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有没有练过一个叫做庞中华的人的字帖?| 人物专栏

500

  小时候,你练过庞中华的字吗?

  曾航/文

  我自己的字写的不太好,小时候,爸爸就拿过来一本庞中华的字帖,让我每天练半个小时,于是,我从小就知道有个叫做庞中华的人,字写的很好,像我那一代的人,几乎没有几个人是没有练过庞中华的字帖的。

  小时候只要去逛书店,庞中华的字帖必然在很醒目的位置摆满满满一大摞,班上的同学几乎个个有庞中华的字帖,甚至有一次,我们班的老师还问我借庞中华的字帖练字。

  直到最近,我在网上意外刷到这个叫做庞中华的人一边拉手风琴一边教人学写钢笔字的视频,才发现原来他是个如此有趣的人,有年轻人把他教书法的视频做成了鬼畜视频放到B站上,动辄上百万播放。

500

  我花了一些时间,研究所有能找到的他的视频,他的采访记录,他的书来研究庞中华的人生,才发现,原来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庞中华是整个中国80年代最大的“文化网红”,他也是整个八九十年代中国最大的畅销书作家,他的书累计卖出了数亿册。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临摹着他的字帖长大,甚至在国际上,庞中华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同时是整个中国文化届最早的亿万富翁,有人估算过在90年代前期就资产过亿。

500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庞中华的故事。   

  

500

童年书法启蒙

  大书法家庞中华其实并没有受过专业的书法教育。

  1945年10月,庞中华出生于四川达州大巴山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五六岁时,他要帮邻居放牛才能挣来一碗粥喝。

500

  他的童年正值新中国建国初期,他和几十个孩子一起在一座土地庙里开始上学,第一堂课学习的是写毛笔字,简陋的毛笔是从村里货郎担买的,纸是粗糙发黄的毛边纸,将一只破土碗翻过来,圆圆的碗底正好作砚池磨墨。学生们将毛边纸拆成竖行,老师在每行开头写一个范字,学生就照此仿写。

  年少时,给庞中华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有个姓袁的老师,总是在上衣口袋里别了一支钢笔,那可是整个山村唯一的一支钢笔,别提多神气了。这支钢笔拔开笔盖,直接就能在纸上写字,哪里还需要像写毛笔字一样先磨墨,蘸墨才能写,也不用弄的一身墨汁。那时候的庞中华,做梦都想有一支钢笔。

  8岁的时候,庞中华被自己的伯父接到重庆去上学,伯父给了他人生中第一支钢笔,他拿着这支钢笔看了又看,兴奋的睡不着觉,他在纸上写字一直到深夜。

  这时候庞中华遇到了自己在书法上的启蒙老师,他在重庆红球坝解放小学就读时的班主任,黄老师。   

  黄老师是教语文的,板书写的非常好,引得学生们在下面纷纷模仿。爱写字的庞中华更是不愿错过这样的学习机会。

  黄老师还很会鼓励和表扬学生,他经常表扬庞中华的字写得好,并让他到黑板上写字示范。庞中华事后回忆道,自己一受到表扬就怕对不起老师,就更加认真地写。回顾这段往事,他认为表扬对孩子非常重要。

  “我在教别人写字的时候,即使写得差一些,我也不会批评,那样会使他对自己没有信心。”庞中华日后回忆道。我翻看过许多庞中华教其他人写字的视频,经常有人拿着自己的字庞中华点评,有些人的字确实写的很差,但庞中华也总能从中找出他的优点来,进行充分鼓励。

  而这正是一个好老师的最重要特质,就是要从人性深处唤醒学生的自驱力,而不是用高压、强迫的方式去教学。或许正是受这位黄老师的影响,庞中华天生就是一个当书法老师的料。

  此后庞中华考入重庆建材专科学校(西南科技大学前身),他在大学期间成为了一个重度的文学爱好者,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唐诗、宋词,以及民歌与新诗,尤喜当代新诗,受其影响,开始了诗歌创作,18岁那一年在《重庆日报》上发表了四首80行的新诗,因此除了书法,庞中华的文学造诣也很深,一生中也出版了不少文学作品。

  在学生时代,除了书法,他也刻苦练习音乐。他12岁时开始在重庆少年宫学习手风琴。拉手风琴的学习日后深刻的影响了他的书法创作和教学。   

  庞中华认为,音乐和书法是相通的,“他们都是线条的艺术。”庞中华总结,音乐和书法有三个共同点。第一个是都是线条构成,无论是粗细长短,第二个都有节奏感,第三个都是抒情的。他在书法当中加入了很多音乐的节奏感,使得他的书法风格自成一派,被称为“庞体”。

  没有想到,上学期间这些“不无正业”的爱好,日后将造就一位传奇人物。

  

500

深山之中的书法家

  庞中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山老林里面。

  1965年大学毕业后,庞中华被分配到北京,在华北地质队工作。一年后文革开始,地质队迁移到武汉,后来庞中华就跟着地质队到深山老林里面去勘探。

500

  地质队的待遇很好,但是生活相当枯燥。那时候一个星期可以看到一次报纸,日常还能在山里面听一听半导体收音机,每过一两个月,会有放映队从县城到山里来,在村里的稻谷场上放映一部电影看。文革期间,8部样板戏轮流看,大家几乎看到吐。

  当时地质队的队员们业余时间都喜欢打牌喝酒,或者拿着猎枪去打猎。老人们告诉庞中华,你们年轻人到地质队不久,就会被同化。但是庞中华却对这些东西完全没有兴趣。

  本质上,庞中华还是个文艺青年,他受教育的时候刚好是在建国初文革前,而教他的老师都是文革前接受教育的,庞中华骨子里面还是不甘心一辈子待在深山里面。

  为了不虚度年华,他给自己订了个“功课表”:每天清晨在小鸟婉转的啼叫中,背诵古典诗文,然后白天到山上作地质素描图,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下午五点回驻地,直到深夜有五六个小时的时间,他的“功课表”上分别安排了体育锻炼、读书、抄笔记、习字和拉琴。

  他每天晚上就在宿舍里点起油灯,在废纸和烟盒上练字。有一次,他读到鲁迅全集中鲁迅先生关于钢笔字的见解,鲁迅先生提倡写钢笔字,并且不认为钢笔字比毛笔字低下的思想,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搞地质勘探出身的庞中华有一个心得,那就是大的矿藏一般都是出自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因此他们搞勘探,尽往无人的地方扎。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庞中华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

  他心想,自己如果学写毛笔字,就算写的再好,也很难超越王羲之颜真卿这些古代大书法家,但是钢笔字书法家现在还是个空白,自己没准能够成为中国最好的钢笔字书法家呢。

  所以在勘探队的帐篷里庞中华开始写自己的第一本书《谈谈学写钢笔字》。

500

  1968年的时候他就写完了这本书。与其说是书,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书的主要内容是讲为什么要写好钢笔字,还有写钢笔字的一些简单技巧,例如刚开始练习时字要写大一点。横要怎么写,竖要怎么写。书的真正内容并不多,大部分是庞中华写的硬笔书法汉字示范字帖。 
 

  书写完后,庞中华就在大山当中给各大出版社寄去自己的书稿。那时候,出版社收到稿件,没有人相信,一个没有受过专业书法训练的,搞勘探出身的年轻人能写一本什么教硬笔书法的书。

  尤其让他印象很深的是,上海的一家出版社给他寄来一封退稿信,上面写道“庞中华同志来稿已经收到经研究不予采用,请自行处理”,信上只有“庞中华”三个字是手写的,其他都是印刷的。

  这种印刷字体所透露出的冷冰冰的感觉,让庞中华寒心不已。在庞中华看来,手写汉字是充满温度充满感情的,人会把别人手写的信件珍藏一辈子,而印刷的纸张往往看完后就当垃圾扔掉了,从手写的信件当中,可以看出儿童的天真,老人的睿智和苍凉。而出版社就用这种冷冰冰的退稿信打发这些用心创作的作者。

  就这样,一次一次被退稿,庞中华又一次一次重新投稿,一直投了12年,他的书依然没有办法出版。

  此时庞中华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就要在这深山老林里面度过了。

500

贵人相助,一炮走红

  庞中华人生的转折点始于1979年,他碰到一个叫做文怀沙的贵人。

500

庞中华与文怀沙

  第一次听说文怀沙这个名字,是文革期间有一次庞中华花2分钱买到一份红卫兵小报,上面登了一篇文章叫做《文化部批斗文化流氓文怀沙》。

  庞中华打开报纸一看,文怀沙为什么被批斗,是因为他在文化部工作的时候批准出版了俞平伯和周汝昌等人研究红楼梦的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文怀沙对年轻人出版文学作品的尺度,比其他官员要宽松的多,这在日后被红卫兵抓住批斗。

  庞中华一看,文怀沙哪里是文化流氓,这是个文化伯乐啊。此后文怀沙被打倒入狱,文革期间处境非常艰难。

  1979年文革结束后,庞中华在报纸上听说文怀沙出狱了。他马上赶到北京东直门文怀沙的家中。那是个文革前盖的筒子楼,很窄,稍微宽点的地方还放着蜂窝煤和自行车,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条件非常简陋。

  就在这件简陋的住所里,庞中华把自己早就写完的《谈谈学写钢笔字》的初稿拿给文怀沙指点。看过书稿又听说了庞中华的遭遇,文怀沙非常生气。文怀沙当众将庞中华带来的一叠退稿信撕了,然后说庞中华今天我要叫你一举成功。

500

  庞中华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老者说的话,因为1979年,文怀沙还没有被平反,他真有这么大能量?此时庞中华认为,您能给我几句评价,几句安慰,就很不错了。

  文怀沙当即拿起拐杖,找到自己的老友,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江丰。此时江丰正在住院。文怀沙请江丰帮助庞中华出版这本书并作序。

  于是江丰口述,文怀沙执笔,就给庞中华的这本书写完了推荐序言。江丰和文怀沙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在四人帮炙手可热,我国文化遭受破坏的日子里,有不少青年不甘心随波逐流,他们默默的进行有益的自学,以示抗议,庞中华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流动的帐篷里,利用早请示晚汇报的大好时光,躲在会场的角落,悄悄磨他的笔尖……”

500

  江丰出院后,马上让司机用车送他去天津。他找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长,这是他的学生,他把庞中华的书稿给出版社看,出版社研究后评价不错,决定出版。

  出版社联系到庞中华,让他按照出版要求修改书稿,例如把原来蓝色墨水笔写的字全部改成黑色墨笔写,方便照相。庞中华马上请了假专门赶到北京,花了15天时间把书稿修改完毕,为了改稿他的眼眶都写黑了。

  出版社编辑好书稿后,给全国2000多家新华书店寄过去征订的小样,没想到各地新华书店反响非常热烈,经过大半年的征订,各地反馈回来的征订书高达80万册。但是出版社根本不敢相信这本书能卖这么多,于是保守起见首印印了20万册,这已经是天文数字。

  1980年庞中华的《谈谈学写钢笔字》,正式出版,这是一本80多页的小册子。庞中华在书中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了写钢笔字的要领,例如写长横笔画的时候,下笔的时候要稍重一点,向右下方出笔稍顿一下,中间要轻快划过,收笔时加重,稍顿一下。   

  在那个年代,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政治动荡,80年代初的时候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奋发向上,对文化知识相当渴望。同时那个年代全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完善的新华书店发行体系,市面上好的文化作品尤其是写教写硬笔书法的作品寥寥无几。随着中小学教育的大力普及,全国识字人口数比建国初期大幅提升。

  因此庞中华的书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庞中华的书一经推出便一炮走红。这本书的定位非常准确,20万册首印仅用了2个月就被一抢而空。整个80年代庞中华的这本小册子一共卖出了1000多万册,是整个80年代中国第一畅销书。

  庞中华的名字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此后出版社的各种出版邀约纷纷而来,庞中华此后一口气出版了几百本书和字帖,整个八九十年代,你去全国任何一家书店,显要位置必定摆着庞中华的书。

  后面出版的庞中华的书,开始把“庞中华”三个字,以及他的头像印在封面上。这又是一个新的进步,使得他的人设更加突出,只要你去逛书店,哪怕你不是书法爱好者,也会对“庞中华”这个名字熟悉,知道有个叫做庞中华的人字写的很好。

500

  80年代初期,全国的广播里天天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让人热血沸腾。社会上还流行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各单位经常邀请文化知识界知名人士,到学校或机关礼堂讲演,常常人山人海,群情振奋。例如当年北京师大教授李燕杰讲演、营口教育学院讲师曲啸演讲、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讲演等等,都曾经轰动一时、万人空巷。 
 

  这时候各地纷纷写信邀请庞中华前去讲学,教授硬笔书法。有一次庞中华来到河南开封的河南第一监狱,几百米服刑人员整齐的列队欢迎他的到来。沈阳第一女子监狱五百名服刑人员集体报名参加庞中华创办的“中华钢笔书法函授中心”。监狱里的干警说,庞中华让许多服刑人员在出狱后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当时老山前线正在打仗,许多战士给庞中华饱含深情的寄来信件,庞中华被深深感动,当时部队用飞机送庞中华到前线,官兵们簇拥着他,像亲人一般欢迎他。他不仅和战士交流、满足他们题字拍照的要求,还不顾危险地和战士们住在一起。

  庞中华彻底红了。

500

上电视,又一次杠杆

  80年代最大的杠杆红利,是电视。

  1985年的时候已经相当有知名度的庞中华,辞去在地质队的公职,开始频繁的在全国各地开课讲硬笔书法。那时候有人跟他说,你这样一场一场的去讲课,太累了,还不如到电视上去讲。   

  后来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叫做骆幼伟的女编导偶然在路边地摊上看到了庞中华的字帖,原价3毛9一本的字帖,现在炒到了8毛,然后她通过出版社用书信联系上了庞中华,邀请他来中央电视台开节目讲书法。

  这时候庞中华还穿着一身地质队的工作服,就来了北京。编导一看,说你穿这身衣服可不行,没法上电视。所以庞中华就跑到天桥,在地摊上买了一身很流行的青年装,还弄了一个假领子,就开始上央视了。这时候他在电视机前一题笔写字,假领子就穿帮了,领口豁出一大片肉。

  如愿实现自己梦想的庞中华提笔写下一首诗:“旧衣难掩情满怀,中华初上央视台。痴心书友万万千,硬笔雄风滚滚来。众人推我浪尖去,一生命运天安排。”

  庞中华在央视的节目的特点是,一边拉手风琴一边哼着音乐拍子一边写书法,极富表现力,一时间圈粉无数,一直到现在在抖音和B站上还经常有年轻人翻出他当年的电视视频,制作成短视频观看。

500

500

  “音乐里面的音有长短、粗细、轻重、快慢;书法是用线条画出来的,它的线条也分长短、粗细、轻重、快慢。书法有长线、短线、粗线、细线;有由粗到细的,也有由细到粗的。”庞中华巧妙的把音乐和书法的共同点联系在了一起。

  “书法有节奏,音乐有节奏,生活中无不充满着节奏。写字是一种动作,它也有节奏。人们没发现它的节奏,是因为从表面看,它是不规律的,不是每个字都是四拍,或三拍的。”庞中华总结道。   

  80年代的时候,电视机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普及,那时候全国性的电视频道只有央视一套一个,那个年代只要能上央视的人,基本很快就会全国家喻户晓。因为节目风格风趣实用,庞中华的电视节目在央视前后反复播出长达5年之久,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在正版书持续热销的同时,比正版书卖的更多的是庞中华的盗版书,那时候满大街都可以买到庞中华的盗版字帖,一度他本人对此非常愤怒,但是又无可奈何。盗版书在客观上加速了庞中华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在整个八九十年代,庞中华及其团队试图利用飞速上升的知名度,打造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他的产业包括图书出版、函授教学、录像带光碟、写字笔研发和销售等,这也给他个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有人推算,到90年代中期的时候,庞中华的个人资产已经过亿,要知道那个年代中国足球国脚范志毅、孙继海这些人踢甲A联赛,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六七万元人民币,那时候北京上海买一套好点的房子也不过十几万块钱,普通职工的工资才不过一个月一两百块钱。

  庞中华吃到了那个时代最好的一波红利。

500

争议和退潮

  然而巨大的成功随之而来的是争议。

  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先生曾对庞中华有过这样的看法:庞中华的字一般,成名得益于打对了时间差。

  质疑庞中华的人,主要集中在专业书法圈,这是一个相当封闭的小圈子,像其他无数封闭文化小圈子一样,很讲究师承关系,像庞中华这样的突然蹿红的民间草根书法家,往往很容易遭到固有精英文化圈层的排挤。

  有许多专业书法家认为,庞中华因为早年家庭条件所限,以及青年时期在大山里面从事地质勘探工作条件所限,导致他的毛笔字功底,被认为弱于同时代的书法家,要知道,中国的汉字书法基础来源于毛笔字,硬笔书法的演进,也需要有深厚的毛笔字功底做支撑。

  书法界原来是有一些半官方的协会组织的,某种程度上享有资源垄断,突然有一个叫做庞中华的人,搞了一套原来在主流书法界看来不怎么入流的硬笔书法,切走了相当大一块蛋糕,有争议就在所难免。

  1993年庞中华与几位书法家一起,向文化部申请成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之后庞中华对外的称呼便改成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长这个抬头,应该说非常响亮。小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抬头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厉害啊,是中国某个书法协会的会长,该协会间接为庞中华推广硬笔书法起到了很强的背书作用。

  90年开始,中国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涌起一大批青年书法家。也就是从那时起,庞中华的书法影响力开始逐渐的分流了。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提高,庞中华的字逐渐开始失去优势。有人分析,庞的硬笔字主要取法颜柳,属于馆阁体的美,骨架坚实、瘦劲有力。缺点是横太直、太陡,没有抗肩,写不好,容易中心不稳。结构既不险绝、也不俊美,他的字属于个子矮,身材一般。 
 

  然而另一位书法大师启功说过,文字本来就是语言的符号,字写的好不好,首先要别人认的出来,然后才是美不美观,有没有艺术性。许多人把书法艺术过度的神秘化、精英化,对社会并没有太多益处。

  而庞中华则走了另外一条路,并没有受过专业书法训练的他,靠自学成才,在全世界大力推广汉字书写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在那个年代,有无数的青年学子,通过练习庞中华的字帖,考试多拿了几分,给人留下了更好的印象。有无数人通过庞中华的书法,开始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大量普及,使用硬笔作为书写的场景越来越少,因此近年来庞中华的书和字帖销量下滑了很多,他也逐步淡出主流公众视野。

  对此庞中华认为,手写汉字的价值首先在于文化的传承,他认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汉字,汉字的重要载体即为书法,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经史子集无不是汉字书写而成,名山大川高堂妙语,牌匾碑刻对联题字,文人墨客的足迹无不通过书法来体现,书法不仅实现了汉字的记录功能,更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庞中华指出,硬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书法在新时代的产物,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写出一手好字无疑是传承文化的一种切实的方式。庞中华认为不论时代发展到什么阶段,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都离不开书写,这是电脑不可替代的。例如一封感谢信,一张明信片,一个字条或是审阅文件,课堂教学都要用笔去完成。这有时候是出于便捷礼貌,有时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手写的汉字是温暖的亲切的富有个性的。将与表达的其中的情感当时的心情溶于一笔一画中,这就是手写汉字的魅力所在。 
 

  庞中华意识到从根本上提高大众书法水平应该从娃娃抓起,由此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尤其是师资队伍的培训上,他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写作和出版一些有助于培训硬笔书法师资力量的书籍,同时他还在赶时髦,希望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新的网络形式继续推广硬笔书法教育。

  庞中华的女儿庞旋后来移居美国,成为了著名的中音歌唱家。一次前往美国探望女儿的间隙,庞中华意识到在国际上推广中国书法的重大意义。

  年纪越来越大的庞中华近年来开始投身于国际舞台,他来到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推广中国书法,在联合国孔子学院等地方进行书法教学,为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500

  虽然拥有巨额财富,但是庞中华的物质生活非常简朴,他在联合国教授中国书法课程期间,就租住在纽约法拉盛两间非常狭窄的小屋里面,他和妻子坐地铁去联合国授课,回到住处附近,在附近的华人快餐店里简单买一张大饼就这豆浆充饥,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继续编写教材。 
 

  为了满足各种出版社的约稿要求,庞中华长期以来承受了超强的工作压力。超负荷的工作损害了他的身体,庞中华患上了颈椎病和便秘。他经常需要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从那以后庞中华还给自己订立了规矩,每次写字不得超过40分钟,在间歇时间要站起来多走一走或者拉一会儿手风琴。此后他还养成了不管每天再忙一定要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每天练习书法之余他坚持抽出半个小时到楼下做快走运动直到出汗为止。因此庞中华的身体一直不错。

  前几年,湖南卫视的一个摄制组走进庞中华位于北京市的家中,他和老伴住在一栋复式的大房子里面,墙上挂满了大字,家里的箱子里扔着写废掉的上千只笔。

  庞中华依然保持着他几十年前在地质队时的生活习惯,每天必干四件事情:练字、拉手风琴、锻炼身体、写日记。

  他依然像个孩子一样纯真和快乐。

  

500

后记:评庞中华

  庞中华是一个草根出身,并没有受过正统书法教育的人,假设全国开设一个毛笔字的书法比赛,庞中华未必进的了前100。

  然而庞中华却极好的找准了自己人生的定位,就是做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他幸运的得到文怀沙和江丰等贵人的相助。

  庞中华是个很专注的人,他一辈子就干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和推广硬笔书法。他把这个曾经被人看不起的事情,做到了极致。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孩子般的天真和热情,终身不改。

  当我们抛开功利心,发自内心的喜欢和愿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不成功都难。

  庞中华是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成功的文化作家,庞中华的成功是因为他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刚好在文革结束那个时候,全国的人民想学习文化知识的需求被压抑已久,那时候又没有电脑,学一手好字成为每一个普通人非常朴素的一个需求。练钢笔字成为入门门槛最低的一项文化学习需求。庞中华的走红有很强的时代背景。

  庞中华成功定义了中国书法的硬笔化,并得到了广泛认同,硬笔化的趋势符合大众生活生产的基本需要。有许多传统的书法家并瞧不起庞中华的硬笔书法,认为这不是真正的书法,但是老百姓需要的不就是写一手好字吗?至于是毛笔写还是硬笔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有无数的年轻人,练着庞中华的字帖长大,他们从中找到了书写的快乐,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或许过100年以后,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同时代那些拿毛笔写字的书法家,但是一定会有人记住,有一个叫做庞中华的普通人,影响了数亿中国人。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