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安慰」的7句话,看到第三句已经血压飙升

500

策划、撰文 / Chris、草芽君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朋友问我她是不是真的不会安慰人,还给我看了一张截图——

 

500

……

不恰当的安慰方式,很可能会造成好心办坏事的后果,给人际关系带来灾难。有时,我们会被别人的安慰气个半死;有时,我们自己想安慰他人却把握不好分寸,不知所措、甚至会反向引爆。

今天,我们整理了7句最常见的「有害安慰」方式,并对应给出了有效安慰的指南。快把这份“有害安慰的排雷表”,转发给你身边急需学习干货的朋友吧~

第一句

500

赶快别难过了,多大事儿。

有害原因:否认情绪合理性。

父母和孩子之间,这句话很常见。权力不平等的友谊中,这句话也经常出现。说这句话可要小心,可能会安慰不成反而结仇。

“快别难过了,多大事儿”这句话里,包含了一种轻蔑和否定。它让被安慰者感受到,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不正当、 不合理的,你的痛苦在ta看来不值一提——而有着这样情绪的自己是不对的,小题大做、或者不够坚强,这种否定和蔑视,会在这句看似安慰的话语里,被对方清晰地感觉到。

在这里我们想告诉大家,可能有一些人真的是为了让你觉得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而说这句话,有着善意的初衷。但说这句话的很多人,的确并没有想要好好安慰你。

与此相反,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有效的安慰技术——确认(Validation),告诉对方ta有权感受到当下的情绪,ta的反应是正当合理的(Carnes, 1997)。

试试这样说:

“经历了这样的事情,确实会感到很难受”

“任何人面临这样的事都不好过”

“你的这种感觉是正常/合理的”

500

第二句

500

你加油。

有害原因:明显的敷衍。

这是一句特别能够中止对方倾诉欲的发言。当你的朋友想和你倾诉、获得你的理解或者询问你的建议,你却很快用“你加油”来答复,会让ta感到沮丧(Marigold et al., 2014)。Ta会感到,你不想为ta付出时间、更不愿意为ta投入情感,你无意了解ta的困难究竟在于哪里,这是一种显然的敷衍。

其实,这是人们在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通常会说的话,但确实会让对方有种期待落空之感。其实我们可以试试这样说——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不开心?”

“你在意的点是什么?”

“有什么我能做的能让你感觉好一点?”

第三句

500

我就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我早就告诉过你……

有害原因:抬高自己和指责对方。

“马后炮式”发言哪怕本意是想要表达关心,在对方听起来也会是一种指责——“谁让你不听我的”,同时也贬低了对方做判断和做决定的能力。这种发言,也蕴含着一种 “你的痛苦刚好证明了我的正确”的无情的自恋和惩罚感。

在对方受伤害、感觉痛苦的时刻,如果我们真的关心对方,我们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对的”并不重要,此刻最重要的是ta的感受。

试试这样说——

“你当时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现在这样”

“如果是我,在当时也不一定能比你做得更好”

500

第四句

500

我比你更惨。

有害原因:转移焦点,没有给到对方足够的关注,反而与对方争抢成为对话里的“主角”。

很多人会采取“比惨”的方式来安慰朋友。然而,这其实是一种焦点转移,把关注点从对方转移到关注自己,会让人感到自己的痛苦不被重视。这场对话原本应该是关于对方的,让对方感到被重视、被关注、被爱护。对方需要的不是比谁更惨,而是有人能够看见并承认ta们此刻的处境。

请记住不要长篇大论地展开讲你自己的故事,你不需要是每一次对话的主角,安慰他人的第一步就是让ta做主角。

你可以这样说——

“你真的很不容易。”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可能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但我多多少少可以理解你的痛苦。”

第五句

500

你应该吸取xxx的教训。

有害原因:好为人师,讲道理并不能安抚到他人的情绪。

喜欢说这句话的人,有可能是因为木讷,不懂得如何在情绪上安慰他人。却也有可能是有着高人一等的自我认知。不是说人不可以从挫折中学习,但在对方难过的时候,ta需要的是情绪上的慰藉。过于着急地要求对方从挫折中“吸取经验、学习成长”,只会让对方觉得你并不爱ta,也并不真的关心ta。

共情、愿意付出感同身受的努力、为ta的痛苦而痛苦,才会让对方得到情绪的修复。学习成长,都是情绪修复完以后,更长期才需要去关注的事。而且对方才是ta自己生活的专家,我们只需要在对方问我们意见的时候,去表达自己看到的经验和建议,如果对方并没有这个求教的意图,一定不要主动去给对方讲太多的道理(除非对方是你的孩子)。

这种强拉着对方讲课的行为实际上入侵了对方的边界,会导致对方的反感、并想拉开ta和你之间的距离。

500

第六句

500

你就应该这样这样这样做。

有害原因:急于解决问题,并有一定的控制嫌疑。

同情他人的人,总是满腔热忱地想要帮助对方,但前提必须是足够了解对方的处境和需求(Burton, 2015)。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是对的,ta们甚至会在这句话后面再加上一句:“既然你不听我的建议,又何必来找我安慰呢?”

近几年来,这样的声音在网络上很多见,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其实对很多需要安慰的人来说,ta只是希望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不会评价ta,可以陪着ta,理解ta的感受。

一味给出自认为对的建议,本质是忽视人们情感性的需求,否定负面情绪的宣泄亦有价值。把求安慰场景简化为求建议场景,甚至会让对方感到孤独。同理心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承担ta们的“事情”,这只是意味着当ta们感觉糟糕时,你给ta们空间去感觉糟糕。

尝试「陪伴型支持」。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支持,陪伴过程中帮助ta们意识到,ta们并不孤独。同时也在陪伴过程中让对方明白,你相信ta才是ta自己人生的专家,你相信ta能够找到自己的力量去走出困境,而你愿意一直在这儿支持ta。

有时候,对于那些需要安慰的人来说,问题解不解决不重要,你在就好。

试试这样说——

“无论你想做什么样的选择,我都会陪着你。我相信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你当前最需要的。”

500

第七句

500

你既然找我安慰,又不跟我说真话,何必呢?

有害原因:刨根问题,不尊重边界,给关心附加条件。

询问是合理的,但过度询问细节有时候是一种冒犯。在安慰他人时,我们需要注意边界。一旦越界,比如触及到对方的隐私和一些可能难以开口诉说的问题,对方就不会再继续交流,难以起到安慰的效果 (Manson, 2013)。

试试这样说——

“如果你觉得不方便跟我讲的话,就不用告诉我。”

“你愿意告诉我的,我都会好好听,并且为你保密。“

KY作者说:

归根结底,当我们去安慰一个人时,我们要确保自己全情投入,把所有的关注都给到对方,你把自己作为活生生的人的真实的情感,在那一刻借给对方,陪着ta一起心碎。人有着神奇的修复力,当ta感受到有人陪着自己一起心碎的时候,ta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治愈了。

如果你还是对如何安慰他人的话语感到有些困惑,至少记住一点,安慰他人不可或缺的根基,始终是善良。有时有些人的关心和安慰附加了许多条件,有时这种关心和安慰更关于展现ta们自己。

只要你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哪怕笨拙,你的做法也会被原谅和感恩;相反,如果你无法以善良真诚为出发点去安慰他人,那么安慰这件事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精神消耗,同时也伤害其他人。

“我们都在寻找通往幸福的道路”,精神病学教授Dr. Waguih William IsHak说“善待他人是有效的方法。”研究发现,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人会明显更幸福和更快乐,甚至活得更久,善良也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提高自尊,改善自己的情绪健康。

不过,在安慰他人之前,先照顾好自己。

如果我们发现我们付出了太多,或者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是时候退一步了。永远不要追着一个没有准备好接受帮助的人,也永远坚持只帮助那些值得被帮助的人。

好了,安慰他人,你学会了吗?

500

References:

Burton, N. (2015). Empathy vs. Sympathy. Psychology Today.

Carnes, P. (1997). The Betrayal Bond: Breaking Free of Exploitive Relationships. HCI.

Manson, M. (2013). The Guide to Strong Boundaries. markmanson.net/boundaries.

Marigold, D. C., Cavallo, J. V., Holmes, J. G., & Wood, J. V. (2014). You can’t always give what you want: The challenge of providing social support to low self-esteem individu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7(1), 56.

Vash, B. (2019). 7 Reasons Why You Suck at Comforting Others.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