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国内的工薪阶层之所以活得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在于太能委曲求全…
放下个人素质,享受缺德人生,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与其委屈自己,不如为难别人,忍一时子宫肌瘤,退一步乳腺增生,能拆屋绝不掀桌,能炸山绝不平坟,讲的就是一个身心畅快,念头通达。
我一直觉得国内的工薪阶层之所以活得累,除了长期受供给侧崇拜严重的经济体系拖累外,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太能委曲求全,太能忍气吞声,太能顾全大局,太能犯而不校,凡事都往自己心里憋,遇事不敢表达,不敢争取,不敢主动,总是让矛盾变成自我内耗的一部分,只敢调整自己适应环境,不敢塑造环境适应自己。
久而久之,大环境的主导者就被惯出了毛病,什么事都敢做,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国人的行事风格和道德审美喜油滑,喜本分,喜读空气看脸色讲氛围,喜规则内硬卷,美其名曰老成世故。不是说外国人不搞这一套,而是国内搞这一套登峰造极,甚至到了形而上学的地步,乃至哲学化,思辨化,体系化。
看看国内网文中各种宅斗,宫斗作品受追捧和欢迎的程度就知道了,这类作品本质上讲的不就是如何在一个无法改变的大环境下让个体收益最大化,从人变成人精的故事吗?似乎就没人去多想一下为什么大环境能把逼的单纯只是做人已经活不下去,而必须要成精才能有活路的原因。
这类作品能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当然咯,我不是说这类作品不好或者不该存在,一种文化产品有它的受众群体和目标客户,能承受住市场的竞争,那它就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宅斗,宫斗作品在国内受欢迎的程度显然要比其它国家高出一个档次,甚至在一些并不是以宅斗和宫斗为主线的作品里也免不了掺入一些此类内容,这就很有意思了,说明这种观念的存在是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的。
西方也有与宅斗宫斗相对位的概念,或者说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事物,比如所谓的“拜占庭式的宫廷政治”。这说明耗子扛枪窝里横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通病,但“拜占庭式的宫廷政治”在西方文化产品中的受众范围和市场体量显然要比国内小得多,那种精巧细密如严丝合缝的自鸣钟表式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一种主流和大众化的文化题材。
长期奉行这种处世态度的结果,就是个体极度原子化,橡皮泥化,可以被外围环境肆意揉圆捏扁,个体的可塑性太好,以至于缺乏稳定的个体特征,个体缺乏独立性,对群体过度依赖,而群体的维系也高度依赖个体的依附,而这样的个体构成的群体内部应力往往极大,以整体而言实际上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紧平衡状态,平时看似规模不小,但稍有不慎就容易结构崩塌。
另外这样的社会氛围是极度内敛的,缺乏张力的,为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缺乏吸引力?不让释放,不让过激,不让表达,不让出格,从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一直到成年后的职场管理,一直在教大家如何顺从,如何适应,如何顾全大局。而绝口不提如何去争取,如何去改变,大局究竟是谁的大局,顾全大局能得到什么好处。
我觉得中国人应该多学一些跳出规则外,或者主动塑造环境为己所用,保持自己的步调,不要随波逐流的行事方法。
一步到位直接发疯对大多数人来说难度还是太大了,而且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所可以先从善于表达自我,降低情绪内耗做起。
苏德超是武汉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在抖音上讲课,所以不能像我这么激进,但也不是那种糊弄人的老式心灵鸡汤,他更接近于用尽可能委婉的语言,在院校教育允许的尺度范围内,尽量把一些该说的话说明白。
国内高校对于课堂授课的用语和内容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教案和文本都要受到层层监督,而院校的宗旨又是培养螺丝钉而不是强调独立人格,因此教师授课是身上挂着铅块跳舞。
苏德超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表达的极限,在躺平都不能轻易提及的大环境情况下,他尽量告诉你应该学会和自己相处,要给自己留下一点时间和空间,尽可能把内在问题外化,把矛盾输出到外部,遇事不要一个人往肚子里塞,不要硬憋着,起码学会说出来,你不表达,没人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更没有义务照顾你的情绪,你至少应该学会让别人感知到你的困境,然后才谈得上去分担。
这种比较温和的内容是非常适合刚刚开始学习自我排解的新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遇到过不去的坎就先把桌子掀了的地步。至少先从意识到“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走越窄是没有出路的”这一点做起,然后逐步重拾自我,最后再过渡到放飞自我。
国人,大部分都是从小被教育“自己的事自己做”,以至于长大后被职场压的不像人样的工薪阶层,其实是需要学会如何表达自我,简单来说就是遇到事情不要一股脑的往肚子里硬塞,自己把自己绕进去出不来,更不要一个人瞎扛,最后造成肇事者潇洒自如,啥事没有,你自己把自己消耗的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内分泌失调,心律不齐,极大降低预期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