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塑造文明!在世界进入百年大变局之际,有必要重温先人“翦商”的大智慧

【本文来自《寒竹: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后世命运为何迥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还是那句老话:地理塑造文明!

500

500

500

欧洲纬度太高,大部分地区在末次冰期结束后才有人类陆续迁入。而冰盖最先退去的南欧地区,也是上古欧洲人口繁育最多,并最先受到地中海周边古代原生文明影响的地区。先后催生出了米诺斯、迈锡尼、古希腊、古罗马等次生文明。

但由于当时气候寒冷、物产贫瘠,人口稀少,导致其文明发端相较于其他原生文明落后太多。文中介绍公元前后的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居民分成罗马公民、拉丁公民、异邦自由人和奴隶,只大致相当于中国上古三代部落、方国时期由血亲体系发展出来的“五服”或者“九服”等内外服制度,至少落后了一千多年。

500

500

500

《尚书·酒诰》:(商)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

《国语·周语》: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尚书·禹贡》: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周礼·秋官》: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九州之外谓之番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

《周礼·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以周知天下。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欧洲沼泽中古人类遗骸的分布

同时相比东亚雨热同期的连续平原地带,欧洲地理破碎严重,古典时期由欧洲中心区域的阿尔卑斯山脉和中欧沼泽、黑森林地带分割为南欧丘陵、东欧平原、北欧森林和腹地最小的西欧沿海平原四大部分。

500

由此分别孕育出了拉丁、斯拉夫、日耳曼,以及最弱的凯尔特人等四大族群。

500

500

欧洲历史人口数字,制图:胡列箭

因为地理分隔与聚居时间较长,导致这几大族群内部都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认同。而且人口基本在同一个数量级、彼此势均力敌,谁吃不了谁,谁也不服谁,后世又在民族分际上披了基督教三大流派的外衣。这才是历史上阻碍欧洲实现大一统的最大障碍。

最近正好在复习“周革殷命”的历史,对周初的精英群体在革故鼎新之际,在前人因农耕、治水等需要的协作基础上,开创性的在文明基础层面进行制度建设,塑造了华夏大地上古部落、方国时期血亲关联与文化传承的统一性与世俗性的贡献认知又加深了一层。

500

500

实线为中国历史人口,虚线为西欧人口。制图:胡列箭

由此加强了内部认同的华夏文明之后,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超级族群“百族之和”的华夏民族(长期占全人类总人口的1/4~1/3),并对周边族群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虽几经向死而生,终能兼容并蓄,生生不息,传承数千年,绵延至今!

后世秦汉的大一统正是在宗周打下实现文明跃迁的内部同质性基础之上的水到渠成,当然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发扬光大添砖加瓦,并形塑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甚至唯一性!

恰恰是在这一点上,错失了源头管理机会的古罗马至今的欧洲(乃至全球大多数文明),都没有完成建构大一统的文化与心理基础,更罔论统一的政治基础。甚至无可避免的因利益集团自利行为,而不断分裂以致碎片化。

所以如孔子所言: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在世界进入百年大变局之际,也有必要重温先人“翦商”的大智慧:大争之世,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

500

但不知在如今的人口趋势下,再能承载中华文明屹立于全球文明一线三千年否?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