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停火换人质,为何被以色列人骂?

终于有了好消息,以色列内阁同意与哈马斯达成4天的临时停火协议,以交换人质。哈马斯方面释放50名被扣押在加沙地带的以色列民众,以色列方面则释放150名关押的巴勒斯坦民众。不过问题在于,停火起始时间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开始的说法是最早23日,但现在又延迟到24日。

双方释放的民众以老弱妇孺为主,同时以色列方面表示原意在4天临时停火后延长停火时间,哈马斯每释放10名人质,以色列就会增加一天的暂停期。不过不确定以色列方面会不会继续释放人质。目前,各类细节仍未最终敲定,最终方案仍可能出现变动。

然而问题在于,不管现在怎么做,以色列民众都不买政府的账。人质家属的诉求很简单,就是想把人要回来。过去1个多月的时间证明,哈马斯是会释放人质的,只要满足他们的要求。这给人质家属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在鼓动他们向以色列战时内阁施压。毕竟,人质家属也没能力向哈马斯施压,只能找Bibi(内塔尼亚胡昵称)要说法。

11月19日,成千上万的以色列民众涌入了耶路撒冷,严厉谴责Bibi的战时政策,并恳求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让他们的亲人回家。对于这种声音,以色列政府根本不可能去镇压。说到底,是10月7日军方无能让哈马斯突破防线抓走了人,内塔尼亚胡当局本就有错在先,更不敢干出“营救人质毫无办法,对待家属重拳出击”的举动。现在只能说好话、安抚。

千万不要小看人质问题,从数次巴以冲突的历史上看,人质是以色列政府的命门。往往以色列政府会付出巨大代价,以促成人质交换。最著名的人质事件之一是吉拉德·沙利特事件。2006年6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IDF)的侠士吉拉德·沙利特在突袭加沙时被俘。哈马斯要求以色列释放1000名巴勒斯坦被关押者,以换取沙利特。2011年,在被关押五年后,沙利特获释,以色列方面则释放了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甚至包括哈马斯军事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

这种1:1000的交换比令人咋舌。也正是因为士兵被俘并被扣为人质带来的政治后果极其严重,以军在近些年的军事行动中都是慎而又慎,避免被抓人。而对于哈马斯来说,在掌握了以色列的这一政治弱点后,就会大加利用绑架战术,以起到战略上的拖延、喝止作用。当然,从道德上来讲,绑架平民不是啥好事。只是在以色列非法关押了大量巴勒斯坦民众的现状下,双方对等报复,互相抓人成了常态。

对于以色列人质家属来讲,现在已经看到了换回亲人的希望,每推迟一天都会给内塔尼亚胡带来更大的政治压力。但对于其他主战派以色列民众来讲,任何与哈马斯谈判的做法都是无法接受的。其中最极端的人甚至认为,被哈马斯抓进加沙等同于死人,而祭奠死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轰入加沙,犁庭扫穴。持这种心态的人多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也就是哈马斯没抓你家属,才能讲出这种冷血发言。

不过,主张不与哈马斯谈判、全力进行军事打击的声音,以色列政府也无法忽视。

昨天,希伯来语媒体《瓦拉》新闻就将一篇社论顶到了网站头条,作者将人质交换描述为“以色列在别无选择地与撒旦做交易”。并且声称,“以色列仍有可能在停火结束后,立即恢复打击哈马斯,但一切取决于领导人的决心,而一件事情已经很清楚:明确胜利的机会正在减少”。作者还表示,自己并不支持与哈马斯达成任何协议,他特别提到了沙利特事件,其中释放的巴勒斯坦囚犯中,有许多人组织了10月7日的行动。但他也表示,以色列政府没得选,以色列成立就是为了让犹太人安稳入睡,但这份契约已经被打破了。为了防止社会契约继续崩溃,只能跟哈马斯谈。

这篇社论的评论区就很夸张了,机翻出的英文也是充斥着对于内塔尼亚胡的愤怒。盖了1000多楼的评论里,大多数都是反对内塔尼亚胡与哈马斯妥协的。甚至有网友放下狠话,“在上帝的帮助下Bibi你必中风、抽过去。”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怪以色列政府自己把话放的太满了。内塔尼亚胡本月初还在坚称,绝对不会停火,不释放全部人质就不会停火。结果现在变成了先放一部分,就给临时停火。再挽尊,再强调形势比人强,那也是在态度上有所软化。而在复仇情绪弥漫的当下,大多数以色列民众断然不会接受任何的缓和。

对于内塔尼亚胡来说,现在就是站在钢丝上表演杂技。他需要在同时平衡主流民众的鹰派声音和人质家属的妥协需求下,一并挽回自己岌岌可危的政治声誉,实属不易。这还没有加上军队的伤亡问题,以军的推进速度和伤亡情况远谈不上犁庭扫穴。对伤亡人员的秘不发丧,能拖到什么时候还是个未知数。

总的来说,以色列主战派民众的担忧是,这次的临时停火恐怕不那么临时,内塔尼亚胡可能要服软了,这让他们又一次破口大骂政府软弱。而相对的许多人质家属也在闹,这就让整个舆论场乱成了一锅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