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历史,宗教,文化决定了东西方不同的道路

环境,历史,宗教,文化决定了东西方不同的道路

按照时间线分为古典帝国和近代帝国(技术手段不同):

古典帝国时期:

总来的说,除了希腊城邦时期,古罗马早期,大部分国家,大部分时期,无论大小都是君主制占主流的。

西方的古罗马也从凯撒到奥古斯都转变为君主制,后来也基本上延续下来,可见在古典帝国时期,早期的分权体系,贵族共和体系是天然的不稳定态,转变为君主制稳定下来,说明君主制在古典帝国时期更适合当时列国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竞争 。

东方这边,我觉得就没有过西方哲学意义上的贵族共和体系。尧舜禹时期的事情没有历史记录,周朝的分封制形式上有贵族共和的味道,但是实质上是基于血脉和功勋(伐纣),瓜分天下这个战利品。每个封国的财政和军队是相对独立的,跟罗马早期的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关系不是一回事,倒是有点像封建时期欧洲列国和梵蒂冈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跟皇权的互相制衡有贵族共和的味道,士族一直保留到隋唐。魏晋到隋唐的时候,中国处于门阀士族时代,门阀成员进可以入朝做官,退可以回乡割据自治,家族的数十万亩良田是地方的经济基础,耕种田地的佃农是随时可以动员起来的兵员。

魏晋时期,因为门阀士族分散在各地,能趋利避害,即便打烂一坨还有另外一坨。因为掌握地方实权,门阀士族能争取朝廷地位,真正控制国家的上层建筑。

到了隋唐,随着乱世结束国家统一,幸存下来的门阀士族陆续放弃祖业,迁徙到长安和洛阳。魏晋以来数百年不倒的门阀士族,经过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对长安和洛阳的洗劫,随着唐朝的衰落而衰落。905年,朱温在白马驿杀了三十余名门阀士族大臣,“白马之祸”的发生,包括前奏与后续,被大量诛杀的朝廷重臣,几乎都是世家门阀在朝廷当中的代言人,从肉体上消灭了统治中国七百年的世家门阀,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科举文人统治时期。 门阀士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古典帝国时代东方另外几个大的帝国,比如沙俄农奴制,奥斯曼帝国应该没什么争议,基本上是绝对君主制。印度历史统一的王朝,基本上都是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没什么好说的。

在中国这边,可以说封建制度在唐朝末年就早早结束了(公元900年前后),进入绝对君主制。但是西方的封建制度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彻底结束。

近代帝国时期:

我个人觉得西方近代的贵族共和体系(代议制)并不是继承自希腊,也不是继承自古罗马的早期,而是继承自封建制度。西方政治为了建立合法性,把古希腊的东西翻出来,强行隔着将近2000年的断代把制度强行给续上了,更何况中间还经历了1000年的黑暗中世纪时期,所以根本不是什么历史文化传承。

所以西方近代的贵族共和体系(代议制)继承自古典时期的封建制度,而中国封建制到了近代都亡了1000年了。

1,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列国时期,有点像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潮碰撞,君主们各显其能。给封建领主们,商业,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施展空间。

2,西方的王权和教权的斗争,制约了君主权力的扩张,给封建制续了命。西方列国纷争,给探索不同的制度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

3,西方频繁的战争,对战争机器的需求,推动了手工艺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战争和扩张,战争和扩张的需求逼迫各国进一步发展工业。4,大航海和海外殖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和利润,推动英法德先后成为工业强国。

最后,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演变而来的贵族共和合体,演变为今天的西方代议制。

PS:

从封建制度转变为近代的代议制,往往会比较顺,也侧面印证了我的观点。比如西欧各国,比如近代的印度。相反,绝对君主制的东方几个大国,比如沙俄,大清,奥斯曼帝国转型极为困难。

1,沙俄经历了斯托雷平改革,一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经历了苏联时期,内战,大清洗,二战,苏联解体,才转型(代议制)

2,奥斯曼经历了一战,解体,最后只留下核心区土耳其,转型(代议制)。

3,大清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入民国时代(代议制),但是紧接着日本侵华战争,国共内战,最后还是回到集权制度。

4,小一点的日本,也是在美军的控制下二战之后转型的。美国在此期间还提供了额外的市场,安全环境,技术来源等等。

5,再小一点的韩国,美国二战后还是提供了额外的市场,安全环境,技术来源等等,转型就磕磕绊绊一些。

6,再小一点的锡兰也就是斯里兰卡,曾经条件那么好,转型也不顺利。

7,中东的一大票国家,阿拉伯之春(冬),基本上没有一个转型能称为成功的。

反之,印度的封建残余基本上保留了下来,直接继承了英国留下的文官制度,转型为代议制,比较顺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