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60万,97年女生创业开烤肉店,已财富自由”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冲着这个标题进来的,如果有的话,那么有必要事先做个提醒:对于这个标题,一个字都不要信。
跟标题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
小小的米线店,一个月做近50万
夫妻创业、小本投入,韩式拌饭一天卖2.5万
单店月卖9000杯,最快一个月回本
常刷小红书的朋友对这些说法应该不会陌生,因为它们都来自于小红书上的“创业赢家”,后者可能是网络诈骗的话题则上了热搜。
1
共性
今年以来,小红书上冒出一批“创业赢家”,他们轻轻松松就能开好一家餐饮店,并且月入上万。在这些“创业赢家”背后,各式各样的“赚钱项目”“优质创业项目”也显得格外诱人。
根据人民数据研究院的研究,这些项目有几个共性:
一是类型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近些年大热的咖啡、茶饮、烘焙、小吃快餐等餐饮领域。其中,咖啡烘焙以各种私房店、网红加盟(如之前大火的中式馒头)为主;小吃快餐类项目,米线、冒菜(如串串、麻辣烫等)成为重灾区;还有一些网红味满满的项目,比如捞汁小海鲜、手作糖水铺、线上小酒馆等。
二是成本低。这些项目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吸引业余创业者,投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看起来失败的代价也相对可承受。比如,开一家麻辣烫店,只需找个几十平的铺子,招两三个人,就能当老板了。
三是标准化程度高。这些项目不需要特别的技艺或人工,因此不少项目宣称“三天即可开店”“操作简单易上手、无需大厨”,也更易吸引创业小白。因其供应链成熟,这类项目操盘者不仅可以卖加盟,还可以卖设备、卖原料等。
2
常识
当这些项目作为反面案例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候,人们是不难分辨出真假的;但是,当它们作为“赚钱项目”推送到你面前时,特别是还有“创业赢家”来背书的时候,有多少人能果断地选择不相信呢?
恐怕一般人都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火眼金睛,绝对不会上当。
这个时候能依靠的往往只有两样东西,一是常识,二是经验。对于小白来讲,经验是没有的,唯有常识。
NCBD(餐宝典)的《2022—2023中国餐饮加盟创业者调研报告》指出,餐饮小白常犯的四个错误中,排第一的就是缺乏常识。那么,什么是常识?
遇到赚钱的项目,要么自己闷声发大财,要么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来赚大钱;而绝不会有时间四处吆喝,或者即使有时间,也绝不会不分白天黑夜、不知疲倦地向一群又一群陌生人吆喝,卖力地给陌生人拆解其中赚钱的道道。这就是常识。
如果有“好心人”非要拉着陌生的你一起发家致富,那他一定是盯上了你的钱。这也是常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常识跟“创业赢家”有关,而它被很多人有意无意给忽视了。
3
大V
最近,某商业咨询大V的年度演讲疑似翻车了,被各路自媒体视频、图文轮番批驳。
这名大V当然是有真材实料的,前几年的观点、文章也都很值得一看;但最近两年不知道是因为涉猎的领域变广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文章可读性有所降低,“鸡汤文”的占比似乎有所增加(希望是错觉)。
一位网友的话很有代表性:“以前觉得他说得挺有道理,直到他讲到了跨境电商。因为我就是做跨境电商的。”
言外之意就是:外行会被他吸引住,甚至很佩服他;但在内行看来,经不住推敲。
这不能说是这位大V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大V的问题。
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在另一个领域完全可能就是小白。如果因为有了“专家”的光环,而对专业以外的领域也想当然,那就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闹笑话。比如说“预制菜是猪狗食”,又比如说“火锅最应该消失”。
老话说“术业有专攻”,如果有专家或大V自诩无所不通,这也能说那也能讲,那他要么是天才,要么是骗子。因为天才极少,所以基本上可以归为骗子。
4
结语
回到小红书。为什么它会成为“创业赢家”滋养的温床?
主要是因为目标用户比较匹配。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小红书有超2亿月活用户,其中72%为90后,已婚用户占比68%;而容易被诈骗的群体中,一类是离职创业或是想搞副业的年轻人,另一类则是在家带娃的全职宝妈。
当然,这不意味着其他平台没有“创业赢家”,更不意味着其他平台上的“赚钱项目”就都是真的。
创业不易,特别需要擦亮眼睛、尊重常识。
参考文献:
[1] 和纳. 小红书“创业赢家”?可能是网络诈骗, 人民数据, 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