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为能打赢中美科技战

【本文由“高山流水心自明”推荐,来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07期:从华为的“遥遥领先”谈起》评论区,标题为高山流水心自明添加】

为什么中国华为能打赢美国对华高科技封锁战?

任何人类行为都具有主观和客观双重构成要素;华为打赢对美科技战的主观要素包括华为公司人员的爱国热情、被激发的斗志,以及全中国上下都不屈服美国淫威、决心迎接美国挑战的共同意志。而在主观即精神因素之后,更多的客观条件构成了华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的必要条件。而在所有客观条件中,华为打赢对美芯片战争顺应了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满足了高科技产业在市场上条件下进步的充分条件,这一切都是华为打赢对美高科技反击战的关键所在。

中国打赢美国对华高科技封锁建立在两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上;首先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规律,其次是现代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包括高科技和产品供求基本规律。科技和产业技术从来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在漫长的周期和区域内积累而逐步发展而来,因此技术进步和突破需要时间周期、生存环境以及成长区域。由于科技知识具有信息的基本特征即流动性和可传播性,因此技术可以通过学习、继承、转移、积累和运用而得到发展。技术更可以通过特定因素的刺激而加速发展和突破。技术发展因此是连续发展和整合的过程,每一项技术都由各种下级技术构成,因此任何技术突破首先需要基础技术积累,然后需要整合新技术发展的动力和资源。

由于半导体产业建立在知识、经验、投资和需求这些基本经济规律上,因此任何能够有效聚集相关高科技发展要素的公司、产业链、地区和和国家,都能发展起半导体科技和生产。不存在仅有特定公司和国家才能发展半导体科技产业的神话。因此能在美国、西方、台湾和韩国发展起来的半导体产业,完全能在中国得到发展和突破。由于中国在要素资源禀赋,尤其是在国家意志、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具有绝对优势,以及科技发展后发优势,中国在半岛制造领域科技和产业进步将反超任何目前半导体领域领先国家和地区。华为突破美国芯片封锁因此不是奇迹,而是科技规律的必然趋势。

在所有能够有效拉动高科技包括半导体产业成长的要素中,客观需求,包括和平周期的市场需求,战争环境下的政治和军事需求,都是直接推动相关科技和产品发展的最强大外生动力。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对供给的拉动作用被表达为“需求创造供给”。当代主流西方经济学由三组核心理论构成:一、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二、凯恩斯理论——需求创造供给,三、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这三种理论构成完整西方经济学最核心的数理概念,是整个西方经济学基础。

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并提出由国家介入市场,创造就业因此创造需求,而需求将刺激供给,从而解决西方经济危机的对策。凯恩斯理论另外一种解释是需求将自动组织市场供给;强大市场之外的刺激因素将重组市场内部各种要素的关系,并在市场条件下为市场增加全新动力。因此凯恩斯的需求创造供给理论可以用于解释一旦国家和市场产生强大的需求,这种需求将通过投资和货币运动动员市场内人力资源、技术和劳动供给,最终创造出需求需要的供给。因此只要中国存在对半导体科技和芯片产品的强烈需求,市场条件下相关需求自然会产生供给。这一规律同样在战争条件下成立;只要国家和战争需要,市场在受管制和干涉条件下,同样会创造相关供给。

在中美科技战之前中国已经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的地位,最强烈的市场需求本身就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必要条件。因此在美国和西方出于政治考虑而悍然切断中国外部半导体芯片供应链之后,强大的中国市场需求就成为中国半导体科技进步的第一动力,而国家安全和政治独立则成为国家向相关产业倾斜资源的充分理由。上述各种需求要素和资源汇集,共同形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成长,突破美国和西方封锁的最强大动力。而各种科技发展要素在市场上和政治双重调动下,更是源源不断注入中国ICT产业。华为公司也在此过程中强化了相关科技研发和产品生产。由于华为已经是全球最强大的ICT科技研发中心和平台,因此国家安全、自身生存以及市场需求三重需求拉动,以及国家整合下各种资源要素的集中,一切都在华为内部形成了相关科技和产品的突破。

因此新技术包括最先进的高科技发展是由社会需求拉动而成;社会需求才是技术产生的最强大动力,但技术发展也需要长期不懈的积累,以及各种必要条件要素的存在。现有技术集群和技术要素的有效组合,将在国家安全需求、外部供给中断、市场购买需求强烈的需求条件下,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爱国热情和最优秀人才汇集前提下,获得科技进步和产业链突破的最佳组合,最终实现相关科技突破和产业链的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击败竞争对手,获得垄断性的竞争优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