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均6800元的神秘餐厅,顾客上吐下泻,三次被曝食材过期,仍获评米其林三星
这两天刷到这个新闻,妈呀实属大跌眼镜了。。人均6800元的餐厅,被曝光第三次使用过期材料,却仍获评2024米其林三星……
此刻的表情(地铁,老人,手机):6800元、过期材料,米其林三星,这三个词是怎么有勇气联系到一起的????
1
花6800找罪受?
近日,上海。
一家人均餐费数千甚至上万的米其林三星餐厅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简称“UV”,被曝光第三次使用过期材料。
“UV”是上海知名网红餐厅,生意也很火爆,用餐还得提前数月预订。每天开放10个位置,不同日期、菜单不同。
“UV”也十分神秘,没有具体地址,不能自行前往,需统一集合后发车把客人送到用餐地点。
事情源于今年3月,王先生带着太太前往上海“UV”餐厅就餐,单人价为6800元,2人共花费了13600元。
之后几天,他们发现自己与当时一同就餐的另外4位顾客都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便怀疑是食材问题,吃坏了肚子(6人餐费共40800元)
▼当晚就餐顾客的就医记录
由于餐厅第一时间3月29日通过英文邮件表示:“对方不适的症状与餐厅没有关系”,消费者这才向管理部门投诉。
3月31日,王先生将自己的经历发布在视频网站上:“不管一家餐厅多么受追捧,如果连食品安全都做不到,那么请不要参与米其林或者黑珍珠榜单,让大家花钱受罪。”
但遗憾的是,投诉错过了72小时的食物中毒最佳调查时间,且3月25日餐厅就更换了菜单,故管理部门无法对投诉顾客一行人当时就餐的食物进行检查。
此后双方达成和解,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巡视管理,结果发现该餐厅继2016、2017年后再次使用了过期原料,这次是一瓶价值48元的1.6升酱油。
4月8日,管理部门执法人员至“UV”餐厅执法检查,在调味品柜内查见一瓶过期且已开封使用的“万字厨师用酱油(酿造酱油)”。
该酱油生产日期为2021年5月10日,保质期为18个月,净含量为1.6升。餐厅按48元/瓶的价格从某公司购入。
也就是说,这瓶酱油过期时间近5个月。
很难评,一个餐厅一瓶酱油都能过期,生意是有多差啊????
针对3月下旬的疑似食品安全问题,8月21日出具的一份《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
餐厅从3月21日开始使用涉案“万字厨师用酱油(酿造酱油)”,分别用于“非常海水扇贝”、“龙虾清汤”、“鸭肝-香烟难戒”、“纯粹龙虾”、“油封松露羊排”、“梳子鳕鱼”等菜品作调味使用。
截至案发,餐厅总共使用了约250毫升的涉案酱油。最终,上海保保餐饮有限公司被罚款八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该公司第三次因为使用过期食品被惩罚。
2016年与2017年该公司曾分别因为“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为原料的食品”的违法行为被管理部门罚款。
网友锐评:罚款罚的不痛不痒,12个人均就回来了。
顺便一说,2022年,也有顾客留言就餐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
真的蛮好奇的,米其林官方咋还没来摘星。
不仅没摘,2024上海米其林指南公布,这家餐厅仍获评米其林三星。
????三次被罚之后还能获评三星级,真的……
米其林已经彻底沦为一个搞笑梗???变成纯充值排名了吗?
2
人均600日料店,40余人上吐下泻
人均高消费的餐厅,吃完却上吐下泻,不得不让人想到一些前车之鉴了……
今年8月底,上海人均600的日料店荣新馆上新闻了,很多人反馈吃完它家上吐下泻……
网友张小姐在网上吐槽曝光,8月27日晚她和3位朋友及1个孩子,前往上海荣新馆3号店就餐。
没想到吃完后4个成年人皆出现上吐下泻,其中还有人被送入抢救室。
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急性肠胃炎。
“小孩没吃生食没有‘中招’,所以我们怀疑是生食有问题。”
▲ 张女士的就医检验单
她的朋友王女士因为症状严重还进了抢救室。
“她的验血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特别高。”
▲ 王女士的就医检验报告单
点评里有很多顾客的反馈触目惊心:吃完这家都上吐下泻进医院……
“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集体开始腹泻、呕吐、腹痛。”
也是蛮巧的,荣新馆和UV有个相似点。
荣新馆不是头一回出这种事了,2015年就因为相同的问题上过新闻。
3
自称行业天花板,实际操作却是地下室
介绍自己是“牛肉品质的行业天花板”的一绪寿喜烧,2021年也有过相似的翻车。
被曝食材以次充好,自称M5、M7、M8澳洲和牛,根本不存在,还把剩余食材回收再端给别的客人…
之前确实也有不少网友去吃了之后,有拉肚子的情况…
……
现在太多类似的店,不把自身产品做好,就搞噱头,太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