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面的改革,光打击教培是不够的,还要改变学校吃大锅饭现象
【本文来自《我是某重点中学的在职教师,校长和主任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因人设岗的情况》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深有同感。
公办学校的好坏,主要依赖各地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本身的管理水平。
以所在地(县城)公办学校的情况看,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吃大锅饭现象。
首先,学校职务设置较多较混滥,各种政教主任、级部主任、后勤主任、会计等等职务一大把,大部分并不是教育主管部门任命的,而是学校自己设立的。而且只有与职务沾边,基本上就远离了一线教学,监考等脏活累活基本上用干,但考评的时候,却是有加分优势的,这导致了干活的不讨好,讨好的不干活,影响很坏。很多教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评高级职称,职称到手后立即躺平。
其次,很多教师拿着高级职称的工资,却不在一线教学,而是从事毫无技术含量的后勤工作,例如管理学校的水电设施、管理食堂等,工作轻松,没有压力。现在规定所有教师必须从事教学工作,那就兼教一个班的体育、一个班的历史政治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副科,既不违反规定,又依然轻松。
其实学校各种设施的使用强度并不高,大部分后勤工作量完全可以外包或者请聘请相应人员来做,而没有必要占用教师的名额。一些地方的财政支出,教师工资占了很大比重。而保障教师工资方面,国家尽了最大力量,明确要求不准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宁可拖欠公务员的工资,也不拖欠教师工资。国家花大钱供养着这些高级职称的人员,并没有在教学岗位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令人惋惜。长此下去,对公办学校的伤害是巨大的。
再有,评职称,本校考评优秀和荣誉是必要材料,而考评则基本上是不公开的,考评优秀和荣誉基本上成为校长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这种情况导致的不公平会极大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公办学校的竞争力。说了多年的绩效考核,根本无法量化落实。
教育方面的改革,光打击教培是不够的,必须优化学校管理体制,改变学校吃大锅饭现象,才能保证教育的长远发展,把国家对教育的投资用到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