片市场的火爆依然持续了几年。

2005年,周杰伦一改之前暑期发片的惯例,首次在11月发行新专辑《十一月的肖邦》,单曲《夜曲》和《发如雪》依然火遍大街小巷。

500

林俊杰的《一千年以后》也依然畅销。

在90年代的张学友、王菲之后,华语乐坛迎来了新的标志性人物。

谁能想到,那会是最后的巅峰呢?

2、传统唱片行业为何衰落了?

如今看来,周杰伦和林俊杰们之所以能够走上巅峰,是因为他们抓住了传统唱片行业最后的福利。

一个商业模式能够持续下去,是因为它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传统唱片行业的核心是卖唱片,歌迷支持自己的偶像,所以可以持续推出新人,推出新歌,形成正向循环。

传统唱片行业从80年代开始兴起,90年代开始走向兴盛,港台涌现了一大批如张学友、刘德华、王菲等天王天后的存在,后来在2004年那会走向巅峰,一方面是因为唱片行业走向成熟,能够不停发掘和涌现新的歌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歌迷的消费能力增强,这两方面因素促使传统唱片行业在20003-2005年走上巅峰。

可惜的是,后来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盗版彻底毁掉了传统唱片行业。当然,盗版不仅仅针对唱片,那个时候,电影也是盗版的受害者。

那些年出的大片,像张艺谋的《英雄》,周星驰的《功夫》,都是在电影院上映2天外面盗版光碟就漫天飞了。

盗版使得传统唱片行业无利可图。一般来说,出一张唱片加上拍摄MV的费用,基本上要在100万以上,这是基本价格。

要是像周杰伦这样的顶级天王,出一张唱片可能要花800-1000万。一张唱片一般卖20-30元,销售10万张以上才能确保盈利。像周杰伦的唱片一般销量都在百万张以上。

2004年周杰伦的王牌专辑《七里香》,销量超过300万。这样的销量,才能确保唱片公司有足够的动力做下去。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流行,甚至都不需要盗版光碟,直接可以把歌曲压缩成MP3格式上传到网络,这个技术彻底杀死了传统唱片行业。唱片公司再也无法通过卖唱片盈利了。

不同于电影市场,国内唱片市场面对盗版几乎束手无策。因为电影主要看的是画面,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欣赏最顶级的视听场面,而且现在一部电影母版数字拷贝都有200G以上,盗版也不容易。相比之下,歌曲主要是用来听,网上传播只需要10M就可以了。

随着网络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歌迷买唱片的动力就越来越不足。所有歌手的唱片销量都在急剧下降,哪怕是周杰伦也不例外。我们看周杰伦成名之后唱片的销量情况。

2001.Sep 发行个人第二张专辑【范特西】 ,唱片亚洲销售量170万张,

2002.Jul 发行个人第三张专辑【八度空间】 唱片亚洲销售量达220万张

2003.Jul 发行个人第四张专辑【叶惠美】 ,唱片亚洲销售量达300万张

2004.Aug 发行个人第五张专辑【七里香】 唱片亚洲销售量达350万张

2005.Nov 发行个人第六张专辑【十一月的萧邦】 ,唱片亚洲销售量达270万张

2006.Sep 发行个人第七张专辑【依然范特西】 唱片亚洲销售量达360万张

2007.Nov 发行个人第八张专辑【我很忙】 ,唱片亚洲销售量达220万张

2008.Oct 发行个人第九张专辑【魔杰座】,唱片亚洲销售量达200万张

2010.May发行个人第十张专辑【超时代】,亚洲唱片销量达100万张

2011年Nov发行个人第十一张专辑【惊叹号】,全亚洲约40万张

在2003年-2006年达到顶峰,随后急速下滑,这里面当然也有周杰伦歌曲创作质量下降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恐怕就是盗版慢慢摧毁了传统唱片行业。

越是出唱片,越是亏钱,所以后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唱片公司就开不下去了。

以往形成的那种唱片公司赚钱——发掘新人-出新唱片-赚钱的链条就打碎了。所以新人就再也无法涌现了。周杰伦和林俊杰就成了华语乐坛最后的代表。

3、华语乐坛失去的十年:2010-2019

和华语乐坛一样,欧美唱片行业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冲击。

我们看这是美国唱片销量也是在一路下滑。除了2011年阿黛尔的2首神专辑震惊了世界,现在美国最当红的歌手霉霉泰勒斯威夫特,唱片销量也就300多万。

500

霉霉算是目前国内观众最熟悉的欧美歌手之一,此前《唐人街探案2》的插曲使用了她的大热单曲《Welcome To New York》。

欧美唱片市场之所以还能维持繁荣,是因为他们的数字音乐付费下载产业做得比较好,这是因为美国的版权保护做得比较好,最近10年,美国歌迷越来越习惯于在iTunes系统下载音乐。

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的传统唱片市场依然还保有一定规模。说起来,在过去的20年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剧变,我们已经习惯了新事物,但美国人在某些方面依然比较传统,正如他们还在使用信用卡,而我们已经基本普及了移动支付一样,美国观众对于唱片传统还有一些留恋,所以美国最顶级歌手的唱片销量依然保持在百万级别。

国内的音乐市场没有欧美的这种环境,所以华语乐坛传统的音乐产业已经被毁掉了,但是新的音乐产业迟迟无法建立起来。

面对互联网和数字音乐的现实,唱片公司和歌手们明白,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卖磁带、唱片的时代了。网上数字音乐传播成为当今音乐传播的主要途径。

传统唱片行业被彻底摧毁,大概就是发生在2010年左右。

周杰伦在2012年发行了《十二新作》之后,后面的很难再算做专辑了。

林俊杰在2010年《她说》之后的专辑严格来说,都是新歌加老歌的自选歌曲合集。

周杰伦2014年发行《哎呦,不错哟》是一张纯数字音乐专辑,周杰伦说欢迎歌迷们下载试听,毕竟我已经不靠卖唱片赚钱了。

是的,现在的音乐人正在试图建立新的盈利模式,就是靠在线发行免费音乐,靠互联网传播建立知名度,然后利用知名度去赚钱。要么是开演唱会,要么是参加综艺节目,但总之就是不靠卖唱片赚钱了。

所以2012年暑期开播的《中国好声音》成为了一个标志,然后次年年初《我是歌手》接踵而至。此后,国内各大卫视纷纷制作属于自己的音乐类综艺节目。

周杰伦从第二届好声音开始,已经连续6年成为这个节目的导师。

500

所有我们熟悉的,不熟悉的,老牌的,新晋的,歌手,统统都去参加这些综艺节目了。

对他们来说,发行新歌反而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他们短暂地找到了新的音乐市场盈利模式,可惜的是,这种模式并不鼓励创新。无论是《中国好声音》,还是《我是歌手》,或者直接打着《金曲捞》旗号的综艺节目,唱的都是过去的老歌。

当然,这也不全是坏事,有很多老歌,现在的年轻观众也都没有听过。通过这些综艺节目,这些老歌焕发了新的魅力。

但是,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在消费老歌,消费现有的歌手曾经的名望而已。

没有源源不断的新歌,没有新的火遍大街小巷的歌曲,音乐市场就不可能前进。

观众其实是渴望新歌的。2018年从抖音火遍全国的《沙漠旅途》,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500

可惜,这些偶尔出现的一两首歌曲,无法拯救华语乐坛。

而且这些歌手因为一首歌曲爆红以后,也去参加各种节目,再也无心创作新的作品了。本质上,现在根本就没有那种环境了,可以让源源不断的新歌出现。

这是华语乐坛失去的10年。或许还会更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