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必须改变对教师的考核标准,让大部分老师安心教书
【本文由“盎撒霸权必将被打倒”推荐,来自《中国大部分高校不应该搞科研?》评论区,标题为盎撒霸权必将被打倒添加】
- 徐行空
作为一名普通高校老师,对您的观点表示表示赞赏!
在当前全民科研的大背景下,还能保持清醒头脑的人并不多!
科研作为高精尖的事注定它只能由少数的高精尖人才去搞!这根本就不是人多力量大的事!
曾经我国的高校是有明确划分的,科研型高校、教学型高校,以及介乎中间的两者并重的。现在,哪怕是一个最为普通的本科院校都会把科研放在首要位置!
究其原因,无非是高校教学即便你再怎么认真,再怎么好!也很难用所谓的“指标”去衡量!上到领导,下到老师,都很难有“成绩”!而科研却有一套所谓的衡量标准,数据化的展现出所谓的高大上的成果!
如果确实人人都是精英,都能搞出真正的成绩,那自然是好事!
可事实上不是,那些本就不是精英,又想以精英自居的就会采取各种诡异的方式来获得所谓的成绩。一些人花钱买版面费!一些人剽窃别人或者自己曾经的论文!甚至还有一些人论文都是直接花钱买来的!
全民科研,危害甚多!
全国两千多高校!有一百个集中搞科研,足够了!
不过,在当前这种环境下,你的建议很难被采纳,还会因为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被喷!
我也赞同项立刚老师的观点。
搞科研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一是人才。现在大学教师一般都有博士学位,但大部分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对生产、科研实践比较陌生。教书可以,搞科研其实不一定行。二是要有经费和设备。这个不用多说。
不是给钱就能出成果,不是任何人都能搞科研,发水论文充科研成果实在没有意义。坐在办公室不接触生产实际是出不了科研成果的。
不过,如果教学之外仍有余力,与企业联合搞科研也不是不行。如果能帮助到企业,经费不是问题。
国外的大学是开放的,政商界人士都可以去大学教书,大学里的教师也可以为外部提供服务,甚至下海经商办企业,所以他们对实际需求很了解。例如,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1985年至1986年,任胡佛研究院研究员; 1987年,出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顾问;1989年至1991年,任美国总统老布什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 1991年至1993年,任胡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1989年,出任国家安全委员会苏联和东欧事务主任;1993年至1999年1999年7月1日,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是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和第一位黑人教务长;2001年1月至2005年,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2004年11月,被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名为国务卿。这样的人进入大学或政府机构,必然会带来不一样的影响。这个经验,值得借鉴。
国内大学必须改变对教师的考核标准,让大部分老师安心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