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国内篮球基础很弱,但有赖于前殖民地的地缘身份
【本文来自《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太菜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mengyw945
菲律宾有什么市场经济,亚洲各国有什么市场化或职业化篮球?
所谓职业化或市场化篮球无非是用市场资金来维持篮球队,市场是兼并的,篮球市场化所需资金也是兼并的,最后不和体工队或行政化篮球一样吗?
竞技体育靠的是尖端运动员的极限能力,只需要集中资金针对少数优秀运动员即可,和你心心念念的市场化广撒资金根本不搭界,广撒资金最多是提供基层选择范围,但最后还是要集中到少数运动员身上,而不是一直广撒下去,所以你幻想的“真的职业化”和竞技比赛成绩基本毫无关系。
菲律宾国内篮球基础很弱(因为国家经济太差),但有赖于前殖民地的地缘身份。
所以其国家篮球的生态位,类似于男足世界的南美非洲小国——嵌入到成熟生态循环里的二线原材料基地。
除了规划的几位超水平运动员之外,世界杯阵容中的菲律宾国家队成员,大多数都是在美国的高中和ncaa体系里训练成长。
这种模式,代价是“本国社会承担育才失败的全部负面性”+“本国顶级人才给对方的生态添砖加瓦”,好处是能快速积累一批过得去的即战力,借鸡生蛋。
此类策略,也常见于一些商业化程度较深的个人项目里——比如中国网球。
所以,您看到的小国不弱的表象(实际上还是挺弱的),本质还是因为欧美的“市场化”体系足够完备——类似南美贫民窟里的足球少年往死里卷,若没有欧洲五大联赛的吸纳,这些小孩也是在做无用功。
我挺纳闷您为何这么纠结这个撮尔小国,菲律宾的篮球水平即使算上这些“海归战力”,也不能说多高,输它,纯粹是因为我们太菜。
找自家的问题时,眼光不应该瞄着班里的差生,他靠作弊赢一次两次很正常。
最好多看看其他进步快的同学,比如08年输给咱的德国,比如隔壁常年被我们胖揍的日本,看看人家做对了哪些事,同意否?
“竞技体育靠的是尖端运动员的极限能力,只需要集中资金针对少数优秀运动员即可”这是您的原话。
如果大多数人对足篮球选材难度的认知,依旧是“小巧男女少”项目的那一套“大力出奇迹,集中力量办大事”,那也活该男篮男足越来越烂。
客观规律告诉我们。
1W人里的天才,跟100W人里的天才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而同样是100W人选天才,一个粗制滥造,急功近利。一个精雕细琢,科学培养,卷出来的胜者亦有差距。
谈职业化,本质上是在谈造血,谈正循环,您的广撒钱论不知从何而起?
当然,我只是表达“职业化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发展方向”,并没有说“中国现在能搞成职业化”。
我一直的观点就是天时未到,暂时谁都搞不好中国足篮球,没那个经济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