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兔子”出现了,代表了中国的形象

【本文来自《返本归真,我们的民族形象还应该是龙,而不是兔子》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文化人、学者也好,媒体人也好,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自身的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符合我们的GUO情和社会价值观的。

既然要针对特定事件发声,就要充分去了解本因,为什么爱国的网友们自称兔子?我兔?这并不是只是网友们玩梗,完全是在网络上一场长时间舆论战的结果。

在互联网上存在过很长一段爱国“黑暗”时刻,那断时间里,反GONG,反HUA才是主流,稍微偏粉红一点点都要被群起而攻之,似乎爱GUO,爱DANG,甚至是缅怀歌颂先烈都是网络大忌,稍不留神就要被批的体无完肤,这种大环境舆论大有把民族自信,历史自信扼杀的趋势。

但就是在奄奄一息之际,有一群小伙伴们制作了一部以兔子为主人公的动画片,用最纯粹的东西唤醒并激发了大部分沉默的人和新世代的小朋友们,在一开始,只是在专门的小圈子内大家表达自我的爱GUO思想,再到后来,看过动画片的人越来越多,反击那些恨GUO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开始自称“我兔”可能还略微带点自嘲,但越到后来就越是自信。这部动画片的意义不在于动画片本身,而在于在网络阵地上,唤醒了沉默的大多数,以新世代喜欢的方式科普教育了花朵们,集合团结了大众自发成为了舆论场中的战士保卫了舆论场。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先烈们做过的事情,在他们心里种下的种子,发芽而长成的另外一棵桃树。

在那段黑暗的时刻里,那些本应肩负起这些责任的文化人学者,媒体人在哪里呢?说句不好听的,甚至好一些是站在嘲讽谩骂这些兔子们的高楼上冷眼旁观吧。

今天的网络环境,在有关部门的介入下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站在今天的背景来分析说“兔”不合适,如果纯粹是不了解那段历史这样说还情有可原,但如果经历过那段黑暗时刻还这么说,那就是下山摘桃子的人。

站务

全部专栏