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楼市里几类比较惨的购房者
这几个月政策密集得如同家常便饭,而我身边分为了两种人
一种是没买房的人,看着房价跌更加犹豫踌躇观望着
另一种可能和巧克丽丽一样,最近每当和她聊房子,都会发出怒吼:“我买在了房价的最高点!”
所以,今天的文章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
在这个波荡的楼市周期里,你我身边的那些,因为时机,因为个人决策,甚至真的是纯属命不好
一不小心,就成了当下楼市的“最惨买房人”
与其说:惨,不如说:有点可惜
他们不仅真实存在于购房群体中,而且还不在少数
01
第一类:买在这几年楼市的最后上涨周期
2020下半年至2021上半年
这就是上海二手最后一轮周期了
从最近三年月度的二手成交数据来看,也是如此
2020年中开始上海二手,一直保持在近3w套水平,直到2020年底12月和2021年的1月,成交量站上了最高的4.4w套
此后二手的成交从2w套,缓慢地跌落到了现在的平均1.5w套左右
那时候不只是上海楼市,全国主要城市的楼市也十分火热
土地不断拍出高价后全国实行了土地双限,还有三道红线等等都是为了抑制楼市的走势过快
当然那个时候买房人的热情也是高居不下,巧克丽丽就是其中一个
如果你对这件事失去了回忆,可以返回看这篇文章《我紧急买了套二手房》
在她看房的半年时间里,市场给她的反馈是,很紧迫
1、房东挂出来的房源,出来一套卖掉一套
2、不但如此,同小区同户型的成交价还不断上涨
3、中介跟她放风说再不买后面可能会有指导价
于是在这样房东中介和成交价的压力下
在2021年上车了位于浦东金桥的一套二手房,成交价546w
她刚买完之后,上海楼市变天,出台了核验价,二手开始涨价,当时这套房最高挂牌价590w
2022年6月之后,这个小区的二手价格就开始有得谈,2022年底房价开始下跌,现在上套同户型房源成交价520w
目前来看,选择2021年中买下这套二手房
从价格来看,不是一个好时机,确实是站在了最近今年的房价最高点上
02
第二种:买在认房不认贷政策出来前
对于买房的所有人来说,除了买房资格,进入了买房阶段,首付是第一门槛
对改善客户如此,对刚需也是如此
把房子买在认房不认贷前夕的客户,尤其是卖一换一的置换中产客户
改变就是,首付直接打半折
首付比例从7成变成了3.5成,也重新定义了很大一部分客户在上海买房的门槛
现在置换到1000万的房子,只需要支付350万首付,700万可以够得上近两千万的房子
另外一方面还有首套二套的利率差,以本金200万为例,从二套变首套的月供直接每月可降低850元,这也是实打实的变化
所以,买在认房不认贷政策前夕的人,确实有点造化弄人
如果晚一点买,首付的变化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是完全改变人生轨迹的
03
第三种:买在二手倒挂最高点
因为前几年上海楼市火热,一二手的倒挂,催生了很多神话板块
现在看到二手挂牌和成交记录,都还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曾经的前滩挂牌到20万居然还算是,高性价比房源
我们似乎在前滩也听到了一些其他声音,比如二手房的成交价格
也陆陆续续听到很多小区有价无市的情况
包括一些楼盘的具体成交,到后期开始呈现乏力,在淡市期也和整个大盘一样,整体的成交均价有所下滑
甚至临港还出现过7万/㎡单价的挂牌,来自滴水湖
现在贝壳网上临港陆家嘴滴水涟岸6.53万/㎡的成交记录还在,也是在2021年6月份
而21年在临港,高价挂牌、成交不是个例,保利玲兰公馆、海上风华、东宸源著等等都在不断刷新小区最高成交价
后来楼市进入了冷静时刻,临港加大了土地供应,新盘一年能供应1万多套,单价限制在3万出头
临港新房市场今年也明显降温,备受关注的105片区也没有再现人才包场,更不用说其他新盘
新房哑火,二手房也直接被拍在沙滩上
所以,如果要说到惨这个事实
当年买了网红板块倒挂最高点的二手房业主,是真的成为了“接盘侠”
04
第四类:这几年投资上海纯学区老破小
作为踩盘积极小分子的我,在这两年的踩盘经历里
真正让我亲眼目睹到惨的现状,还有这种房子:上海纯学区老破小
2021年底的时候,上海纯学区老破小的成交价格就一直在下跌
我去过高兴花园踩盘好几次,每一次都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从曾经最高的时候,成交过11万/㎡的单价
同年底同一个小区同面积,价格却急速回落到6万/㎡,半年内走出了夸张的降价趋势,两个月总价降了近100w
后来,我们团队在2022年又去到高兴花园踩盘,发现房价居然还可以再下跌
而当我现在打开链家网,高兴花园的47平一室,总价又跌到了2字头,最新成交的只有271w,比2022年又跌了60w
触目惊心的不只是价格,还有房子本身
受到各种各样学区政策影响的老破小,尤其失去了居住属性
只拥有投资学位属性,而政策就像是这类房子抓住的唯一浮萍,一旦政策稍微变化,比如学区的分配学区摇号等等,就会彻底失去价值
所以前几年投资上海纯学区老破小的人,几乎都遇到了如高兴花园一般的结局,很难再高兴起来
05
第五类:买到暴雷房企期房的业主
或许前几种业主,还属于时运不济,那么接下来这类就真的纯属命不好
在这两年里的地产黑天鹅事件频出,最大的黑天鹅就是房企暴雷
恒大开始,泰禾、融信、蓝光、富力...房企债务红线,破产重组的背后
也让这群最悲催的买房人浮上水面
买到暴雷房企期房的客户,他们便开启了提心吊胆的日子
房子还在动工吗,有些业主恨不得每天在工地上方飞无人机,实时观测动态变化
房子一旦停工,放下工作也得跟着邻居到售楼处拉横幅维权讨要说法,从客户变成了维权人的案例数不胜数
比如这群恒大业主
在某恒大楼盘的建筑工地上,有人在搬砖、有人运水泥、有人开挖掘机,有人给园林打营养针...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建筑工人和开发商
最难受的是,如果接受了购买的期房成为烂尾楼的事实
那么接下来将要面对的可能是无法交付的房子,无法结束的贷款,甚至有可能住进烂尾楼里
在楼市众生百态里
我想,买到暴雷房企期房的业主,大概就是这个时代最惨的买房人了
06
第五类:老家县城好几套,一套都没卖掉
在老家县城有几套房,现在还紧攥着不卖的人
这也是我另外一位同事可可的故事,她的家乡在一个安徽的地级市
老家的房子的产权所有人是父母
而让父母卖掉老家县城的房子,大概是比老公借钱买房还难的事
对于父母辈来说,他们似乎只听过买房赚钱的故事,却不愿接受房子也会跌价的事实,即便是现在跌了最后也会涨
于是可可老家县城里的5套拆迁房,本身就是质量平平的动迁房
且还是一个人口外流非常严重的地区,基本年轻人都在往外跑
这也是几乎所有县城的困境,没有了流入人口的支撑
持有老家县城的多套房产,没有及时出手,大概率面临的就是像可可一样,房价不断下跌
大部分县城的房子,持有的越多,时间越久,跌去的总价更多
在二手市场上更卖不出价格,最后的办法,只能选择低价出租,一套房每年1万出头的租金收益
眼看着挂牌价一直在降,也只能以至少还能有稳定的租金收益,来安慰自己了
你以为只有动迁房如此吗,即便是新建商品房,也没有逃脱降价的命运
不说多套房产了,可可的朋友在2016年将手头上的闲置资金投资了一套老家的新建商品房,开发商还是知名品牌,也算是小城市里的高级改善类型房源
入手均价5900元/㎡,7年过去,2023年的今天,这个小区的挂牌均价,已经跌到了不到4000元/㎡
就这样,手上的60w资金,如今变成了40w,只能砸在手上,也不愿意亏本卖掉
这大概就是很多小城市小县城,不论是老房子,还是商品房的命运
小县城没有房地产,这句话真的是真的
07
以下几种多套房持有者,如今正受难
环一线城市的投资客们,这两年跌惨了
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不仅让北上广深成为年轻人的奋斗之地,也让房价高不可攀
于是在四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周边,出现了一些卫星城
上海-昆山、北京-燕郊、深圳-惠州 等模式
这几个城市成为了投资客的资金聚集地
他们在赌大部分年轻人会进入这些卫星城,长期定居居住
当一波波年轻人被极端通勤的生活毒打之后
环一线卫星城的楼市的真面目,其实就是睡城,少有产业支撑
环沪不是沪,环京不是京,环深不是深
除此之外
我们也和大家分享过小城市周边的海景房,乳山、钦州、北海,正在面临着业主降价抛售
我们曾实地去过的海花岛,自恒大暴雷房价下跌,岛上的中介门店正在面临的倒闭关门...
如此种种,我们盘点的楼市里最惨的几类买房人
其实也是在回顾,最近几年全国楼市行情里,因为炒作概念,规划,不确定风险
下跌得比较惨,房价回归理性的几类房子
当然作为个体,我们没办法每一次决策都踩准时机,预测周期
但从这些案例当中,依然能够提醒我们的是
除了那些碰上了我们只能自认倒霉的外部因素
如今楼市实现一夜暴富的可能,无限接近于零
房子随便买都能涨的观念,也早就应该抛掉了
以上为正文,来自乔不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