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拉动就是做大蛋糕提高国家能力
投资有乘数效应。每一份投资可最终拉动经济增长三份到四份。这是投资拉动经济的本质。许多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说什么无效投资。他们不知道,发钱和通过投资分配到各阶层各领域和每一个人,是不同的。投资造成的分配比发钱,能更公平和更符合经济规律内在运转本质。这就是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案例,这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迅速赶超老牌欧洲的秘密。这也是2008年我们四万亿政府投资拉动造成的经济繁荣的原因。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高铁:4万公里高速铁路,带动的是基建、钢铁、机车、建材、征地补偿以及民工和产业工人队伍。钢铁机车建材,包括电气化线路,是中国工业化的重要部分。有人开口闭口无效投资。这么一个高铁产业链,这么几百万人可能是千万就业的队伍,不就是工资支出,就是我们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吗?这些投资一无是处吗?就按他们的极端言论,看作是一无是处,就是这些投入一无是处,但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发工资就是效益,基建能力就是效益,技术进步就是效益,产业规模就是效益。
类似的投资,还有科研投入,国防建设,教育医疗投入,以及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通过这种方式达成的国民收入的分配,既能提升我们的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我们的工业制造水平,提高我们的劳动者技能的水平。
投资拉动,还能把总量做大。2012年GDP52万亿,百分之四十七左右变成了城乡居民收入,是24.4万亿。2022年时是120万亿,城乡居民收入部分是56.4万亿。这是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来看这个总量蛋糕的问题。所有网络的极端关于经济言论,其实就是异端。比如说房价如何涨了几倍,张口就来,他们不知道这十年来城镇居民增加了三亿,近九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从20平方米增加到了42平方米。还有汽车保有量从1.8亿辆增加到了3.2亿辆。2019出国旅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国内每个旅游点和城市,每到节假日都是人满为患。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不都是居民消费能力?没有蛋糕的做大,能有这样的局面?
林毅夫余永定的观点是对的。是触及才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的观点,有利于中国避免步入如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所谓消费拉动只不过是美西方带偏后发国家的陷阱。按照华盛顿共识的所谓新自由主义理论,才是这三四十年来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没西方直至经济精英设下的骗局。所有从前三十年四十年领先中国的所谓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没能发展?就是消费主义导致的国家透支,就是所谓私有化其实殖民化,而相应的国家能力包括制造业能力却没能发展起来导致的。所有的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大都是消费透支导致的,都是能力与消费不相称导致的。最新的阿根廷就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