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过太多名校的高学历,实际上干活稀碎的人,企业也很无奈
【本文来自《中小学教育埋下的雷,最终在大学反噬了?我们的教育像一场慢性的炎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鬼谷道场
这个问题是实在的,小学真正的能力培养就是计算和阅读,其他的东西都是知识性的,不需要考试,知道就行,英语就是听说和阅读。初中前两年也没有必有太重负担,像平面几何就是学习标准公理体系和逻辑推理,各种难题并非必要。物理实际上就一个线性思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基础教育应该给学生大量时间培养兴趣和科学方法而不是刷题。
以前的教育是要选拔。
因为资源少,只能选择一部分人教育。
比如计算机。
我跟一位前辈聊过,他是南京大学数学系的,后几年改学计算机。
他们当年学计算机的时候全部都是跟书学。
上课就在黑板上模拟。
因为当时全中国就没几台计算机,大学计算机专业也没有计算机。
你要招计算机系的学生。
必须设定一个门槛。
把一部分人挑出来,因为你没有自学条件嘛。
别说计算机,书也没有,也没有人能教你。
那个时候搞应试教育,搞选拔,搞分数一刀切。
是有合理性的。
你现在要学计算机,如果只是学知识,不是为了一张文凭。
完全可以在家自学,而且学得更扎实,更好。
网上有美国顶尖大学的教学视频。
有无比丰富的各种教程,文档,论文。
你完全可以半天在家学习,半天出去运动。
最后学出来的结果,比你跟着这套公立教育系统要好很多。
因为你不必学习那些没用的东西。
比如你要学人工智能,应当尽快熟悉高等数学,比如微积分,概率统计,随机过程这些。
而不是在初等数学里面打转。
说初等数学是基础这个没错的,但基础始终是基础,够用就行了。
你要盖个房子,水泥基础就行了,你用钢铁打基础,建出来的房子不会更好。
最终还是看你这个房子,不是看基础的。
大家拼命卷,其实很多知识技能都是无用的,无非是为了个文凭。
企业也很无奈,其实到企业里是看你能不能把活干出来。
我接触过太多名校的高学历,实际上干活稀碎的人。
企业也很无奈,但目前没有什么高效率识别人才的方法。
所以我个人是赞同加大各种社会化等级,证书考试。
比如有社会化的数学考试,计算机课程考试。
企业看你这个证书等级,会更有效一些。
以前国营企业,接收大学毕业生还有实习期呢,实习期满也不是立马成为总师。
你现在不想付出培训的成本妄图直接用成品,哪来的脸呢?
其实一线做久的人都会看见这个很明显的现象:高学历和工作能力没有必然关系 ,很厉害的人,有各种成才途径,未必是硕士博士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