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看完,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2022年春节时,在电影《水门桥》上映后有一个朋友就在和我抱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西线的清川江战役打的那么精彩不拍,非要拍长津湖这个伤亡惨重的题材真是让人觉得晦气。你说拍清川江战役不好么?拍38军怎么铁脚板跑赢铁履带,拍三所里志愿军怎么手撕美国鬼子,这可是整个抗美援朝中最酣畅淋漓的一仗。当时还宽慰朋友,这拍长津湖和水门桥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以正视听”夺取话语权而拍的,自有其意义所在。没想到的是,时隔近两年之后,陈凯歌拍的《志愿军:雄军出击》里拍了清川江战役。

500

必须得说,一开始对《志愿军》没什么好印象。一方面这是陈凯歌导演的,陈凯歌拍出来的电影什么样还能不知道么?另一方面是此前《志愿军》宣发时的小丑剧照风波,虽然剧组给出了解释但群众们依然不太买账。也因此对于《志愿军》这电影我是不抱什么期待,不拍成烂片就谢天谢地了。

500

此前引发风波的《志愿军》小丑剧照

500

你说这海报不就正常多了

不过随着第一批看的人表示这电影很OK,我也勾起了好奇心。恰好今天(9月28日)开始放假夫人也想出去溜溜,就果断买了电影票去商场遛夫人之余顺便看一下《志愿军》。对于看电影这事夫人比较随我,哪怕是她本来没啥兴趣的战争片也会陪着我在电影院里看完,顺便认一认里面有哪些她认识的演员。

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我想不用我多说了,作为一场立国之战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只不过在一段时期内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出现了空白。前一阵子和一位父亲是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朋友聊天时,就说起他父亲的往事。在2007年全军提高退转军人和军烈属待遇时,给出的政策范围是:1954年以后参加过作战和核试验的。当时这位朋友的父亲问有关部门:那1950-1954这批呢?有关部门给的回答是“谁让你们XX了,现在XXXX才是大局”。对待抗美援朝老兵态度都这样,影视作品就更别提了。以至于和人聊起《金刚川》这电影时,朋友指出《金刚川》这电影是有其优点所在的,那就是拍摄周期短上映快,在20年底政策可能180度大转向前就能拍完并且上映。如果当时政策真大转向了,那《金刚川》可能就是新世纪唯一一部上映的抗美援朝电影了。

当然幸运的是20年底美国政府并没有走向缓和政策,而我国的政策也随之没有180度调头,这使得抗美援朝电影和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出来。对我来说能出一部抗美援朝电影就是一件大功德,是必须要去支持的。从《金刚川》到《长津湖》、《水门桥》、《狙击手》到现在的《志愿军》,电影院里上映的抗美援朝电影我基本上是一个不拉,也因此我觉得对《志愿军》这电影还是有资格说一下的。

言归正传,说说《志愿军》这电影吧。先说结论:非常值得一看。如果要戏说的话,1.比《长津湖》和《水门桥》要好;2.这电影完全不像陈凯歌拍的。反正抗美援朝电影也不存在剧透一说,我就直接说了。好了,以下是正文

————————————————

任何关于抗美援朝以及志愿军的电影都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为什么要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志愿军》用足足半个小时来解释为什么要处境作战。在这半个小时里,我们看到了勃勃生机的新中国,我们看到了目睹祖国翻天覆地变化而毅然从美国回国报效祖国的专家,我们看到了为新生儿死亡率大幅降低而喜形于色的林巧稚,也看到了美国飞机越境轰炸之下死伤惨重的中国百姓。

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如果美军抵达了鸭绿江,中国百姓将每日都生活在被美机轰炸的阴影之下;为什么要出兵?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成长在和平之中;为什么全国还没解放就要出境作战?因为只有打出和平的环境我们才能建设新中国。我特地注意了下时长,在140分钟的电影中至少有30分钟在控诉美国人的强盗行径,在讲为什么我们要出兵朝鲜,在讲为什么我们要在中美国力有着如此悬殊的差距之下依然要打这一仗。这不是我们能不能赢的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打。

电影创建了一个工具人,这个工具人是一个从美国回国的爱国军工专家,对军工装备非常了解熟悉。在开会讨论出兵朝鲜时,这位专家列出种种数据证明与美国开战是自杀。但当被问及如果美国人要袭击中国怎么办时,这位归国专家支支吾吾道“我觉得有和平的希望,美国人不会这样”“寄希望于他人的善意,你觉得这能叫希望么?这不是我们能不能打得过,这是我们不得不打!”是,美国人是钢多,但我们气多,何况我们是在保家卫国。可以说在这几年的抗美援朝电影中,关于我们为何而战这个话题《志愿军》是讨论最多的,而关于为何在极端的实力对比下依然要出兵,《志愿军》也给出了回答。可以说在为何而战这个问题上,《志愿军》回答的是非常全面了,对此我也是颇为满意。

《志愿军》里比较难得的一点是充分体现了美军的残暴,在安东被炸死炸伤的百姓的惨状、鸭绿江大桥上往中国境内逃难的朝鲜百姓的惨状、深入敌后时所目睹到的美军枪杀人民军战俘的行为,无一不在控诉美军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在近几年抗美援朝影视作品中,除了《志愿军》之外唯一提到美军及南伪军罪行的就是《战火熔炉》中志愿军进入平壤时所见到的一堆堆被屠杀的朝鲜军民尸体,而在银幕上呈现这一点还是第一次。

电影主要拍摄了志愿军入朝的第一战也即118师的两水洞之战以及112师的三所里之战,而其中松骨峰之战是全片的重中之重。虽然在《志愿军》里战斗戏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人海战术、密集队形等,没有体现出“一点两面三三制”这些我军轻步兵战术。但考虑到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要优先考虑画面效果,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多少还是可以容忍的。比起《长津湖》里吴京扮演的连长毫无指挥戏份完全当自己是个尖刀班班长上演“长津湖战狼”,《志愿军》里的战斗戏还是有着大量的指挥要素,也没有那些满是动作片特色的镜头。在我看来全片的高潮松骨峰之战除了阵地上的志愿军过于密集之外(几乎就是人挨着人),战斗戏问题并不多,在看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冒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里关于松骨峰之战的描写。不能说是完全符合,至少也是还原了大部分。

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了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当然电影不仅仅只有志愿军的戏份,在高潮的松骨峰之战时,伍修权带领的中国联合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声,控诉美国的战争罪行。战火之下松骨峰战士破破烂烂的军装和伍修权笔挺的西装形成了鲜明对比,西装是外交官的军装;美军强大的火力与美国联合国代表狂妄的态度遥相呼应;伍修权在联合国上以言语为枪弹与松骨峰上的战士一同将子弹射向了美国人,向世界证明可以肆意欺凌中国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外交是一个看不到硝烟的战场,衣冠笔挺的外交官与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一同维护着新中国的利益。

500

500

这天晚上,也是志愿军司令部最紧张的一个晚上。彭德怀披着大衣,整夜不停地起草电报,根本不吸烟的他开始向参谋伸手要烟。他已经连续六个昼夜没有合眼了,他面容消瘦,眼睛青肿,嘴唇开裂,但当前线传来胜利的消息的时候,他显得极其兴奋,亲自起草了一个嘉奖电报:梁、刘转三十八军全体同志:此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某些过多顾虑,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了三所里、龙源里,阻放南逃北援。

敌机坦克各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三十日)战果辉煌,计缴仅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故,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在汉语的词汇中,“万岁”一词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它是至高无上的人物和事物才能使用的专用词汇。

中国战争史上以前没有、现在依然没有哪支部队能被称之为“万岁”。这个嘉奖电报起草好之后,连几个副司令员都对这个“万岁”的称呼提出了异议,汉语中赞扬的词汇很多,能不能换一个,但是彭德怀坚持“万岁”。

据说,在第一次战役后受到彭德怀痛骂的第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在前线接到彭德怀的这个电报的时候,流了泪。

志愿军总部电报发出的时候,第三十八军的士兵们正在公路上清理缴获的美军物资。根据副军长江拥辉的回忆,当时,一名中国士兵在摆弄一台美军的收音机时,收音机里传出的一首歌曲令在场的所有中国士兵们愣住了。

收音机里播音员说的是中国话:“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播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自出国以来便在生死中搏斗的第三十八军的士兵们,脸上烟火斑驳,身上衣衫褴褛,他们围着这台收音机站在硝烟缭绕的公路上一动不动。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入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前进进!!!”

————《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

最后,说说我对这电影的评价吧,电影立场很正没有藏私货(至少我没看出来),整部电影完全不像是陈凯歌能拍出来的,当然从一些“华丽”的战斗场面上还是能看出陈凯歌的个人风格。看了下演职人员清单,注意到有王树增(《远东朝鲜战争》的作者),还有兰晓生的参与。也因此在抗美援朝史实的还原上基本没出什么问题,也就“工具人”部分让人觉得有些出戏。总的来说在近几年的抗美援朝电影中属于质量上乘,在我看来比《长津湖》要拍的好。最后再补充一个小细节,电影里松骨峰3连里战士的名字,都是烈士们的真实姓名。

再多说说几点感想吧:

1.建国一周年国庆的画面拍的很漂亮,属于陈凯歌本色发挥。

2.开场的政协戏是为了突出抗美援朝是全国人民的一致意见,而且前半部分主席戏份非常多。

3.38军在一次战役时丢了大脸这事也拍了出来,包括彭老总怒骂梁兴初这一名场面。

4.电影极好的反应了美国人的战争罪行以及麦克阿瑟那不可一世的狂妄。

5.周总理率团访问苏联寻求苏联支持时,那归国军工专家还在哈尔科夫坦克厂仔细观察苏联最新的T-54坦克,得出结论“坦克救不了志愿军,得苏联出空军”。这段工具人剧情让人觉得挺出戏的,尤其那工厂里的T-54明显不是50年时早期型号的炮塔。

6.战斗戏不如《能文能武李延年》,真实性上比起《黄继光》也差点意思,但无伤大雅毕竟要考虑到绝大部分观影群体而不是照顾臭军迷的感受。

7.三所里迎击美军装甲部队时,两侧如流星一般扔下的燃烧瓶多少让人觉得很出戏,仿佛一个营的人埋伏在两侧高地上别的都不干就在那扔燃烧瓶,而且每个人旁边都有十几个燃烧瓶可以让他们敞开了连续不断的扔,给人感觉这段拍的用力过猛。

8.有手榴弹在下雨的名场面。

8.有志愿军战士抱着炸药包去炸坦克的场面。

9.松骨峰之战时后方迫击炮阵地布置的过于紧密,目测至少12门60迫密集布置,几乎就是人挨着人。在迫击炮阵地上不如李延年来得还原。

10.全片我没有发现“兄弟”称呼,“同志”称呼在穿插三所里时密集出现。

11.张颂文扮演的伍修权看着让人挺出戏,总让人觉得这是强盛集团的高总在大会上发言。当然这主要是“高启强”这一角色印象太深刻,和张颂文强绑定了。

12.电影的最后出现的角色是63军的,考虑到《志愿军》要拍三部,那么下一部《志愿军》的重头戏肯定是铁原阻击战了。

13.这电影完全不像陈凯歌拍的(褒义)。

14.这部电影对得起《志愿军》这名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