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为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前往内地旅游作贡献
国家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日前宣布从本月开始实施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其中在港澳地区的外国人组团入境大湾区九巿和汕头市可免签证入境,停留时间为一百四十四小时即六天,采取团进团出方式。本澳旅游业界对此新措施的第一反应是,这将有利于推动澳门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城市(加上广东省境内的另一个经济特区汕头市)的旅游合作,使得澳门特区在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合作和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新时代将更加趋向发挥积极作为、高效显著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推动澳门特区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成为湾区旅游发展的枢纽城市,在「1+4」发展策略下,以澳门的文化美食等优势提高吸引海外游客的能力。
这样的分析,自有其道理。而且站在澳门「本位」的角度,也是「湿水棉花——冇得弹」。不过,倘是跳出澳门特区的层次,以更高更全面的视野来观察之,可能会发现,透过这项新措施的操作,澳门特区将为国家促进恢复海外游客来华旅游市场,进行「试水温」及「先行一步」的探索,为后续的更新措施「打出一条血路」,为国家恢复海外游客来华旅游市场作出重要贡献。
实际上,在三年疫情过后,虽然从今年三月一日起,中国驻多地大使馆先后发消息称,允许乘坐赴华直航航班人员以抗原检测代替核酸检测,且航空公司不再查验登机前核酸检测无感染证明及抗原检测结果。而在四月,中国进一步优化新冠远端检测安排,宣布自四月二十九日起所有赴华人员可以登机前四十八小时内抗原检测代替核酸检测,航空公司不再查验登机前检测证明。八月二十八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进一步宣布,自八月三十日起,外国旅客入境中国,不必再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等于是全面开放国门,回到了疫情前的状态。有分析认为,此举有利进一步推动赴华的国际商务活动及观光旅游。但实质情况却是,海外旅客入境中国大陆观光旅游的人数在数据上呈现「冷飕飕」的景象。根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有八百四十三点八万人次的外国人出入境,虽然仍然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是若和疫情前半年期高达四千八百八十三点八万人次的数字相比,可以说是相差悬殊,足足下跌了近百分之八十三。而很多内地旅游业者的直觉观感也是,以往许多著名景区外国游客人头涌涌的景象,现在已经不再复见,因而就有了「外国人不到中国旅游了」的概叹。
这种情况,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并努力挖掘导致的主客观原因。内地的一些主流媒体开列了多个「痛点」,《联合早报》则刊登评论总结出「外国人不到中国旅游」的六大原因。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会长肖潜辉也发表题为《振兴入境游迫在眉睫》的演讲,直言「入境游现在很困难,但是实际上入境游这个问题并非是完全由疫情造成的。」而列举了多个原因。这些分析都指出,除了是西方某些国家掀起的反华认知战,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甚至利用《反间谍法》的实施而恐吓海外游客,从而使海外游客却步外,还有一些原因是需要自己进一步改善的。而今次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从本月开始实施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其中在港澳地区的外国人组团入境大湾区九巿和汕头市可免签证入境,停留时间为一百四十四小时即六天,采取团进团出方式,可能就正是针对这些「痛点」中的最「痛」之处,进行探索性的试点改善。
实际上,国内外媒体探索「外国人不到中国旅游」的几个「痛点」,第一个就是「签证难」。大部分国家来中国旅游须要办理签证,这个过程耗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成本。中国的外国游客主要来源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护照,基本能免签去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而国际旅游的趋势是越来越轻松和随意,想走了抬腿就走。中国签证费力劳神的准备工作,会直接打消掉部分游客去中国旅游的计画。有媒体分析说,假如一名德国等发达国家旅客愿意在路程上多花费时间和金钱来华旅游,TA也很有可能会被长达十六页的签证线上申请表格击退。再以美国为例,为了取得签证到中国境内,美国公民需要有来回机票和至少三晚住宿安排的证明文件,或由中国公民或组织发出的邀请信。而前往新加坡、日本和韩国可免签证,去老挝、柬埔寨和印尼则申请落地签证即可。
因此,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的这项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可能就是利用外国人入境港澳地区无需签证作为「缓冲区」,对在港澳组团的外国人入境大湾区九巿和汕头市,给予提供免签证入境的便利,停留时间为一百四十四小时即六天,采取团进团出方式。倘取得成功经验,就进一步扩展到广东省全省以至中国全国去。这就不但可以促进内地的海外游客市场复苏发展,而且反过来也可以带动港澳旅游市场吸引海外游客,发挥「互相促进」的作用。
但「签证难」还只是「痛点」之一,还有诸多「痛点」需要「止痛」。其中一个当然就是「罪魁祸首」的新冠肺炎疫情,这是根本原因。尤其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而世界各国地已解除「入境入境检疫」措施,就连中国的香港、澳门以至台湾地区都已经撤销「入境入境检疫」措施,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也宣布撤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的情况下,内地仍然保留专为抗御新冠肺炎疫情而设立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而且虽然对外国人入境取消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但却仍然要求旅客入境必须出示「海关码」(黑码),而「海关码」是借助微信的平台而生成,但非华裔的海外游客多数没有下载微信这种通信工具,这就「难倒」了洋人海外游客。
其实,受到「海关码」困扰的,不单止是洋人,还有自己的港澳台同胞。因而就连最爱国的香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也对此颇有怨言,并去函国家有关部门要求撤销。「民建联人大政协办事处」大前日公布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报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副团长陈勇表示,自今年二月办事处成立起至九月中旬,共接获查询二万三千二百三十二宗求助及查询,其中有一万一千三百六十六宗与「黑码」有关。
至于还有的其他几个「痛点」,包括国外的社交软件在中国内地无法使用,海外游客却难以使用需要实名认证的支付宝和微信等手机付款方式,及海外游客手机里的导航软件用不了,国内的导航软件却又看不懂……等,则是澳门特区有意「拔刀相助」,也「帮你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