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给国人带来机会

一带一路峰会闭幕了,但是巨大的影响才开始。

我们知道,许多国家折服于这个中国提出的战略构想,愿意同中国展开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带。

一带一路把发展的机会给了别人,跟我打螺丝拿3000元的人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不过也许有门槛。

一个段子说:一只猫看到老鼠追了过去,眼看跑不掉了,大老鼠转身对着猫“汪汪”的叫起来,把猫吓了一跳,老鼠趁机跑了。回去后对其他老鼠炫耀:你们看,关键时刻会一门外语还是很有用的。

这故事含义后面你们就懂得的。

一带一路许多发展中国家,非常缺人才。这人才不是什么985/211的大学生,其实就是熟练的农民和打螺丝的工人。

中国引进外资那会,也来了不少外国专家,我们需要他们的指导,还为他们盖过专家楼,当年也是高水平的。

这些专家中有工程技术人员,还有不少就是熟练工人。

也是,他们只需教会中国人使用进口设备,又不教我们如何设计,来两个熟练工就够了,你得好好招呼他们,高工资,配上翻译,小心伺候着。一旦他们不满意,找谁学艺去?

所以当年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外国专家,回去以后就是工人农民,跟中文语义下的专家,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国将有大批援外工程,出去少量技术人员,最大量的,还是比较优秀的一线人员,会种地的,会基建的。会操纵设备的。

也就是要不少打螺丝的。

不过想得到这样一份工作(工资翻倍是起步),总有点门槛,比方会外语,首先是英语法语吧。

我们40年前,会一门外语是很吃香的,意味着能找到好工作。现在中国技术赶上来了,对欧美需求少了,相对应的,有人认为,学外语不那么必要了。

正像前面那个寓言说的:关键时刻会一门外语还是很有用的。

有人说:发达国家到中国来,那也是我们给他们配翻译,没要他们学中文,凭什么现在要我们会外语。

这未免有点傲慢。

目前一带一路,特别是非洲,小语种超多,你怎么办?国家的外语学院肯定没有那么多小语种翻译人才储备,对方找英语法语翻译恐怕也不敷应用,你有一门技术,还会一门非洲比较通用的语言,这就是你的优势。

也不是要你会小语种,英语法语在非洲还是能行走的。

出国援助,一般还真不要你打螺丝,你只要教会别人打螺丝,吃几年苦,挣十几万或者几十万,不香么?

一项工农业工程,需要很多人过去当“专家”,杂交稻那么好种?有技术的;搞建筑的,浇个水泥那么容易?也是很有讲究的,更复杂的不用说了。

当年西安杨森在中国建厂,中方认为,洋设备我们玩不转,倒个水泥地基总没问题吧,不至于你们非要请香港施工队吧?

结果拿过图纸,百来米的厂区地基,误差要求在厘米级内,否则自动化生产线放不平,难以工作。

在非洲,这些事情都是要“专家”指导的,这会在国内创造百万级的工作岗位。

有一门手艺,再会点简单的英语法语的能优先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