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老蒋昏招有,但并不多,并且战略上基本没错

500子銘不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伍豪和老蒋在黄埔、东征和北伐早期共过事,对老蒋的评价是战术上一般,战略上很强,读书多,能文能武。所以在长征时,他说服博古要请教员出山,认为中共只有教员才能战胜老蒋。这其实也说明老蒋是很厉害的,尤其在战略上。

解放战争重点就是三大战役,先说东北。老蒋不应该调走能打的杜聿明,调来轻敌的陈诚。斯大林撕毁与老蒋关于外蒙的协议而支持共军时,老蒋就应该收缩兵力,特别是长春的郑洞国集团。其实杜聿明在时,他就和郑洞国对东北前景感到了悲观。后来长春国军十多万人被困死,这是战略失误,太轻敌。

但辽沈战役,老蒋的战略是对的,林彪千里南下北宁线打锦州,近四十万人马,还有大量机械化辎重,这是极其危险的。锦州范汉杰十多万人马,依照陈明仁守四平四十多天的记录,范汉杰保证可守15天,按理应该没有问题。

侯镜如东进兵团十万人,有舰炮和飞机支援,攻击无险可守的塔山,阙汉骞蒋校长保证如果不能按期拿下塔山,不劳校长制裁,自己也会惭愧而死。老蒋能不信?

廖耀湘西进兵团十万精锐,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都是国军主力,出沈阳,切断林彪后勤补给,驰援锦州,也没有问题。

卫立煌坐镇沈阳,空军支援前线,海军司令桂永清,空军司令周至柔也都来到了东北。这样海空优势,东西对进,会师锦州,这个战略漏洞在哪里?林彪听说老蒋增兵葫芦岛,觉得打锦州无把握,凶多吉少,准备撤军回头打长春,这说明老蒋的战略是正确的。结果三个环节都掉了链子。

首先是东进兵团攻不下塔山,这能怨老蒋吗?然后是锦州范汉杰守了不到两天就被攻破。再就是西进兵团廖耀湘在彰武徘徊,不肯靠拢锦州对林彪实施攻击,也没有完全切断林彪的补给线。总不能让老蒋亲自上阵亲力亲为吧,只能说老蒋战略没有错,将领们战术不到位,当然就失败了。

东北尽墨,华北难保,老蒋劝傅作义南撤,出任东南军政长官,也就是要集中兵力保住半壁江山,老蒋还是很理性的,没有昏头。傅作义是军阀,有自己的小九九,不听老蒋的,结果北平和平解决。平津战役,老蒋没有昏招。

淮海战役,调来杜聿明直接指挥,刘经扶挂名,这个安排不错。80万对60万,国军还是有优势的。让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向徐州集结的战略是对的,但黄百韬耽搁了时间,被华野共军包围,国防部命令黄兵团依托李弥留下的坚固工事固守待援,这个决策也没有错。黄百韬超出了坚守7~10天的要求,守了12天,老蒋严令杜聿明指挥邱李两兵团救援黄百韬,但杜聿明邱清泉害怕攻击部队被共军包围,不敢突进,结果眼看黄百韬兵团覆灭。黄维兵团赶来参战淮海,被刘邓包围,粟裕收拾完黄百韬后转头增援刘邓收拾黄维,淮海国军转为劣势。杜聿明想脱离淮海战场,出来再打,此时老蒋已经无法理性指挥,出了昏招,让撤出徐州的杜聿明回头救黄维兵团,结果是放弃坚城不守,在撤退途中三十万人被粟裕包围在野外,杜聿明集团只能全军覆灭。

三大战役,老蒋昏招有,但并不多,并且战略上基本没错,比如辽沈战役的东西对进。比如淮海战役的收缩兵力,寻机决战。但都被前方将领们在执行时大打折扣,辽沈的范汉杰廖耀湘侯镜如,平津的傅作义,淮海的黄百韬杜聿明邱清泉,都没有严格执行老蒋的战略部署,或者执行不到位。正如老蒋评价他那些黄埔弟子是“忠勇有余,智能不足”,确实如此。

发布于 2023-11-20 19:08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