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下的金牌数量,能否反映这个国家真正的综合实力?

【本文来自《原泉:“金牌不代表实力”?西方用这话麻痹自己,我们不能也被麻痹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就一般情况而论,世界性大型运动会的金牌数量,确实应该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但是,这是在一般意义下的普遍情况,但却不是用于特殊情况。而我国,恰恰就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的,这种具有特殊情况的国家之一。

——其特殊就在于,我们国家的体育,是实行的“举国体制”。虽说如今由少数的运动项目,脱离了“举国体制”,但这也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的“奥运项目”皆是在“举国体制”之下开展的。

“举国体制”的特殊性在于,用举国之力,为了在国际赛会上取的好成绩,不惜重金,重点发展特定的运动项目、并建立多级培养体系;重点培养特定的运动员,并以国家的名义,尽可能的安排好这些过早进入“职业化”训练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包括免试进入知名高等学府、官场等;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举国体制”下,各体育项目的资金投入,和综合国力、和全民体育的财政资金投入并没有多大关系。哪怕国家再穷,也不会缺乏个别体育项目的资金投入;哪怕全民体育的财政资金投入再少,也不会少了各体育项目的财政资金投入。哪怕克扣一点科研资金投入,也不能少了这种争得脸面的竞技体育项目投资;与意识形态机密捆绑。所有采用“举国体制”机制的国家,无一不将竞技体育成绩,和意识形态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这也是财政慷慨出资唯一合理性、合法性所在。所有获得奖牌的,无一不是为国争光,为国拼搏,就像是理所当然的与战场上保家卫国拼死厮杀的将士一样,甚至最中国家和政府给予的奖励和荣誉海妖高过战场上获得军功的将士。但是,疆场上保家卫国的将士,没有合理理由的失败,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但运动场上一败涂地,图耗国帑,丢尽国人脸面的运动员、教练员却不需要负有任何责任。

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举国体制”下的金牌数量,根本不能反映这个国家真正的综合实力。甚至,在经济越是不发达的情况下,“举国体制”投入的资金,越是不计成本,越是重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